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盖茨基金会为何相中这款“医学手游”?阿里云技术赋能中国最大“虚拟病人库”

黄天然 天下网商 2019-04-19

10年创业,计算机副教授曾承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由他创始的这款类似情景游戏的“虚拟病人”软件,在阿里云的赋能下研发效率提升了三四倍,不但成为数十万临床医生就业必备的培训考试系统,还为弥补城乡医疗失衡提供了新的方案。

 ✎  天下网商记者 黄天然



在大医院里看病人满为患,基层医院却乏人问津。这样的两极分化,每天都在上演。


5年前,武汉大学计算机副教授曾承看到了这个值得填补的空白。“很少有人愿意找实习医生或基层医生看病,但他们不面对病人,诊断能力就不会提升,大量的临床思维训练是医生成长的必经阶段。”



“如果有一款软件将经典病例构建成仿如真实的‘虚拟病人’,能根据医生输入的治疗方案模拟出不同的人体反应,就可以便捷安全、低成本地训练医生的临床思维,拉平一流医院与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差距。”


于是,曾承建立团队开发了在线虚拟诊疗平台“治趣”。五年开疆辟土,“治趣”在阿里云的赋能之下迅速成长,去年6月完成A轮融资,成为湖北准独角兽企业之一。目前已有超过100万用户,4000家医学疗院校、医疗机构和基层医院与其实现了合作。



当地时间2月26日,西班牙巴塞罗纳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治趣”作为阿里云“Tech For Change”的创新模范在国际舞台亮相。在“用技术为世界带来有益改变”的呼吁之下,“治趣”与联合国iamCODE计划、早教机器人公司Roybi Robot等一起加入阿里云科技公益联盟,共同解决医疗普惠和教育公平等全球议题。


虚拟游戏外壳下的专业心


打开虚拟诊疗界面,点击“接诊”按钮,不同科系的病人就会出现在用户的眼前,类似《虚拟人生》《密室逃脱》等情景模拟类解谜游戏一样,医生可在手机软件上对不同年龄段的“虚拟病人”进行问诊、体检、辅检、诊断和治疗等临床实践环节。医生们需要像对待真实病人一样操作,通过观察和询问,正确诊断“虚拟病人”的病情对症下药,“病人”就会得到好转。


“治趣”操作界面


在模拟诊疗结束后,软件还会生成一份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报告,通过雷达图分析医生在不同维度上的专业水平,评判各个诊疗步骤判断的准确度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


这样的虚拟诊疗过程看似易懂浅显,但要治愈一个“虚拟病人”没有专业知识却很难过关,难易程度从实习医生到专科医生设置了不同的层级。“游戏”只是它的外壳,核心是高度专业的医学内容。


曾承组建的团队里,有来自高校、政府、互联网公司、医学和人工智能等跨领域的专家,他们埋头琢磨技术如何与临床病例结合,为构建出一系列合理的“虚拟病人”,整整钻研了两年时间。



“虚拟病人”数据来源于医学院的教材、案例指南,以及三甲医院实际病例,以病种为单位通过人工智能引擎将信息数字化,再进行数据挖掘,通过成百上千个相关病例才能沉淀出相关病种诊断思路的主线,然后专家在此基础上修正、补充,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虚拟病人”模型。


“一位病患的痊愈存在多种方法,所有可能性都需要考虑在内。一开始我们建立一个虚拟病人大约要3-6个月时间,这个过程就像写一部剧本小说一样需要设置多幕场景。”曾承说。光是为了校正病患的标准诊断思路,就引入了约1000多名三甲医院的专家医生作为虚拟病人的团队顾问,将其临床经验融入“游戏”的设计之中。


曾承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建立智能模拟医学研究院研发“虚拟病例”

 

曾承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中效率的问题,为提升庞大数据的处理速度,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专家,他在创业一年后,就开始尝试与阿里云深度合作,在虚拟机、CDN数据库和安全项目上,运用云服务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在办公室里,曾承指导团队成员为研发“虚拟病人”进行数据处理工作

 

“面临大量临床数据时,云计算更好地沉淀临床数据以及医生的操作记录数据。让挖掘信息的效率提升。比如感冒和非典的症状类似,如何找到两者的差异点和临界点,快速识别患者究竟是感冒或非典,数据的支撑尤其重要。随着团队经验的积累,再结合大数据技术优势,现在研发一个‘虚拟病人’,速度提升了三四倍。” 


