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后感】关于《颜氏家训》的学习

2014-10-15 读后感杂志

郭曼宇,山西太原。微信号:my1015654231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颜氏家训●序致》

曼语:让孩子们听话行正道,师友的话多数时候不如保姆;让兄弟之间不要无畏斗闹,尧舜的大道也不见得有妻子的唠叨起作用。

这是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啊,首先我们顺着去理解,是感到人真的应该放下最近距离的这种卿卿我我,而在事务面前,懂得更加通达地思考,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都不要拘泥于眼前,以免局限了。而反过来想,我们教育子女给孩子的是什么成长环境?谁在他身边?可以给他的是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娶媳嫁汉,所爱又是何人?未来生活中,对方可以给我们的将是何种影响啊?这都是人生再重要不过之事啊!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颜氏家训●序致》

曼语:一样的话,人们比较容易相信从亲近者口中说出。一样的命令,人们愿意服从于自己恭敬的人。后者似乎还无可非议,的确是,人之相处,一旦达至互相合作的地步,领导者当然得是让追随者有钦佩,方可治理一方。而人言只听信亲近者,却是以家族为基础的中国式生活方式的一样弊病了!愚以为,但凡善言信言,皆可不同程度的,根据不同环境及事件去信任之,无论出自何人,这样方是开放的胸襟。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亦。

——《颜氏家训●序致》

曼语:圣贤书皆有之所以被谓之圣贤书的道理,所以我们该当恭敬礼拜,真读真研,从中找到历代文人雅士在其间找到的那个“道”来对人生进行指点。倘万事总是不服,需自己经历揣摩,必然荼毒生命;或只道听途说,不细究根本,也是耽误时间又浪费精神啊!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颜氏家训●教子》

曼语:什么时候开始教诲呢?刚刚知道看人脸色,听人说话的时候。教什么呢? 行止之则,行止之度。

这里存在几个问题:

其一,我们对行止的重大意义不够明了,惯性的以为该教拼音,学儿歌,学英语,行止?算个什么东西?有什么用?不够实惠!

其二,行什么?止哪里?

其三,怎么行?怎么止?

其四,父母与孩子一起行止?还是父母负责说道,让他自己行止?度怎么把握?

值得深思与探索啊!愚常见父母说,孩子才三岁,极至长大了让去您那里学习。这时候我开始为孩子捏一把汗!上面这一连串的问号,都不该是孩子将来用生命的空度来回答啊,实是需要父母早有心,并用心为之哪!故我们开家长周末营……


颇为凡人之所以淘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颜氏家训●序致》

曼语:人是环境的产物,习惯成自然,故而孟母三迁择邻。我们教育孩子,都有好的希望,却都难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同步把控,同步提升。尤其难以把这个环境本身搬回自己家里——父母多不能够坚持学习,不能够谨慎言行……而要孩子不受社会不良种种之淘染,难哦!

曼宇愿孩子们都有好环境,不要大了才悔过而改!徒浪费青春!

曼语: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颜氏家训●序致》

颜之推的长辈对其教育是常常给孩子以“优言”,注解说是“勉励的话”。愚以为我们可以展开各自想象,“优”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和“劣”相对应的字,由此推而广之,优言该是什么言呢?原文有长辈具体所言,似乎也不仅仅是一个“勉励”那么单薄的含义。我们来思考“问所好尚”,若只问“好”,可能会引导孩子好玩儿,好吃懒做,而加一个“尚”字,层次就完全不同,孩子就会被引导至更高的思想。会为了达至那个“尚”而避短扬长。由此,家长可顺势“励短引长”,让其自我克服短板发挥优势。懂得“好尚”为何,人便有了主心骨,便有方向,便会明理。再看“莫不恳笃”,其所展现的是“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可敬可爱的长者风范”,而不是威逼利诱,苛责打骂,或是低眉顺眼对孩子求爷爷告奶奶哄诱他如何啊……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颜氏家训●序致》

曼语:古时家风整密的人家,何止颜氏一家会是童年即让儿孙受到这样整齐规矩的教育啊!仅就早晚要对父母请安,侍奉这一点,我们当今便绝对是颠倒的。愚常言与诸家长,我们是“生了儿子会当儿子,生了孙子会当孙子”,不堪言哪!孔爷爷说“诲人不倦”,我们是“毁人不倦”啊!再说这“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的事儿,我们的孩子儿时,我们实如获至宝,亦如获超级玩偶,恨不能日日时时全家总动员操练之,盖以嬉戏打闹逗其大乐为大家之乐!极至孩子略微长大,几乎没有恭敬之心,不明长幼次序,以为人人是哥们的情形司空见惯。愚便常见平日自己不当父母,与孩子狎呢狂混,而眼看着孩子毁了才摆出一副姿态来要做父母的人!甚为孩子遗憾哪!殊不知,儿时让孩子恭敬言辞行动,早早地规范容礼,实在是养其正,培其根啊!


有一子聪明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纹饰,冀其自改。——《颜氏家训●教子》

曼语:这一点儿也不夸张,凡人看见子侄聪敏难免夸赞几句也无可厚非。然一言一行之是就到处张扬炫耀,恨不得石头也看见他孩子的好;一言一行之非却遮掩搪塞生怕人笑话孩子的不好,就会逐渐由于蛮爱而使子蔽聪塞明终糊涂而浪费了那聪敏本性哪!此事不可不察!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颜氏家训●教子》

曼语:人们往往由于心疼孩子受责罚后的不开心而免除对孩子的训斥,至于体罚,更加有很多人是不舍得的。可是实话说,孩子成长过程中,训示、责罚,乃至体罚,有时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好比生病了喝药打针一个道理。那么,舍不得让其受小罪,也如生小病不治会拖延成大病啊!

