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们读世界】灵巧质朴的生活写真——散文集《随言散语》读后

2017-08-31 和德海 读后感杂志

和德海,白族,云南洱源人,现居泸水市六库。近2000余篇(首)散文、诗歌、评论散见在《云南日报》《昌吉日报(新疆)》《怒江文艺》等省内外报刊媒体,其中散文《秋天的思绪》入选《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精选•白族卷》,散文《那口西水井》、《童年趣事》入选散文集《白族人眼中的大理》,20142016年连续三年获怒江,州委、州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创作奖励。

 

《随言散语》汤云明最近出版的一本散文随笔集。他的散文作品语言规范、情理交融,每一篇几乎都从某个角度启示阅读者去体悟个体对人生、对生命,以及与山水、城市、村野、故乡、旧事等方面的一次次对话,也是帮助我们珍爱生命、感悟人生。

《随言散语》共收录了80多篇散文,分为心情物语、边走边思、昔日重来、随性笔记等四个部分,文章朴素厚重、意趣盎然,尤其在构思立意、情感氛围、行文方式上,深深打上了作者人格品行的烙印。通过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看世界、看人生、看生活,或给予赞许,或给予感叹,或给予鞭策,或给予警示。

汤云明的散文属于生活化的抒情与纪实相结合的散文,他将所熟知的人文景观作为媒介,以把常年生活在滇池边地的晋宁城为切入点,将行进在大理、建水、丽江、呈贡、沙巴、古滇国遗址等地的旅途为背景,进行描述。他在《丽江记忆》中写到,“在丽江,一个泸沽湖摩梭人女儿国早已经让人们向往无限,一部央视播出的《木府风云》更是让丽江、四方古城名声大振……一个木府,让古城有了心脏。一条四方街,让古城有了脊梁骨。家家户户门前流水、小河以及纵横交错的巷道,构成了古城的血脉。一个神秘纳西古国的大门,就这样敞开在世人面前。”一瞬间,极为常见的小桥、流水、人家、四方街、古城等等的意象在作者笔下如此优雅和迷人;比如“岁月就是如此的让人无奈,梦里还是青春年少时的难忘往事,醒来就已经站在了中年的门槛上。面对的就好像是人生的冬天,瞻前顾后的同时,也要努力创新,好让自己的下半生有一个好的开始”(《故乡的冬天》);“一首朴实无华的民谣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洱海风光秀美,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这就是‘洱海月’的来历。”(《风花雪月看大理》)……

书中《又到捡菌季》中这样表述:“岳父所住的房子后面就是山,每到采捡菌子的季节,他老人家几乎每天都要去山上转上一圈,或多或少,每次都会有些收获。他自己吃不完的菌子,要么叫妻子拿来给我们,要么用香油炸成菌子油分给几个子女”……由此,可以为作者自下而上体验入微的心灵世界美的独白而感到由衷的敬佩,也从中窥见作者的性格,领悟其对人生况味的深邃体验。细读《青春作伴野菜香》《郑和故里忆伟人》《乡愁里的滇池》《我的农民血统》《敬畏写作》《我和女儿》等篇目,其内涵意蕴上的最大特色是将心灵化、伦理化、人性化融入自言景观当中,使文章更具有美学意境,尤其是字里行间透发出一种作者对生命、对美的珍爱,字字句句都渗透着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对梦想的追寻。

《随言散语》显得灵巧、质朴,有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