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hatGPT来了,上海如何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这么干→

东方网 2023-12-31


18项放权松绑新政

15条新研机构高质量发展意见

人才评价改革试点

……


今年将陆续推行的新政

亮点何在?

实现下一个“0到1”的突破

上海准备怎么干?

ChatGPT来了

上海如何布局?



今天

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

坐客“2023上海民生访谈”

且听他一一道来



再放权!再松绑!

创新,今年又有大动作



18项改革举措为创新放权松绑


为科技人才“松绑减负”,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上海一直在探索,今年又有新动作。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从五个方面推出18项改革举措,既“松绑”又“解绑”,改“独角戏”为“大合唱”。


骆大进说,此次出台的《若干意见》,主要聚焦的是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等广大创新主体感受比较深、“绳子”绑得比较紧、“裉节问题”比较严重的重点环节。比如:


以“综合授权+负面清单”方式,遴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在编制使用、岗位设置、工资总额、职称评定、经费使用等方面赋予更大自主权;在部分承担国家和本市科技创新战略任务的科研事业单位实施“先招录后增编”改革试点,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编制保障。


针对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推行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创新使命责任书制度,明确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研发投入强度要求,与企业领导人员薪酬挂钩,对研发投入未达到要求的企业,其实际研发投入与目标投入的差额部分,由国资部门收回后统筹安排使用。


经费“包干制”试点实施范围扩大至人才类、基础研究类和软科学类科研项目。



新型研发机构:

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上海另一个近期将出台的政策文件--《关于促进本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三部分15条新举措,进一步破解科研与市场对接“两张皮”痼疾。


其中,针对新型研发机构仍存在“管得严”“放得少”的情况,《若干意见》面对不同法人主体类型,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其中,属于事业单位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可以为其直接聘用的非事业编制人员按照企业人员身份缴纳社会保险;可以按照实际需求为非事业编制人员缴纳企业年金。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如需申请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相关主管部门可以比照本市同类非营利新型研发机构的平均工资水平,核定其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限定条件。


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对承担战略性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以创新绩效为核心的中长期综合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机构存续调整、经费支持和负责人考核的重要依据,实现机构能建能关、人员能上能下、资金能增能减。对社会力量兴办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研发投入与产出、人才引进与培养、成果转化与产业支撑等方面,开展年度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备案名单和补助力度。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

将全面启动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一项改革试点任务。目前,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方案已报科技部审批。


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等六家具有较好人才评价基础的各行业领域科研单位成为首批开展改革试点单位。


《若干意见》围绕科技人才评价的各环节,进行系统设计。《若干意见》提出按照“谁用谁评价、干什么评什么”的原则,为不同类型的人才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从事基础研究、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从事社会公益研究等不同科研活动类型的科技人才,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导向,提出不同的评价方式、周期、渠道等。


在“怎么评”方面:例如,对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人才,提出完善科研任务导向的评价方式;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提出探索引入学术团体等第三方评价和国际同行评价;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才,提出探索构建专家重点评价技术水平、市场评价产业价值相结合,市场、用户、第三方深度参与的评价方式;对主要从事社会公益研究的人才,提出充分听取行业用户和服务对象的意见,注重政府和社会评价。


实现下一个“从0到1”的突破


上海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可以用三个“全”来表述:强化“全过程创新”;促进“全链条加速”;激发“全社会活力”。其中,强化“全过程创新”,就是围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全过程,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面向卡脖子领域和行业需求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底层技术突破。



在这场全球参与的探索中,上海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贡献过许多“首个、首次、首例”。实现下一个“从0到1”的突破,上海还将如何去做?


既要有长期稳定的支持,也要有支持试错的环境,还要有鼓励探索的氛围,方能静待创新花开。为此,上海将扩大“基础研究特区”建设试点,“探索者计划”实施范围等制度创新鼓励更多“引领型研究”。


目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分院3家首批基础研究特区试点单位已启动第一批项目,后续,试点范围还将继续扩大到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更多单位;


壮大“探索者计划”,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引导鼓励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在目前已经与部分企业合作实施两年的基础上,后续还将联合更多领军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按1:3的比例共同资助。


面对ChatGPT

上海这样布局……


最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ChatGPT横空出世,不仅迅速走红科技界和资本市场,也在国内公众间引发空前关注。当前,或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将有哪些布局?“上海目前正着眼根技术,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底座,布局人工智能的技术体系。”骆大进回应。



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综合、高度复杂的特征。一是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布局可能引起颠覆性影响的前沿研究。二是要主攻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大模型、AI4Science等战略性方向取得突破。三是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应用开发,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和服务支撑美好生活。



大模型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可能带来各种不确定性的技术风险和社会影响。上海还需要研究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相关工作。


科技类校外培训班

“上海标准”即将发布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骆大进在访谈中介绍,去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构建“大科普格局”,比如教育部门负责在校师生科学素质教育、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健康科普、文化旅游部门负责旅游相关科普等。


今年5月20日到31日的上海科技节期间,还会有创造机会,让更多市民朋友走到国之重器旁边,让高冷晦涩的前沿研究、基础研究生动起来、有趣起来。



此外,据了解,目前市科委牵头正会同市教委制定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经过了公告征询意见,正在最后的修订过程中,即将正式发布。


标准发布后,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区科技部门将会同区教育部门对培训机构开展联评联审,对评估为非学科类、符合标准进行办学的培训机构,教育部门将颁发办学许可证。目前,已经明确了计算机编程、机器人、模型制作等七大类第一批科技类目录,后续目录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发展进行调整更新。


相关链接:

“七天接待游客超1000万!”在上海看美展、观文博、赏好剧,都市新消费的“核爆点”→

好消息!申城将新增周末限时步行街!“五五购物节”也要来了,夜生活节6月3日开幕!

上海人又能领消费券啦,每天3个时段发放!还有这些奥运比赛有望举办

上海市区医疗机构将增1.1万张床位!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流行最新情况→

街头公话亭可以给手机充电、建元宇宙智慧医院……上海这些“民生利好”赶紧收藏!

上海官宣:9月底前为50万户上海居民家中更换TA,无需额外费用

100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30家智慧养老院!助力550万老人,上海将有这些举措




来源:东方网、话匣子

记者:傅文婧

编辑:董俊成、卞英豪

审稿:钱程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