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们读世界】山崖之藤的情愫

2017-12-28 李焕有 读后感杂志

李焕有,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教授,青年从事基础教育研究,中年之后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喜欢文学,痴迷河洛文化。写我,思我所思。曾在地方报纸开过文艺随笔专栏,兼写文艺评论。微信号:lhy6555988

 

中秋节,夜晚。圆圆的月亮,高悬蓝色的天空,月光柔柔地给大地披上亮光。我坐在家乡的万安山之巅,一群文化人在吟诗赏月。

“叮咚”,手机短信。是老同学樊建华发来的。“老同学,我的诗集《泥土的泪》已经定稿,现空几个页码,你是否有现成的诗作填充?”说真的,建华生活不易。因身体原因,提前病退。虽民办学校不停代课,无奈,一双儿女,儿子还在读书。经济拮据程度可想而知。但我从心里敬佩这位同学,因为他“不只是眼前的苟活,还有诗和远方”。于是,我回复:“请你把书稿发给我,给你写个序或者读后感,抒发一下同学之情吧。”

月亮又高丈许,微微秋风已有凉意,朋友们赏月兴致依旧。我抬眼望去,一株紫藤映入眼帘:藤蔓蜿蜒,依崖而上。没有大树攀附,却显生命力之旺。这是一株不寻常的藤,不攀附,依然活出自我。“不寻常”“活出自我”——建华老弟,不就是这样的一株“藤”吗!

 

 

深夜里,建华的诗集作伴,睡意全消,一则有关紫藤的传说故事浮现脑海。

有一个美丽的女孩想要一段难忘的情缘,于是她每天诚心地向天上的红衣月老祈求,希望自己能被成全。终于红衣月老被女孩的虔诚感动了,在梦中对她说:“春天,后山的小树林里,你会遇到期待很久的情缘。”

小到情缘,大到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有,无论是男还是女。建华成为诗人的梦想自童年始,求学年月执着追求,工作后亦不忘初心。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俩一起读师范,同桌。闲暇时间,他咀嚼名著得意忘形,兴奋时嗤嗤发笑,全不顾旁人感受;晚自习上,他耕耘信笺全神贯注,为多舛的人物命运泪流满面……“诗心”成长的历程是复杂的,但“不悔的是心窝里还有一支/笑语潋滟的歌声”(《梦中的歌》)其行为,就是期望与“诗”结下一段情缘。

 

 

情缘能否结下?传说叙述道:

春暖,枝叶吐绿,鲜花盛开,花香四溢,彩蝶翩翩。身、心经过捯饬的痴心女孩满心欢喜,独自来到了后山小树林,紧张,激动,心如小兔子砰砰乱跳;静心听,抬眼望,耐心等待美丽的情缘——白衣男子的到来。日挂当空,四周没有动静;日落西山,白衣男子还是没有出现,女孩在紧张失望之时,一不小心反而被草丛里的蛇咬伤了脚踝。夜色下,女孩心里开始害怕、恐慌……

对于人生,要想实现理想,“身心捯饬”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炼狱一般的;等待“白马王子”的过程是熬煎的,是受折磨的。建华在追求缪斯的历程中,“面孔”曾累得“扭曲”:“一张偌大扭曲的面孔/沿着童年、青春的小路曲折/覆盖泥泞的人生/风雨中的泪血/还有来自外面世界的感觉/都给灵魂浸透//”在扭曲的同时,还经受《远方的孤独》:“灵魂在旷野独自漫游/眼前   依旧是从前涌流的小河/……/再也听不到小河边那动听悠扬的歌声/风霜浸透灵魂的莺歌/一杯泪的酒浆在旷野上/冰冻寒冷//”但孤独没有失望,还“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肚子里/嘣嘣上紧发条//”(《黑色癫狂的忧郁》)在充满荆棘的生活中前行,被“蛇”咬在所难免,可喜的是,建华被生活之蛇咬了之后,没有恐慌,而是勇敢走在“朝圣路上”。在《朝圣路上》篇,给读者呈现了22首诗作,主体表现的是自己跋涉途中的内心全景图,但核心彰显的却是一直在《起程》:“离別的故乡是起程的太阳/此刻的那份情爱呀/依然在/相望//

 

 

路在脚下,有起程就有接近目的地的希望。故事中的小姑娘怎么样呢?

绝望无助时刻,白衣男子出现了,女孩惊喜地呼喊着救命,白衣男子上前用嘴吸出她脚踝上的毒血,女孩从此便深深地爱上了他。

风雨之后见彩虹,小姑娘心愿依随,和白马王子相爱。建华在诗歌创作道路上,也取得了成功。诗作陆续发表在《绿风》《当代文学》等众多刊物上,大量诗篇被收录在各种各样的诗集之中。由于创作成绩斐然,1993年受邀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学习……品读诗作,如品一杯醇香的咖啡。不舍得牛饮,更乐于双唇细啜,呷一口,香气在口腔里氤氲,享受到诗歌的哲理,体味到诗歌的真感情,感受到诗歌彰显的张力之美。作者之所以能侍弄出如此美味的“咖啡”,是因为他根植于社会的底层,得益于天地精华之馈赠。接地气的生活,看似苦涩,实则丰盛,优质“咖啡”自然生长。

 

 

生活继续,故事在延续:

可是,白衣男子家境贫寒,他们的婚事遭到了父辈反对。可女孩心意已决,最终双双跳崖殉情。后来,在他们殉情的悬崖边上长出了一棵树,那树上缠着一株藤,并开出朵朵花坠,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美丽至极。后人称那藤上开出的花为紫藤花,便有人说那女孩就是紫藤的化身,树就是白衣男子的化身,紫藤为情而生,为爱而亡。

“为情而生,为爱而亡”,这是紫藤的品格,也是建华的品性。建华钟情于诗歌创作,终生爱着诗歌。在这份情中,他“为了生存与幸福/终生都在方格内/作阶梯状行爬//(《人》)在这份爱里,他“咀嚼被欺时代的痛楚/品尝世态炎凉的滋味/润湿带血人生的果皮/屈辱的棍棒下/昂起一颗不屈的头颅//”(《感受人生》)……

自然界,藤与树,互生互长。树因藤,显得宽厚和仁心;藤因树,显得体面和阳光。可惜,万物皆有缺憾,有的藤终生遇不到树,只能卧于平地,或攀于山崖。藤就没有期待吗?“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长。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何处堪托身,为君长万丈。”唐代的岑参表白了自己的期待;藤就没有悟透人生、安于现状吗?“人间的禅长在人心里/就像树叶/长在季节的风里/绿了   黄了/有了   没了//”诗人建华在《禅道》中做出应答。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我很喜欢作家宗璞《紫藤萝瀑布》中的这段话,建华的人生充满着挫折、坎坷甚至不幸,深深理解书名中“泪”的含义和分量。但应该认识到人生的不幸在历史的长河里,总是暂时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很欣慰的是,从建华的《晨光颂》中读到了这种希望:“以蓝天当海/浮云是海浪花/张开爱的风帆/穿行风涌云起之间/等待舒心与惬意的降临/可云水里也会有峡谷险滩呵/当心别让浮云风暴/摧折爱的桅帆//……/于是  百鸟鸣响万籁有声/主旋律: 黑暗到光明//

相信,这株藤青春永驻;藤上的花舱,装满生命的酒酿,永远扬帆远航于鲜花的河流之上……

 

丙申年中秋夜写于洛阳绿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