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封面报道|年轻人就业关如何过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就业机会向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作“两头”聚集,停留在中间的年轻人怎么办?
文|财新周刊 汤涵钰 黄蕙昭,卢丹云、郑钰涵(实习)
2024届毕业生已大批离校,大学生就业难挑战再度凸显。8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8.8%,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且创今年以来新高。
从宏观上看,大学生就业总量与结构性挑战持续,优质岗位竞争激烈,“就业难”与“招人难”共存。在技术、产业、经济的新周期下,青年就业也正走入新轨道。
需求侧,就业市场正在变化更迭之中:带动增长的“风口”曾经是互联网、教培、房地产,如今转向更具战略意义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碳中和,但其吸纳应届生能力尚待观察。越来越多企业从激进扩张迈入讲求“性价比”的降本增效阶段,也带来筛选性更强、工作强度更大的职场环境。
供给侧,初入职场并以“整顿职场”闻名的“00后”们,同样给雇主带来冲击。相比高薪,体面与稳定也成为更多人衡量一份“好工作”的标准。这群年轻人对“好工作”的向往大于“有工作”,宁可慢就业、缓就业。
对于就业质量的重视,以及家庭经济条件对“缓就业、慢就业”的支撑,是个人的理性选择,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但在“大浪淘沙”式的市场竞争和更加严苛的用人法则下,求职者与雇主期望不匹配程度加深,国企和民企、“大厂”和中小企业间的求职热度更趋分化。
更深层的“错位”已然浮现:高等教育体系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平均学历水涨船高;就业市场却日趋“极化”,就业机会向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作“两头”聚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求职者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
学者们估计,当前高校扩招趋势下,每年“千万级”的毕业生规模将持续至少五年,意味着一个或比预想更长的就业困难期。
中国的“有形之手”正发挥更强大的托举作用。财新综合数据估算,2024年,包括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科研助理等在内,全国各类政策性岗位能够吸纳约40万高校毕业生。如将范围拓宽,纳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招聘情况,合计数量或超过70万,相当于2024届高校毕业生总数的6%。
问题在于,离开了政策性岗位的短暂庇护,高校毕业生仍要回到真实的就业市场。扭转就业困局,需要更根本的解决方案,尤其要解决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脱钩”问题。多名受访学者则强调,除政策性托底外,更应贯彻系统性思维,在经济、产业、教育、民生等多个领域坚持“就业优先”导向,避免“无就业增长”。
等待经济周期穿越、人口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储备能量”、保存甚至提高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以此渡过就业难关?
……
全文共14827字
往期精选推荐
袭击日籍孩童嫌犯有前科 深圳官方称深表痛心显影|民办幼儿园退潮8月不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升至18.8% 为有数据以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