九死一生的创业之路


这是曾承的第四次创业,从2005年开始他先后做过专利大数据分析、可穿戴设备和室内定位,但结果并不理想。2014年投入“治趣”的研发过程中,当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曾承说,用“九死一生”这个成语来形容并不为过。


“单纯为了钱,一生只求舒适,不会选择创业,做个工薪阶层完全可以过得更舒适。”曾承说。人的生命应该去创造奇迹,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他最终一次次走上创业之路的初衷,也是他失败后,再次出发的动力。



一次在湖北山村救援河流污染事故的经历,让曾承下定了决心投身医疗教育。


“当时因为突发事故,急需抢救一位因污染中毒的小男孩,然而当地医生却束手无策,我们只好驱车4小时将他送到城里的大医院治疗。”曾承说,“在路上我就不停地在想,以中国的经济能力,硬件改善并不难,互联网医疗教育就是让乡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更快地与城市医院相接轨办法。”


然而,曾承创业之路充满艰辛,2015年是团队开始面临“艰难时刻”。


每个虚拟病人的研发成本达到数万元,为让平台适应各科医生,“治趣”建立了3000多个虚拟病人。如此烧钱的成本耗费之下,曾承用尽了自己的积蓄,不得不求助于融资机构来扶持。然而,融资方也提出了各类严苛的对赌条款。


曾承咬着牙签下了合约,一个月都没有好好睡上一觉。他奔走于政府、医院和学校希望能找到合作,打算先从医学院校找到突破口。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专业运用“治趣”进行技能竞赛


当前许多医学院校配备的是国外的DxR虚拟仿真临床思维训练系统、Micro Sim模拟培训系统,产品与国内的医学发展契合度不高。训练临床思维是学生们的刚需,很快他们就对于“治趣”表现出更高的接受度。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临床能力培训课程、开放式训练与小组讨论等功能成了医学生学习病例的“神器”,在线考试也开始使用“治趣”来进行。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虚拟病人”培训考核现场


凭借出色的情景式病例诊治模拟演练形式,多个省份伸出了橄榄枝,临床医生上岗就业必备的“住院医师培训考试”测试系统也由“治趣”来承担。


“每一次统考,超过数十万名用户同时访问,对我们而言就好比经历一场‘双11’,我们选择阿里云作为技术保障,系统的表现非常稳定。“曾承满意地说。阿里云有力的数据技术支撑,给了治趣拓展业务的底气。现在,“治趣”业务已经陆续拓展到了全国20多个省份,并成为500多家三甲医院和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实习医生、住培生、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在线考核平台,顺利完成了经营融资目标。


填补基层医生的技能空白


目前,中国最顶尖的三甲医院数量仅为1100多所,而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却是98.6万,资源分配相当不均匀。全国有14亿人口,按照这样计算,平均190多万人才能共享到一所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可见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程度。


在曾承看来,在线医学教育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快速路径,以专业病例数据库为核心的“虚拟病人”,未来生长的市场空间将达到百亿级。


“我们更重要的目标用户是基层医护人员,他们提升能力的需求更为紧迫,也更具有社会价值。对于中国广大而分散的乡镇医生而言,患者数量有限将是常态,他们提升水平将不再依赖于稀缺的大医院进修机会,而是利用每天20-30分钟的碎片时间,通过手机模拟诊疗“虚拟病人”,就能巩固和积累大量临床经验。”曾承说。


曾承向基层医生讲授软件的使用方法

 

就在上周,比尔·盖茨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基层医护人员培训项目获批,有多个省份将通过“治趣”提供的“虚拟病人”进行远程培训,提升地方医疗水平,保障偏远及贫困地区人群有病可医,防止因病致贫的情况发生。


曾承认为“虚拟病人”就像是一个芯片,能嵌入到不同医疗机构以及企业的整体解决方案里,现有的从事医学教育的机构都可以成为合作方。



“就像阿里云出来之后对物理机房的颠覆一样,普及化的临床思维训练将会让这个行业出现颠覆。”曾承大胆地设想着未来的图景,“不仅仅是医疗系统,这样的虚拟诊疗也能走进千家万户,让医疗资源能更加平等地共享,希望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也许未来的年轻人会有更好的创想,使得更多棘手的全球问题能通过新技术,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得以解决。”



 今日话题 

# 希望更多新技术赋能人们的生活 #



等你的好故事:txwsxmt@yeah.net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