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召开 上海获奖总数占比首破20%

2018-01-08 东方网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在北京举行。共授予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合计280项(人),授奖总数比2016年减少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中,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中,一等奖4项;科技进步奖中,特等奖3项。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王泽山院士和侯云德院士。详见→→祝贺!王泽山、侯云德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上海获奖总数占全国20.7%


△上海获奖情况


2017年度上海共有58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比2016年增加了6项,占全国获奖总数的20.7%,是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第一次突破20%,也是连续第16年获奖比例超过10%。


上海市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

(点击图片均可看大图↑)



上海市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


(点击图片均可看大图↑)



上海市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


(点击图片均可看大图↑)



上海市获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人

(点击图片均可看大图↑)


其中,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牵头完成3项),占全国3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的17.1%;国家技术发明奖11项(牵头完成5项),占全国6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的16.7%;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9项(牵头完成13项),占全国17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2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人,占全国的28.6%。在高等级奖项中,2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参与1项;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上海参与2项;2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牵头完成1项,参与完成2项。


牵头完成技术进步一等奖


△“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谢在库教授级高工领衔的“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富煤少油,预计2025年煤制烯烃将达到烯烃总产能的26%,发展煤制烯烃(MTO)可减少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该项目历经十余年的持续创新,首创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MTO(甲醇制烯烃,Methanol to Olefins)技术,并实现工业转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MTO技术国家。


这一原创技术在2007年通过万吨级工业示范鉴定,2011年60万吨/年工业装置成功运行,2016年世界最大规模的360万吨/年工业装置建成投产。近三年新增产值59.4亿元,新增利润13.0亿元。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60件、国际发明专利23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实“烯烃烃池活性中心”新概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斩获7大奖项


过去一年,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统研究院所科技创新成就令人瞩目,斩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共7项,分别涉及6个研究机构,5个为牵头完成项目,2个为合作完成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占上海市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项总量的三分之二。


△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


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院士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设计育种技术的突破主要依赖于对高产优质等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的阐明。为了突破水稻产量瓶颈,科研团队提出了理想株型的概念,希望培育出分蘖少、穗大、粒多的高产理想株型品种,同时又具有优良的食用品质。


项目围绕“水稻理想株型与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这一核心问题,鉴定、创制和利用水稻资源,阐明了水稻理想株型的分子调控机制;创建了直接利用自然品种材料进行复杂性状遗传解析的新方法,杂交培育了一系列高产优质新品种,为解决水稻产量与品质互相制约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策略。


△盐酸安妥沙星获技术发明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玉社研究员领衔研发的“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氟喹诺酮(沙星类)是我国抗菌药物三大主力品种之一,对保障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该领域创新药物一直是空白。


杨玉社、嵇汝运团队从1993年开始潜心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通过合理药物设计,历时16年,成功上市了我国第一个具有新颖化学结构(NCE)和自主知识产权的1.1类化学新药盐酸安妥沙星。


与同类药物相比,盐酸安妥沙星几乎没有光毒性,而且对心脏安全性大幅改善,药代性能十分优秀。临床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优异,安全性好。至2016年底,盐酸安妥沙星片已在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家医院和医疗机构使用,进入10余个地方省市医保目录,销售282万余盒,销售额约2.35亿元,使100余万人次患者受益。


△大尺寸高性能磷酸盐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胡丽丽研究员领衔的“大尺寸高性能磷酸盐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激光钕玻璃是一种含有稀土发光离子——钕离子的特殊玻璃,它可以在“泵浦光”的激发下产生激光或对激光能量进行放大,是激光器的“心脏”,是目前人类所知地球上能够输出最大能量的激光工作介质。


该项目独立自主攻克了国际上公认难度极高的大尺寸高性能磷酸盐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系列关键工艺技术难题,发明了大尺寸磷酸盐激光钕玻璃的连续熔炼、包边及检测等技术,在国内首次建成磷酸盐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线并成功实现批量制造,有力支撑了国家高功率激光研究。



今天!

上海这些科学家荣获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

有你认识的吗?



版权声明:本文系东方网微信公众号原创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来源:东方网、上海发布

作者:解敏

编辑:ivy

审稿:袁家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