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逝》节目单 | 带你去看《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丛刊》

安安 话剧九人 2022-10-17

明天《春逝》就要和大家见面啦!今天丁所长带来了一批新鲜出炉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丛刊》,还说要求每一位想去物理所看丁所长话剧的朋友认真阅读。

好啦,知道繁体字难读,今天我们带大家一起看看丛刊里都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精彩之处吧~

顾静薇老师最近在做“多原子分子吸收光谱之强度与温度之关系”的实验,这个实验与她的博士论文一脉相承,有1933年9月美国期刊杂志Phys.Rev.《物理评论》上的文章为证。


顾静薇后,只有吴大猷继续了多原子分子振动光谱的研究,吴先生的数据大多也都来自顾静薇女士,此后再也没有人对二人的学术成果作出修订。直到197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兹堡在他三卷本的名著《分子光谱和分子结构》中引用了顾静薇的论文, 并注明她的文章是当时唯一一篇研究三原子分子ClO2的紫外吸收光谱的论文。如果当年的顾老师有安稳的研究环境和充足的研究经费,她会不会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呢?


顾老师还有一个外号:顾八条。想必读过丛刊这一页后大家会对这一外号的来源有新的认识。如果在坐的男士认为自己符合以上八条标准,可以向上海霞飞路899号物理研究所写信,说不定时光机就将你的信带去了1935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呢?



瞿健雄!我听说过她,物理所新来的助理研究员,难搞的嘞!


啊?为什么难搞?她一来就说顾老师大她一轮,是长辈。还嫌顾老师在所里做研究的时间太少,相亲的次数太多……


不过话说回来,瞿健雄毕竟师承名门,对做学问、做研究,对理想与现实都有着远超出年龄的思考与理解。她常将北大哲学教授卢泊安的一段话挂在嘴边:“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约。”之前听隋教授讲过,卢瞿二人亦师亦友,互相欣赏。好像建雄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正是因为卢教授私下推荐,她才能来物理所呢。



丁所长真真是“文体两开花”的典范,在科研、话剧领域都有所专长,兼具创造之精神及保守之能力。这不,在话剧上,丁所长既不盲目仿效,也不一味批判,他提倡戏剧创作的可能性,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幽默。大抵是生性不悲观的人才能在悲多乐少的生活里生出会心的微笑,连批判都带着些温情。


说起来,北平也有一位这样的妙人儿,成天地喝着和平主义的茶水,将锋芒藏进“野式三连”的温和里。这位北平的求三野教授同丁所长是昔日同僚,同样爱好戏剧,还听说还搞了一个九人剧社呢!丁所长说这位北平三野兄所在的九人剧社新排了一出小剧《春逝》,想必喜剧大师丁所长倾情推荐的剧目应当很是不错吧!



“这是九人民国知识分子系列中第二部面世的作品”,我知道!九人的第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话剧是《四张机》,讲的是某清华教授蹭北大教授牌局未遂的故事三位秉性各异的北大教授(古鹤箴、卢泊安、求三野)有关治世求学和乱世成人的思考与辩论。《四张机》剧中出现的几位教授都来看了《春逝》,也都写了评语,快来看看:


语音学教授  求三野   

旧戏也好,新戏也罢,有一情字便是好剧。此剧绵延何止春草,更难得在志趣、别情兼守望之意。


嘤嘤嘤 求教授还是一如既往地温柔,从来不用死的标准去评判,能真正看到别人的好。“志趣、别情兼守望之意”,听着就很美好啊!


    哲学教授  卢泊安

说起老丁的笔头功夫,我真佩服得紧。只因他甚少半途而废,我若似他,十本哲学史大纲也写得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卢教授这本迟迟写不出的哲学史大纲真是他的软肋,和古老吵架的时候没少因此受嘲讽。古老说他的哲学史大纲没写出来,算不得哲学学者,还说:“卢教授, 你这个人写书常常烂尾,谈恋爱也常常烂尾,倒是表里如一的一个人 。”


清华教授  隋鸿斐   

隔壁作此剧,写物理、观人情,我校确有不及。各位同仁当往前一观,牌可以不打,戏不可不看。


这可真是太难得了!要知道隋教授可是常千里迢迢从西郊跑到红楼,就为赴一场饭后的牌局。古老说隋教授是“水平差,瘾很大”。能让隋教授不打牌也要看的戏,想必会很不错吧。


咦?古老怎么没有写评论呢?得让丁所长发封电报去问问。


好啦!


今天就到这里,想要电子版丛刊的小伙伴请关注“话剧九人”微信公众平台,在聊天界面回复“场刊”即可领取~


线下有纸质版场刊发放,线上观演的朋友如想要纸质版场刊,可以到九人微店0.01元下单购买哦(微店系统无法设置0元商品,邮费需到付哈😁)


购票(线上票,线下已全渠道售罄)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明天天桥艺术中心&B站


我们不见不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