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真的吗?任志强再次放狠话: 2018年下一轮房价将暴涨,不涨我提头来见!

2017-10-10 萤火虫沙龙

正文


近日,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与市场前景》闭门研讨会上,任志强与张维迎等经济学家对2017年房价展开了一次深刻的探讨。在此次研讨会上,任总的核心论断是:错误的调控手段会让需求在一段时间以后集中爆发,所以下一轮会比这一轮涨得更高。加微信amz903,看更多内幕好文!


任总主要从供应和需求两个方面佐证了他的观点:



❶ 供应端:土地供应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任总表示:2015年土地供应就是负的33%,很多城市土地已经出现短缺,包括上海和北京。


2016年,政府的土地供应继续下滑,部分一线城市的土地连2015年的一半都不到。比如,北京16年的土地出让收入是800多亿。而15年是多少?1960亿。去年才到前年的差不多40%。张胡子


而土地是两年开工,所以它15年和16年连续2年的土地供应负增长将影响到未来城市的库存。


财君翻看了一线城市的库存量,确实触目惊心。目前一线城市库存平均已经只有6个月左右,已经远低于12个月的安全库存标准。


如果一线城市不再建房,不出6个月,市场上将没有新房库存,这样房价怎么会不涨。当然这是最极端的情况,我们现在的销售的房子和竣工的房子的比例到底是什么关系?


任总给出的数据是1:2.12。什么意思呢?平均每竣工了1套房,就卖了2.12套,按照一线的6个月库存,这么个调控法,等到无房可卖,房价肯定要出大问题。



❷ 需求端:一线城市人口还将继续飙升


目前,因为土地稀缺,部分一线城市已经在限制人口,比如北京最近提出一个“誓死守住人口2300万的底线”。


并且市里给各个区还下了任务,区里就把任务分割给了管辖下的各个企业,但结果却收效甚微。


这是必然的,一线拥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以及更好的前景,“把人轰走,你轰得走吗?”

人往高处走是人的天性,不然人类早就灭绝了。这样违背人性的计划注定必然失败!


世界历史上,早就无数次的证明限制人口根本行不通。


早在东京还是1200万人口的时候,当时就跟北京一样,下决心把人口控制住,于是就发展东京的卫星城市,修了条高速铁路,说半小时就能到大阪,大家去大阪生活吧。


结果路是修好了,东京人不但没去大阪,反而大阪的人全都跑到东京来了,现在东京多少人了呢?3750万。


只要人口还在源源不断的往一线城市涌入,房价怎么会不涨呢?



信志强住洋房,听牛刀住牛棚


这些年,在国内市场上,由于任总屡测屡中,他俨然已经成了像神一样的人物。


2010年,中国楼市成为一道分水岭。在市场上看空论大行其道的时候,任总却发表了房价必涨论,并扬言:“你们还是别当傻瓜了,把幻想放下去吧!”


结果,2010年房价暴涨。全国平均涨幅9.9%,而北京更是暴涨了42%。

2015年,任总再次发表房价暴涨论:“由于限购政策,2013年和2014年土地供应量减少,2015年房价还将上涨。”


当有人问任总到底该不该买房时?任总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显然是不耐烦了,回到:“都问了十几年了,还在问。不要等,有钱该买房就买房。”


事实证明,任总再次一语成箴。2015年随着限购政策的解除,一线城市像压抑已久的火山,突然喷发。其中,深圳更是跳涨50%,随后北京、上海轮番上涨,并蔓延至二线城市。


看来,只要是任总一开金口,我们务必要非常重视。


这十多年,他说的话有些虽然非常刺耳,很多老百姓不爱听。但听他话的人,财富早就上一台阶了。张胡子



只要M2在涨,房价必然上涨


那为什么这些年我们的调控政策一直失灵呢?为何我们每次调控完之后就会报复性反弹呢?包括这次任总何以如此自信,坚信下轮会涨得更高。

我总结出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由于M2的高速增长,比如2009年的27.7%,以及目前放缓的11.3%,致使资金没有更好的地方储存,大家只能堆积到房产。



