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群外地青年在一个留守村,靠卖甲虫带活了整个村子

刘飞越 天下网商 2019-04-19

目前,他们的养殖基地是国内最大的甲虫养殖场。


 天下网商记者 刘飞越 文/摄


多数人养宠物,养的无非是猫猫狗狗或者花鸟鱼虫。而在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的一个村子里,几个90后创业青年的宠物却大有不同——甲虫。


目前,他们已在当地建立了甲虫培育和繁殖基地,专门为全国的甲虫爱好者培育、销售各种甲虫。


2018年天猫双11当天,他们的淘宝店“牧野虫社” 销售额突破两万元,在刚过去的淘宝双12中,销售额也突破了一万元。对于养甲虫这个小众中的小众行业来说,这样一个销售业绩,对这几个年轻人是莫大的鼓励。


“牧野虫社”团队目前有六名主要成员:黄赛、冯肖瑜、朱国伟、王乐州、高林森、余冠涛,分别来自广东省和浙江省,年纪最大的是生于1991年的冯肖瑜,最小的是生于1997年的高林森。其中,黄赛是温州人,2010年开始养虫,经营一家名为“牧野虫社”宠物店。后来,因为相同的爱好,通过网络或者展会与其他几个小伙伴相识。2013年开始,六个人逐渐走到一起,2014年便扎根浙江云和县张家地村,继续“牧野虫社”的甲虫繁殖、培育和销售。


“牧野虫社”选择云和县,是因为这里独特的气候地形适合甲虫的繁殖培育。而他们所在的张家地村更是深山中的古村,有着别处难以比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地处丽水云和县深山的张家地村,目前居住的基本是老人。

  

2018年12月初的一天,当全国许多城市都被雾霾笼罩的时候,我从杭州出发乘坐高铁南下,经过1小时40分钟的车程抵达丽水站,然后倒了两次中巴车,又耗时3个多小时,才抵达位于深山中的云和县张家地村。


张家地村是个古村,安静恬和。我抵达张家地村时是午后两点多,暖阳高照,天空蔚蓝,村子里安静得能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我往村里走,走了几百米后,才在一个供销社门前遇到了三个晒太阳的老人。


老人们告诉我,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在外地工作,村里剩下的主要是老人。对于“牧野虫社”的地点,老人们记得清清楚楚,说:“那里有几个小伙子,养虫子的,你是找他们吧。”

 

村子里,两位老人正在修一个木桶。

 

按照老人们的指点,我找到了“牧野虫社”的所在地——位于村口村支部的三层楼里。他们租了二楼和一楼用来养虫,又租了隔壁一家农户的房子用来居住。距离虫社200米之外是村小学。前年,学校还有8名学生,9位老师。去年孩子们都去乡里的学校上学了,学校便锁了门,一直闲置着。


在“牧野虫社”,我见到了六名青年。晚上7点多,当天色暗去,整个村子即将进入睡眠状态,黄赛和他的小伙伴依然忙碌:观察虫子的生长并做记录。


甲虫是鞘翅目昆虫的统称,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是角质,厚而硬,后翅是膜质,常见的有金龟子、天牛、象鼻虫等。其中观赏性甲虫主要有兜虫与锹型虫两类,其中最常见的是独角仙,属于兜虫的一种。“兜虫”作为宠物养殖最早始于日本,后引入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地,近十年来,把甲虫当作宠物饲养的做法逐渐在大陆地区风靡。


甲虫喜欢相对阴暗潮湿的地方,这是他们选择来云和山里养虫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张家地村的一些村民平时会养殖蘑菇,恰巧,一种叫做“独角仙”的甲虫就喜欢生长在废弃的菌棒中。所以在2014年,黄赛关掉了温州的宠物店,一头扎进了张家地村。


在这里,他们完成了一批批甲虫的繁殖和培育,也从这里将甲虫销往全国各地。

 

晚饭后,黄赛和他的小伙伴们向虫社走去,开始了晚上的工作。

 

黄赛在虫社查看甲虫成长的情况。


刚从蛹室羽化出来的鬼艳锹形虫,产自印度,寿命一年左右,一对可以卖600元。

 

“啊呀!这只好看呢,蛮粗壮的,做种虫很好。”黄赛捧着刚从蛹室羽化出来的甲虫高兴地说。每天,他们都要认真观察甲虫的颜色和体型,以及犄角的形状,测量甲虫的体长,拍照存档,做成详细的记录档案,最后登记到淘宝店里作为产品参数。


目前,他们的养殖基地有285种甲虫,共计3万多只,是国内最大的甲虫养殖场,其中最贵的是长戟大兜,外形威猛,价格在一千多元一只,需要两年才能从虫卵长成成虫进行销售。


团队六个人,黄赛主要负责甲虫的孵化、繁殖,其他五人负责销售。六人各司其职,把淘宝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羽化出来的甲虫都会测量体长,详细记录各种数据作为产品参数。

 

拍照后把照片上传到淘宝店,以便顾客挑选。

 

“村里的老人帮我们做了不少工作。”“牧野虫社”的小伙子们说,自从他们在村里养虫,村里的老人经常来帮忙:晾晒饲料、刷虫桶,商品打包等不需要太多体力的活,老人们都能胜任。


“我们会付他们工钱,比如晾晒饲料的刘爷爷,我们每个月付给他2700元。他很开心。”冯肖瑜说,淘宝订单多到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就请老人们过来帮忙打包,有时候一个老人最多能领到200块钱的工资。


“这个村子老人多,平常也比较闲,我们经常跟他们聊天,他们也喜欢我们,有时还会叫我们去家里吃饭。”团队成员高林森年纪最小,来自广州,他说这里的老人热情、热心,常让他想起自己的家人。


村子里晾晒甲虫饲料的老人。


午后一位老人在村子里散步。


一位邻居在家门前捡豆子。


村子里一位82岁的老人挑着萝卜往家走。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刚开始他们对几个小伙养虫子的事情很不理解,总觉得虫子这个东西到处都是,怎么就会有人买,还要当宠物养。后来,看着小伙子们一天天忙活,听小伙子们讲不同虫子的特点后,他们才发现原来养甲虫的学问也很大。


“他们来了之后,我们这个村里也热闹起来了。他们几个人在村子里来来去去,带来了活力,还有快递员每天来取货送货。村里再也不光是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啦。”村民张大爷说,看着几个小伙子红红火火地养甲虫,自己也见识了一种新事物。以前觉得自己跟不上世界的发展,现在觉得又跟这个世界有了新联系。

 

把羽化出来的甲虫重新放回盒子里,外部标注甲虫的品种、体长等参数。


晚上十一点半,黄赛吃着零食更新“牧野虫社”淘宝店信息,把新羽化出来的甲虫信息登记上去。


“牧野虫社”制作的甲虫标本。

  

深夜12点,整个村子漆黑一片,只有虫社的灯光依然亮着。“现在整个村子的人应该就剩下我们几个没睡了。”黄赛站在二楼的露台上,抬头看了看漫天的繁星说。


他说,养甲虫的事情,一开始家里人都不是很支持,总觉得这么小众的东西没有人肯买。女朋友也不理解,甚至跟他分了手。但他觉得,养甲虫是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又有小伙伴一起合作,干劲更足了,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们也希望能给村子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氛围。如果真有这样的效果,也算是我们的另外一种收获呢。”

 

张家地村牧野虫社创业团队,从左到右依次为高林森、黄赛、余冠涛、王乐州、朱国伟、冯肖瑜。这几位90后的到来,给留守村增添了新的活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