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5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南方周末》是如何构陷我的

2017-12-20 方舟子 方舟子

(南方周末网站最近被爆出其网页植入“挖矿”脚本盗用用户电脑挖虚拟货币。南方周末的堕落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韩寒及其支持者(包括南方报系的媒体人)喜欢说我对韩寒代笔的论证是在“构陷”韩寒,其实他们自己才是构陷的高手,本期《南方周末》(2012年6月21日)以头版头条和四个整版的篇幅发的两篇关于我的报道,正是构陷的杰作。


  在该期《南方周末》出版的前一天晚上7点39分,《南方周末》记者陈鸣(微博上ID为@拨惹尘)给我发了封私信,说是《南方周末》第二天要发一组关于我的报道,希望能采访我。我看到这封私信时已是深夜,当时看了只觉得可笑。我知道他们为了这组报道已准备了两个多月,怎么到最后一刻才想起要直接联系我做采访了?早干嘛了?即使我愿意接受采访也来不及了嘛,就为了表示已尽到了试图采访我的义务,可以在报道中写上“发稿前南方周末记者又通过邮件、微博联系他,最终没有任何回应。”?当然,他早点联系我,我也会置之不理。此前他们就通过《凤凰周刊》黄章晋询问过是否能采访我,被我断然拒绝。自从《南方周末》发表《差生韩寒》(记者也是陈鸣)力挺韩寒后,我就很清楚他们的立场和伎俩,不会再跟他们打任何交道。


  本期《南方周末》发的两篇关于我的报道,一篇是《打假资金:没有时间表的“透明”》(记者署名叶飙,真名张俊彦),炒“打假资金”和“安保资金”的冷饭。关于这两个资金的情况,在罗永浩诬告我时,我已在文章中和接受采访时已多次做过说明,但《南方周末》对此置若罔闻,继续配合罗永浩把这两个当初由于我个人拒绝接受捐赠而由朋友发起的支持、保护我的资金募集,当成是我敛财的工具,把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某些有争议之处,说成是我的问题,甚至连弱智的推理,也是从罗永浩那里搬来的,例如报道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旨在保护方舟子人身安全的‘安保资金’运作一年半累计支出超过59万。只有在美国黑水公司做过雇佣军的精英才能拿到一年50万的价码。”在他们看来,安保费用只能用于雇人,而且只能雇一个人,且不说把精英保镖的价码定为一年50万完全是无知之谈。而彭剑律师出示的与《南方周末》记者的往来信件也表明,报道中对采访彭律师经过的描述,纯属谎言。


  重点推出的另一篇报道《方法:方舟子与他所影响的论战法则》(记者 陈鸣 叶飙 实习生 沈颖 谢雪 肖涵)篇幅长得多,也有意思得多。据我所知,该报道最初设想的标题是《病人方舟子》,主旨就是要证明我是个心理有病的人,是文革余孽,要为“言语羞辱与文革式指摘蔓延”的“互联网风格”负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该报道去挖我的“思想根源”,竟然把近20年前我初上中文网时的老账算起。发生在由留学生组成的第一代中文网(当时称为ACT新闻组)网民的情况,犹如前朝旧事,对现在的绝大多数中国网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记者也就可以信口雌黄,把我描述成一个在网上供人取笑的小丑。例如报道中这么说:


  “方舟子很快成为ACT网友聚会的话题中心——‘三句话不离方舟子’,人们开始在席上讲他的笑话,模仿他的方式说话:‘看,我又赢了!看,我又打了一条落水狗!’”