经济好时,GDP高速发展,M2飙升,大家最好的选择是买房。经济不好时,政府要基建,M2也会飙升,大家最无奈的选择还是买房。


而国内的资金去向就那么几类,除了房产,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


比如:放银行那肯定是亏损的,如果M2是11%,银行只有5%,那每年资金就会贬值6%。


股市也是差强人意,一赢二平七输,多少英雄都在股市折戟,不要说保值了,能活着出来都不错了。


信托就更不用说,拿着8%的利息,不仅没有干过M2,每天还过得提心吊胆,夜不能寐。


大家全民买房,这么大的需求量,房价当然很难压下来。可以说只要M2是增长的,我们的房价就会长期向上。



二、只要政府调控房价或者房价向下,开发商就会谨慎拿地,一旦以后库存不够或者政策放开,需求就会爆发式增长。


这也就是任总会说下一轮会比这一轮涨更多的原因。因为这轮调控对房地产的打压太惨绝人寰了。张胡子


房企的各路资金通道被毁后,目前的房企钱都没有,还靠什么拿地,靠什么建房。即使政府土地供应量上天,没有人买地,那都是徒劳。


这轮调控有数据显示,国内的房企上市公司在国内借不到钱的情况下,已经集体选择借入高风险的美元。选择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融资,可见国内房企资金链已经多紧张。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今年1月份,国内40家大型房企的拿地量下降了50%,而深圳更是出现了中心土地流拍。


所以,政府打压得越狠,房企资金链越困难,就越不可能拿地建房,库存就会更少。下次房价就会涨得越多。


一方面,为了躲避货币贬值,我们对中心地段的需求在源 40 32829 40 13308 0 0 7073 0 0:00:04 0:00:01 0:00:03 7071不断的上涨。一方面,政府打压楼市,房企不再拿地,致使库存告急。


双重夹击下,只要政策放开,或者说库存到了某个临界值,房价就会如火山一样喷发,无法抑制。这也就是为何任总能这么有底气的说,房价下一轮将比这轮涨更多的原因。加微信amz903,看更多内幕好文!



如果是真正的刚需,读懂君也建议,只要资金链别太紧张,政府每次打压楼市可能都是上车的好机会。



扩展阅读:

     任志强最新的发言在这里!他从没说过18年房价暴涨!

今天,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屏了……



其实不用想也知道,大炮是不会说“2018年下一轮房价要暴涨”这类话的。


国庆前,小午去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地产金融年会,应该是大炮最近的一次发言。他分享的主题是“为什么要买房”,也没有提到18年房价的事情。


地产情报站也做了跟踪报道。

因为全程不允许拍摄,录音,也不允许对外报道,小午就不分享讲话内容了。估计大炮也是怕了媒体,很多媒体都是捕风捉影,或者吸睛的标题党,把大炮坑惨了。


虽然不能分享大炮最新的讲话内容,还是能分享大炮曾经的发言,对吧。

关注大炮比较久了,其实就知道,他的很多观点,是重申多次的。

嘻嘻嘻。

房地产的投资属性


以下来自,15年12月份诺亚财富钻石年会上,任志强的发言。



投资开发商,还是投资房地产?

房地产投资,这个概念其实指向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一种是指购买房地产基金,这种方式其实投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另一种是指购买房产,这是投资土地上的那个房子。


第一种购买房地产基金的投资方式,投资的是房地产开发商,而投资房地产开发商真正投的是一个生产过程,而并非房地产。开发商是一个城市建设的组织者,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媒体说房地产开发商是重资产,这其实搞错了,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的报表上没有重资产,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在流动资金的范围之内,或者在生产建设的过程范围内,在库存范围内,房子卖完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投房地产和投开发商是两回事,人们通常所说的房地产投资,其实更多的是指投资房产。

置业是中国传统的投资行为

传统上中国人把置业叫做家族的投资。比如,故宫就是皇家家族的投资,明清两代中它每年都在不断地扩大和建设;再比如乔家大院,也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每年有四百多万人群参观、经济收益非常大的乔家大院。可以看到中国人在过去的私有财产这时候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投资。拥有房产和拥有黄金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投资方式,对于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房子更是重中之重。

私人自住房也是一种投资

有的人说:“我只有一套房子,自己在住的,怎么投资呀?我没有办法投资。”这是非常错误的概念。大家可以看看,除了房子以外,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成为拥有巨大杠杆作用的金融工具?比如说要按揭贷款买黄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房地产在世界各国都是金融工具,私人自住房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我们买房子,像在早期的时候就是用20%的首付获得了80%的杠杆率,而这80%的杠杆率有二十到三十年的周期。这个杠杆作用实际上在货币贬值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收益。

很多人认识不到,货币其实是一个贬值的过程。十年前的一块钱已经不值一块钱,三十年前我们大部分人的工资只是四十多块钱,但是当时四十块钱已经能够维持一家三口人的基本生活,但是今天的四十块钱只能买一两个蛋糕。如果把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的钱拿到今天花,可能就赚了钱了。这个在经济学上叫做锁定未来收入流。

一个人不会知道他未来的收入是多少,也不知道明年、后年、大后年能赚多少钱,更不能去预期二三十年后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如果我们现在按平均每六年到七年工资收入翻一番,二十年至少翻了三番,但是三番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大幅度地提高,因为货币贬值了,可能贬值都在翻倍。所以说,货币贬值和贬值翻倍的过程中,按揭贷款至少能把未来收入的一部分锁定,而房子是锁定未来收入流最好的办法。

中国人房屋需求在哪里?

