查看原文
其他

我是大学生,我要过妇女节

2016-03-08 主页YUAN 华政青年

看了这个标题,你们是否会猜测“哪个奇葩,居然要过妇女节”?你是否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的主战场好像是在昨天的“女生节”,而今天这样的日子,留给妈妈辈就好了。

 

昨天恰巧看到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叫#女生节取代妇女节#,且颇受吹捧,觉得又好笑又可气,所以提笔聊聊这个话题,虽属一家之言,但也想为我们妇女好好正正名。

 

原微博上说:




作者义正严辞拒绝妇女节,可能认为“妇女”指的就是那群面黄肌瘦、蓬头垢面、整日和洗衣粉洗洁精打交道的已婚女性,被叫做”妇女“仿佛是在强调你早已不再青春貌美,不再惹人怜爱,不再值得呵护,硬生生把你归入那群年老色衰、七嘴八舌、整日柴米油盐的大婶之列。因此许多女同学纷纷表示绝不过妇女节。


如果妇女这个词有生命的话,她应该已经哭晕在厕所了吧。我们急于撇开自己和“妇女”两个字的关系,或许是想证明我们年轻美貌,独立有个性?殊不知对于“妇女”二字的误读,就意味着对独立权利的放弃。


刻意区分妇女和女生,是一种歧视与隔离,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内心也默认,女性只有在作为女生的时候才是得意的,受到男性追捧的;而成为妇女以后,就是被男性避而不及的黄脸婆或母老虎。把自身价值体现依附在男性身上,那哪还有女性独立和平等可言?


两千多年前的《说文解字》里曾这样解释【妇】:妇,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这样的解释自然有偏颇,因此,在今天的官方词典里,我们看到了更恰当的解释:


妇女,成年女子的通称


而在司法实践中,为了更好地保障女性权利、定义相关罪名,司法解释里认为14岁以上即为妇女,14岁以下7岁以上为幼女,7岁以下为儿童。


因此我希望,大家不要排斥妇女二字,最好还能多用常用,因为每一次我们称自己为妇女,就是在强调自己的权益,在为男女平等而努力。




为妇女正完名,还想再多谈谈今天这个来之不易的节日。

 

150多年前,西方各国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工人们的工作条件恶劣,工资十分低廉。于是1857年,美国纽约的一群服装和纺织女工决定集结起来,试图通过游行反抗争取自己的权利。然而无奈最后被警察围攻并赶散。

 

星星之火未曾熄灭,两年以后,又是在三月,这些妇女组织了第一个工会。

 

但这并未代表妇女们就争取到了她们的权利,接下来的数年里,几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的抗议游行活动。妇女们暗暗较劲,积蓄力量。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1908年3月8日的大规模游行,15,000名妇女走上纽约街头,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与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

 

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1910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领导这次会议的德国妇女运动领袖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

 

在西方国家,国际妇女节的纪念活动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正常举行,但后来一度中断。


直到196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才又逐渐恢复。



 

以上是妇女节的来源,它的真名其实叫InternationalWorking Women's Day(国际劳动妇女节)或U.N.Day for Wome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它是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妇女,在近百年的抗战中企图打破延续数百甚至数千年的传统思想的努力成果。

 

它来之不易,却也并不是终点。因为除非有一天,在家庭里,在生活中,在劳力市场上,女性和男性完全平等,我们才算是争取到了女性权益。


所以我认为我们女大学生可以正大光明的过妇女节,因为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节日。我也希望那些因为家务累的肩膀酸痛的妇女,那些被七大姑八大姨以“注孤生”论调催婚的妇女,那些在劳务市场上因为性别一栏被直接pass的妇女,都能在这一天里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权益,然后在今后的每一天里,为这个权益再努力一点点。

 

我们也同样欢迎那些在女生节绞尽脑汁想着送礼物的男生,那些在妇女节主动提出帮妻子做家务的男性,也同样为女性权益努力一点点。但这一次,却不仅是出于爱,而是因为发自内心地尊重性别差异,鼓励男女平等。



END

文||知世工作室

图||源自网络

我们长期招新,有兴趣戳这里!


近期精彩回顾

【报名帖】快来吧,据说华政这部音乐剧要上国际音乐节!

男生,今天我们想要这些“特权”(*^__^*) !

【今日故事】肖楚钒:笑容背后是要紧牙关的灵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