  绘声绘色,记者仿佛亲历。事实上,当年几次ACT网友聚会,我全都全程参与,甚至就是活动的组织者,还从不知道有这样的一幕。只要亲历过我在ACT论战的人,就知道我从来不会自我宣布胜利,还几次嘲笑过对手的这种做法。据我所知,当年一些我在ACT上的论敌,现在以ACT老人自居建了一个邮件列表,然后天天在那里骂我,以雪十几年前在ACT上被我痛打之耻,也许陈鸣等人就是在那里看到了意淫的场景?他们重点采访到的台湾网民王排,就是当年我在ACT上众多论敌之一,而且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当年论战时被我翻出原始记录(这是我当年的成名绝技之一)证明他把一些议论无中生有地塞到我的嘴巴里,现在他终于可以反过来指责我“把一些议论无中生有地塞到你的嘴巴里”,反正空口无凭,好不威风。


  《南方周末》向我清算中文网早期的鸡毛蒜皮,有的是由于理解能力太差。例如,当时我在ACT上讲解诗词格律,提到一首律诗中不能重复用字,有人跟我抬杠,举出杜诗中重复用字的例子,我的解释是像诗圣这样的大家有时会故意不守格律,把这作为修辞手法,但这并不能否定格律的存在。《南方周末》记者把这作为我“死不认错”、“偷换概念”的例子,还引用了一个不知何许人的“网友sanba”(我不记得ACT上有这号人)的评论为证,只能让人怀疑其智力有问题。


  其他的,则是有意的构陷。一种构陷手法是造谣。众所周知,新语丝是我在1994年年初发起成立的,最早的一批编辑是我邀请加入的,后来的编辑在内部表决后也由我以个人的名义去邀请。编辑的责任是每人每月轮流编《新语丝》月刊,而新语丝网站的日常更新则一直是我一个人在做。1997年,一家现在已不存在的网络公司亚美网络想要吞并新语丝,编辑对此有不同意见。《南方周末》为了让人觉得我阴险地霸占了新语丝,如此描述这场纷争:


  “1997年,一次内部业务讨论不一致,编辑部投票的结果方舟子处于少数一方。方舟子怀疑一家商业机构欲借此事吞并新语丝,投票结束两天后,在其他编辑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自行向纽约州政府注册登记新语丝,建社理事为他与另外两人。原来的新语丝编辑团队愤然退出,另外成立了一个互联网刊物。”


  当时新语丝编辑共九个人,我、古平、阿飞、阿毅、灰人、散宜生、竹人、浪人以及刚刚被我邀请加入的啸尘。对要不要与亚美网络合作一事,我、古平、阿飞、阿毅四人反对,灰人弃权并宣布退出,散宜生、竹人、浪人、啸尘赞成,刚好是一半对一半,说“编辑部投票的结果方舟子处于少数一方”纯属造谣。


  在这次风波之前,编辑部已一致同意由我去正式注册新语丝机构,并说好了我在东部则在纽约注册并由在东部编辑组成建社理事会,我在西部则在加州注册并由西部编辑组成建社理事会(我当时正准备从纽约搬到加州)。发生争执后,我即宣布将在纽约注册新语丝,并由在东部的三个编辑我、古平、阿飞组成理事会,并按法律要求三个人在古平家开了成立会议。你可以说我为了不让新语丝落入亚美网络之手有意找了反对与之合作的人组建理事会,但是说我“在其他编辑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自行向纽约州政府注册登记新语丝”则纯属造谣。


  说“原来的新语丝编辑团队愤然退出,另外成立了一个互联网刊物”也纯属造谣,因为当时“愤然退出”去为亚美网络编《国风》的,只有散宜生、竹人、浪人、啸尘四个人,并非整个新语丝编辑团队。


  关于这次风波,我曾经写过一篇《新语丝的一段恩怨始末》(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Net/fenlie3.txt)。当时新语丝编辑部的有关信件往来也早已全部公开(http://www.xys.org/doc/aanissue.txt),人人可查(国内需要翻墙),谁撒谎造谣,一见可知。