家庭分裂速度越来越快,人口聚集效应明显是住宅需求不断提高的两大因素。家庭分裂最简单的意思就是一个家庭有几口人。

1985年,我们国家平均一个家庭有3.74个,而现在上海大概平均每户家庭只有2.62人,中国所有城市的数据是每户家庭2.84人,城乡一起统计则是每户家庭3.02人,家庭实际上越来越缩小。

我们过去讲究大家庭,越大越好,现在是小家庭,越小越好,现在城市里一个人住一套房子占城市家庭的比例是14%,一代人住一个房子的比例是48%,一家三口,一代人住一套房子的用户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家庭分裂速度越来越大,我们大部分地方都在城镇化,社会也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家庭分裂速度在这些过程中对住房需求的提升是越来越高的,而不是越来越低。

人口聚集效应,就是当人口在逐渐向城市聚集的时候,对住房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人担心我们会出现像日本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的房地产泡沫,但是日本出现泡沫的背景是其城镇化已经超过了70%,中国城镇化预计还将持续二三十年,这个区别还是很大的。

房地产投资的多元化

如今我们所处的一个大背景是城镇化,城镇化是不可避免的,城镇化带来了高工资和高房价的局限,这具有两面性。对于房地产投资来说,应该关注到城镇的活力吸引着人口的流动,而人口的流动带动了财富与能力的转移,城市竞争环境带来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高房价又在不断地调整人口结构,留下优秀的、更具有竞争优势的、拥有较强购买能力的人群。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投资的多元化。首先是房地产投资向更多的服务转化。房地产投资不仅仅是指买一个住房,还有商业写字楼,有教育和医疗。当更多类似于对健康、医疗、教育的依赖性存在的时候,地产投资的变化会越来越多了。我们知道市场上有几个基金已经在大量地收购旧的写字楼,还有医院等等。

其次,房地产投资多元化体现在向中心集中。对比各国的情况,大多数国家都是从中心城市开始向外延扩大,比如现在的北京、上海等。但是像澳大利亚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城市发展已经向市民集中,推动向市民集中的力量越来越大。

第三,新旧之间的转换非常明显。最初开发商都以建立新房为主,但我国一些城市二手房的交易量开始超过一手房,而逐渐的变化趋势是二手房的投资收益会高于一手房,旧楼改造、旧建筑群的转型等项目会越来越具有投资价值。

此外,无产权的置换在市场中优势明显。目前中国在有产权和无产权的房产竞争中,无产权部分的交易最高。我国1995年以前的建筑,大部分是只有产权证,而没有产权年限,只要能收购这些房子加以改造、转型,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投资机会,而市场上这样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大量的投资放到海外去购买旧房,这主要是金融工具的作用。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金融工具实际上决定着房地产投资的成败,其实就是利率的高低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什么时候买房

以下来自:任志强著作《野心优雅》


许多人在每次调控时都会问到同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买房?”开发商则会问:“什么时候买地?”这也是每一个投资者面临的问题,二十多年过去了,仍然有许多人没弄懂其中的道理。


最简单的原则是“低潮时买地,高潮时卖房”,但必须有几个前提条件。


地主之所以能成为地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绝不会是在农业丰收的年景去收购土地而成为地主。因为丰收的年景中农民并不缺粮,当然也用不着卖地,如果一定有人要买丰年的土地,那么农民也会按丰年的产出估了高价,那也就没人会去买了。


地主一定会在灾年收购农民的土地,一是灾年农民没了存粮,不得不用土地去换取粮食渡过难关,活下去至少还有生存的希望,如果宁可饿死也不卖地,那么地又有什么用呢?二是灾年土地的价格低,只能以灾年的产量来估值。


因此灾年是地主购买土地的好时机。


但地主靠什么在灾年还能购买土地呢?那就是靠存粮,有充足的粮食渡过灾年,并有充足的粮食可以用于交换土地,还要充足到有能力进行下一年的生产投入和等到获得下一年的收成。如果不能形成这样一种有足够能力的循环,那么地主也会饿死。


“低潮时买地”的前提条件是“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我转让土地就是为了获取必要的现金,让剩余的土地能产生更多的效益。


买房也是一个道理,要学会逆周期操作。低潮时买房,高潮时卖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