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民的名义》致命毛病:腐败因为坏人当道

2017-05-02 阿达 萤火虫沙龙



《人民的名义》致命毛病:腐败因为坏人当道


阿达



本人昨天撰写的“《人民的名义》在艺术上是部假大空的烂片”一经发布,没想到一天功夫点击量已经轻易突破20000,很多读者深表赞同。看来在一片叫好声中,蛰伏着很多清醒的观众,只是没有机会表达意见罢了。中国的事情经常是这样:舆论常常显示一边倒的霸道,而习惯于隐藏在“集体主义”大伞下的芸芸众生,除了跟风,只好缄默。直到有人捅穿那层窗户纸,说出“皇帝没穿衣服”,很多人才“冒出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于是有读者怂恿我“不但说说其艺术上的毛病,也说说内容上的毛病”,还有人干脆在留言里说了自己的观感,看了觉得非常有水平。所以我想,也不必正儿八经撰写专门批评文章了,只要把相关读者的见解用清晰简洁的笔墨梳理一下,加上我自己的适当点评,便可指出该剧“内容上的毛病”。

 

比如有读者说,《人民的名义》之所以火爆,其实是满足了另一种“大众娱乐”。但是观众之所以有兴趣追剧,不是因为其中的正面人物,而是那些反面人物。反面人物各个形象生动饱满,真实可信,而正面人物都语言苍白,举止做足,看着别扭。道理很简单:那些所谓的“坏人”,都是来源于生活,有非常丰富的生活原型;而所谓的好人好官,生活中找不到,只能靠杜撰和编造,所以不可能鲜活灵动。对沙瑞金、陈岩石、侯亮平、易学习、李达康等的描写,没有脱离样板戏的套路,这些人仿佛是从火星上来的,个个头顶光环,言语铿锵,生活中谁见过这样的人?

 

本片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它告诉社会公众,腐败不是体制的问题,而是坏人当道,只要清除了坏人,选拔了好人,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英明领导。剧中,沙瑞金成了伟大光荣正确的化身,他不会犯错误,不可能腐败,无私无欲。汉东省的改革与反腐的成败,就系于沙书记一身。中央派一个好书记,任用一批李达康、易学习式的好干部,所有事情就变好了。这种思路,是早已演烂了的“清官戏”的水平。这种观念竟然大有市场,说明我国名义上的人民,还是蚁民草民臣民的水平。“文革”过去了四十年,稍有点头脑的人都可看出,权力不受监督就会腐败,而监督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民主与法治,而在这部剧中,没有看到民主与法治的解药。

 

“好人斗坏人”模式,是永远的主旋律。可是这些“好人”为什么会变成“坏人”?仅仅是“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纵观反腐题材的文艺作品,所有的“思想深度”总是到此为止,而老是避免涉及“制度性原因”。所以有观众就提出了疑问:“谁保证沙瑞金不是下一个赵立春?”我们这个社会盛行的,正是一以贯之的集权制度,各种层级的一把手,就是他势力范围内说一不二的小皇帝,他只对自己的权力来源负责,而不用对人民负责因为,人民只是名义。这才是腐败的根源。不改变这个权力构造,任何人都会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虽然《人民的名义》中也开了一剂“解药”,就是让纪委书记监督“同级一把手”,但这剂解药显得很苍白,剧中的两个书记除了信誓旦旦讲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无意也无关“制度建设”。观众心知肚明,甭说纪委书记监督不了一把手,就是他们自己,也往往是贪腐主力军之一员,这已经从最近大量对纪委干部贪腐案的报道中得到印证。所以可以想象,金光闪闪的沙瑞金、侯亮平、李达康,在他们到达事业顶峰后,蜕变成赵立春、祁同伟、丁力珍的几率太大了。而“铁骨铮铮”的纪委书记们,也一样难逃覆辙。因为解决不了“谁来真正监督他们”的问题,一切都是然并卵……

 

网上已有好事者在编所谓的续集,是真是假尚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大概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甭指望会在“更大尺度的电视剧”中,找到正本清源的答案,“人民的名义”被作为剧名,深思一下是有其“智慧”的,文艺创作尺度再大,也是到“名义”为止,不太可能深究到“实质”。而且我敢打赌:不要以为从今以后会“尺度越来越大”,似乎有了《人民的名义》,就会一路高开,往纵深里挖掘——这是幼稚天真的想法,因为松紧的尺度并无一定之规。

 

有人高呼“反腐剧的春天来临了”,显得欢欣鼓舞的样子,但是,如果不能更大程度地解放思想,允许塑造有瑕疵的正面人物、有缺点的干部,让正面人物更像人一点、更人性化一点、更有人情味一点,以后的作品不可能超越《人民的名义》。尤其是还停留在“腐败因为坏人当道”的水准,那就到头来别说什么“审美疲劳”,甚至发展到“审丑疲劳”呢。

 

其实《人民的名义》有今天的收视率,离不开湖南卫视的商业营销,在他们的眼里,宫廷剧、政治剧、家庭剧、轻喜剧,一切都是“商业剧”。《人民的名义》曾一度在网上传出宣发预算3000万的消息,按照该片制作费用1.2亿计算,宣发费用已经达到总投资的四分之一。没有“宣发费用”的撬动,恐怕也很难使之成为“现象级大剧”。当然口碑也是很重要的,撬动得了,说明有其价值。但假如换个台试试,很可能再优秀的大剧,也会因营销不足,而遭致“滑铁卢”。


权当这是“偶然事件”吧,从过审到收视,一切出乎预料而又命中注定。如果说广大观众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不但看到了“触目惊心的贪腐”,还看到了“根治之难”。这个“意外收获”,才是重要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