我想多说两句关于训斥与体罚的事,老师体罚学生是犯法的,这法律在我看来,制约了许多真正有责任感且懂得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好老师的工作啊!

我们会发现成才的孩子,他们的家教还是有一定规范和一定的不可逾越的原则的,那些家长也不是不疼他们的孩子啊!为了孩子而已!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教子》

曼语:我们是个极其重孝的国度。孝在中国,已经不单单是一家子关起门来的小事。小到衡量人的人品,看此人是否可交; 大到考量德行,看此人是否堪当大任,是否可为大人,都是与孝紧密相连的。历代我们的生活会为孝而祭祀,甚至是形成宗教信仰。

那么孝从何来? 家庭培育是也。

怎么培育? 父母需威严而有慈。要有父母该有的样子,孩子也才可以有样。

现在的父母盲目崇尚民主的居多,美其名曰学习西方教育思想,却不知西方的教育之民主基石一样是严苛的契约!并非毫无前奏的时时事事民主。常见父母“教少而爱多”,待孩子之饮食起居,吃喝穿戴,言行举止,行动坐卧都多纵容,甚至看着孩子犯错而愈发亲昵狎笑,甚至捏一把掐一下娇嗔而赞,“这个小坏蛋!”久而久之,对的错的孩子不认识了,该奖的该罚的父母失控了,傲慢无礼,无节缺度的孩子被培养出来了,此时我们纵使捶胸顿足,又何益!故俗谚曰:“教子婴孩!”诚哉斯语!该当以此惕励啊!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颜氏家训●教子》

父子之间确实应该有一个相处的度,过分亲昵甚至随便玩耍嬉闹,便会滋长怠慢,等到必须板起脸来做父亲的时候,已经毫无威严,这是我们常见的。而不讲究礼节,没有应有的仪规,没有客套的现象就更加常见了。总觉得自己的亲人,不需拘礼渐而地导致都不会对父母表达爱意、谢意、愧意的经验难道我们没有吗?而由此所导致的是人际关系的不善啊,甚至最终这是影响到做人态度的大问题了!古人有“君子远其子”,“易子而教”等育人的理念和办法,就是为了保持这父子之间一个合适的距离,我们应该效仿,因为确实有一些话我们不能和孩子说,有一些事我们不好和孩子一起行啊。

曼语:《颜氏家训●教子》中有一故事说齐武成帝对妃子的孩子溺爱有加,认为“此黠儿也,当有所成。”于是礼数不与众子同而与太子同,待遇不与众王等而与太子等。妃子得宠而娇,此犹不知足反常言语长短。 终使一“黠儿”十岁便骄恣无节,只知器服玩好,至大而荒淫无节,最后终至无度造反而被成为皇帝的哥哥杀之。

现实中,我们常常见到年轻时吃苦,而终于改变命运者无度娇宠儿女,恨不能让孩子享受世间最美之万物,孩子想到的没想到的均唾手可得。甚至生活事务上也是孩子仿若皇帝一样一个面色改变,父母便唯命是从,为之操劳奔波,唯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殊不知这恰恰让孩子失去了对生活本然的了解,失去了生命应有的体验,最后在这恩宠的牢笼里失去了活下去的能力……

曼宇愿君莫要过度娇子,娇儿必败儿哪!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至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颜氏家训●教子》

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故事啊,血的教训在告诉我们爱的平衡,爱的艺术。

人性有时真的是狭隘的,就便是我们所生,也难以对聪明伶俐不偏爱,对愚笨鲁莽不厌弃啊!这实在是为人父母该意识并该修炼的,一旦果真被孩子感觉到那个偏私,是对失宠的孩子心灵一生的伤害,更有可能是对受宠的孩子人性一生的毁灭啊!

推而广之,我们在社会中识人,处人,与人合作,都是应该有这个警戒心,告诫自己要无私大爱的……不然,不是自己情感远远近近会纠结受挫的问题,是无形中伤人哪。要知道人人皆人,人人皆有被爱的权利。

曼语:《颜氏家训●教子》最后一篇说北齐一位士大夫教儿子众多技艺,儿子以此服侍王公贵族,没有不宠爱之的,于是感慨这是育儿要事。颜之推则以此告诫后人,愿后人不要效仿!当今社会,我们育儿何尝不是如此!多少人让孩子学习,就是为了可以用于悦人而换取名禄啊!实该深思……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颜氏家训●兄弟》

曼语:本段将兄弟这一伦的来龙去脉分析得相当透彻,提出“九族之本乃三亲”,“三亲乃一家之亲之重”等观点,也描述了兄弟从幼儿至成人彼此之间的情谊和会发生的矛盾。让我们对兄弟之恩,之情,之本体有了深刻的了解。当今多为独子,难有“左提右挈、食衣同为”之恩情,于是我们的孩子之间也便更加难以有过去的亲情体验,这是一种遗憾。但倘若父母教育格局不同,让孩子懂得珍惜同窗好友之谊,爱护同学之情,实际更可培养孩子博大胸怀,养成博爱天下之胸襟。然每多有父母惜子自怜,总怕孩子在外吃亏受累,先就束缚了孩子本有的渴求兄弟之心意哪……直至孩子成人而担心其社交关系已迟也……犹如文中受妻小干扰之兄弟友爱一理……

用心写的就是最好的!

读后感杂志主要通过微信发行,读后感电子杂志微信公共账号:duhouganzazhi,欢迎关注!

投稿邮箱:duhougan@vip.163.com;279657361@qq.com

猎头联系:15618874577邵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