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99公益日”异化? “套捐”拷问公益行业价值尺度

2017-09-13 樊朔 任芳言等 财新网

肯定腾讯公益把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向公众,以技术传播促进公益发展的同时,公益圈内圈外对“99公益日”机制诱发了行业不正常竞争、损害了公益价值、“变了味儿”的反思,也开始生长

实习记者 樊朔 任芳言 汤翠玲 记者 黄姝伦 周淇隽

“讨论套捐的原因是,如果再不开始讨论这一议题,套捐这一行为似乎要正当化了。今年已经演变为很多在外做培训的机构普遍宣传的一种方法。”公益筹款人联盟秘书长叶盈告诉财新记者。

9月11日,公益筹款人联盟发布了针对腾讯“99公益日”“套捐”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报告称,近九成(88.6%)受访者,都曾听说过有机构在99公益日“套捐”的情形,“套捐”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秘密。高达68.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亲身经历、知道身边具体某个机构确实有“套捐”行为。

公益筹款人联盟是致力于推动中国筹款行业专业化发展的行业平台。报告收集了236份有效问卷。调研的对象主要为民间机构负责人、民间机构工作人员、基金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业内人士,对“公益圈”内声音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人是公益“老司机”。此外,也有部分来自企业、媒体、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等非公益行业人员参与。

2017年9月7日-9日,第三年的腾讯“99公益日”如约而至。这是腾讯公益发起的全民公益节,以“一起爱”为口号,用互联网推动“人人公益”。腾讯公益发明了一种新玩法,联合企业伙伴和其他基金会备下配捐大礼包,公众捐款可以获得相应配捐,起到善款放大的效果。今年,腾讯公益和伙伴机构准备了6亿元“红包”,比去年多出两亿。尝过前两年甜头的公益组织纷纷严阵以待,投入到这场募捐战役。

不过,在巨额配捐的诱惑下,行至第三年,这场旨在发动全民公益的公益节,越来越演变成一场资源“争夺战”。去年已经被不少公益机构用过的“套捐”,俨然快要发展成募捐攻略。

所谓“套捐”,即公益机构自己组织人马,以获取配捐为目的发起捐赠。比如,有的机构将已经获得的捐赠拆单,由“捐款志愿者”在“99公益日”期间,为公益机构充当水军,“刷单”套取更多配捐金额。腾讯公益为配捐设置了一定规则,限制大笔捐赠,捐赠者单日获得腾讯基金会配捐的上限为999元。

今年“99公益日”还设置了“企业一起捐”爱心伙伴配捐、“惊喜时刻”环节。也就是说,一位捐赠者一天最高可获得腾讯基金会随机配捐(999元)+爱心伙伴1:1配捐(999元)+“企业一起捐”爱心伙伴1:1配捐(999元)+“惊喜时刻”1:1配捐(999元),最多可获配总额为3996元。其中,每天21:09后的“惊喜时刻”将由当天排名前99的在筹公益项目,争抢由恒安集团提供共2000万元的配捐。

配比规则增强了随机性,且在大笔资金“先筹先配,配完即止”的刺激下,“套捐”职业化操作势头愈演愈烈。

“99公益日”期间,有关人士还发现,多个基金会发起的募款项目,出现单个账户进行高频小额捐赠的异常现象。9月9日下午一时许,腾讯公益发出声明,称接到疑似“机器刷单”举报,并已联合腾讯安全部门、第三方力量启动调查。

2017年9月7日到9日期间,“99公益日”累计吸引1268万人次参与捐赠,是去年的1.87倍,涉及到6000余个公益项目;共动员公众捐款 8.299 亿元,加上腾讯基金会的 2.9999 亿元配捐,以及爱心企业配捐成功的1.77 亿元,此次公益日善款总额超过 13 亿元,刷新国内互联网募捐记录。

在肯定腾讯公益把社会需求、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向公众,以技术传播促进公益发展的同时,公益圈内圈外对“99公益日”机制诱发了行业不正常竞争、损害了公益价值、“变了味儿”的反思,也开始生长。

“套捐”:支持还是反对?

根据公益筹款人联盟调查报告总结,经过一年发展,“套捐”已经演化出多种形式。

主要有六种情况:第一种,“志愿者”(指“捐款志愿者”)拿着机构/大额捐赠人分发的资金捐给指定项目;第二种,机构拿出账上的机构资金分发给“志愿者”分批捐,事后做假账平账;第三种,机构与大额捐赠人协商,化整为零招募机构“志愿者”分批捐;第四种,机构与企业协商,让企业发钱组织员工分批捐;第五种,机构要求员工贷款/借钱作为套捐资金池,事后想办法提款返还;第六种,机构负责人自掏腰包/借贷资金作为套捐资金池,事后想办法提款套出或另筹资金还债。其中,最常见的是第一种和第三种。

受访者还补充了一些“套捐”的操作细节,比如:“某人把钱给小伙伴,让其每天捐一千,给了好多亲人朋友”、“两个机构互相拿自己机构钱出来相互捐,到时候做假账”等。

值得注意的是,对“机构与大额捐赠人协商,化整为零招募机构‘志愿者’分批捐”、“机构与企业协商,让企业发钱组织员工分批捐”这两种套捐形式的看法,存在争议。典型的代表意见称,“如果是跟捐赠人协商好分批捐,不做假账,不拿机构的钱套捐,都是可以的。”

而对于该类行为,9月6日,腾讯公益发布的《99公益日的透明与公信,你我共同守护》公开信中,将此称为“拆单套捐”,并明确表示反对:“虽然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所获得的配捐确实用在了公益项目上,现行法律法规也很难界定其是否‘错’,但却已明显违背了公益行业所坚持的‘公正公平’的初衷与底线,让绝大多数严于律己的公益机构感到失望和痛心。”

免费午餐公益项目发起人邓飞告诉财新记者,本届公益日活动开始前,曾有捐款人为免费午餐提供共计30万元的拆单捐款,已被免费午餐于9月7日凌晨退回。

一些业内人士担心,无论何种形式的“套捐”,都会对公益行业的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报告调查则显示,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套捐”会影响公众对公益机构的信任度,应该严格自律,反对套捐。14.8%的受访者则表示,机构需要生存,只要为了公益用点手段也可以接受。而有一成受访者表示,套捐主要源于规则的催化,期待调整规则,保证配捐本身的公开透明。

叶盈对财新记者表示,作为公益行业从业者,在套捐中,她更倾向于从筹款伦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机构发动大量‘捐款志愿者',而这些志愿者本身对公益并无太多了解,是否会因为代捐而影响他们对公益行业的理解与评判?外界是否会因代捐行为的广泛存在,对公益行业产生误解,加剧不信任?”

叶盈表示,筹款伦理边界问题亟待反思。“大家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这就很危险。”

“在引发套捐的问题上,谁该承担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如何明确责任边界,如何改进,如何推动筹款伦理共识形成,如何实现行业自律,这才是下一步我们大家需要讨论的问题。”她说。

本文为节选,查看全文请点链接:

http://china.caixin.com/2017-09-13/101144493.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