  《南方周末》称:“后来在接手后的新语丝上,方舟子把竹人的住址、电话、传真等隐私都在网上曝光。”这也是为了抹黑我的造谣。竹人(本名张峥,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把他当时所在的惠普公司住址、办公电话和办公传真作为电子邮件的签名,自动附在他发给新语丝之友网络的每一封邮件后面,新语丝之友是公开的网络,存档也放在新语丝上。他自己公开的办公信息,竟然好意思说我曝光他的隐私?有这么无耻的人吗?根据哪国的法律,公司信息也成了隐私了?但《南方周末》却造谣让人以为我曝光他的私人住址、电话、传真。这招构陷法大概是从罗永浩那里学来的。


  构陷的另一种手法是断章取义。例如,《南方周末》说我把上述新语丝分裂风波称为“宫廷政变”,以暗示我唯我独尊。事实上,是散宜生先说我搞“宫廷政变”,我才反唇相讥说:“只有那些既无名也无权的人才需要争名夺权搞宫廷阴谋,指责方舟子在新语丝内部搞宫廷阴谋,不让人笑掉了大牙?反倒是各位的所作所为,有点要推翻方舟子的反动统治的味道,才能跟宫廷阴谋扯上关系,或者曰:‘反叛’。”《南方周末》有意隐瞒上下文关系,只取“反倒是各位的所作所为,有点要推翻方舟子的反动统治的味道,才能跟宫廷阴谋扯上关系,或者曰:‘反叛’”一句,变成我主动指责别人搞“宫廷政变”,正是典型的断章取义构陷法。


  又比如,对曾经在网上大力鼓吹伪科学的网人朱海军之死,《南方周末》说我发表的声明说:“朱海军的突然去世,使他失去了反省、改正的机会……”以表示我冷酷无情得“令人瞠目结舌”。事实上,我的声明共有四点,第一点就是:“一个人的死亡总是一件不幸的事故。我向朱海军的亲属表示同情和慰问。据说朱海军有一女儿,希望朱的朋友们不要只是停留在口头的发泄,而能为朱女的抚养和教育尽一分心意。”《南方周末》引用的是第二点的开头,第二点全文是:“朱海军的突然去世,使他失去了反省、改正的机会,尤其是在不久前,受‘陈晓宁事件’的教育,他已难得地表示计划放弃自己的伪科学主张,向我认错。我相信,如果给予机会,朱海军能脚踏实地地开始新的生活,是能够力所能及地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对他的去世,我表示惋惜。”如果看了第一点和完整的第二点,还会觉得“这个声明在当时无疑是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个”吗?这不是断章取义的构陷,又是什么?(声明全文见: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volution/zhuhaijun2.txt)


  《南方周末》为了抹黑我,不惜为一些造假者鸣冤叫屈。比如,他们力证四川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造假事件是一个冤案,而无视新语丝“立此存照·四川大学魏于全事件”专辑中列举的众多证据。《南方周末》是如何用造谣方法论证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新语丝网站上至今依然可以找到关于这起打假事件的材料,方舟子翻译了《自然》杂志的文章,但标题变成了《中国流行指控学术造假,有人担心文革式迫害》。

  原文中有这么两句话:‘网站上学术造假的指控让人联想到1970年代批斗政敌的大字报。’‘在所有这三起案例中,一个有众多读者的中文网站新语丝对加强公众舆论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网站在揭露中国科学造假方面享有声誉。’

  但是在方舟子转载到新语丝的版本中,前一句消失了。”


  首先,我在翻译《自然》报道时,并没有擅改标题,而是把原文的副标题当标题,因为正标题《出名与耻辱》太简单了。


  其次,《南方周末》声称在我的翻译中消失的“网站上学术造假的指控让人联想到1970年代批斗政敌的大字报”一句,并非原文里有的,而是配图文字说明,新语丝网站放的是纯文本,没有配图,当然也就没有配图文字说明,所有配图文字都没译,而且正文中有类似说法,一句没删全译出来了。但是《南方周末》却通过造谣,让人以为我在翻译时偷偷做了删改,以此怀疑我的文品和新语丝资料的真实性。


  如果说,魏于全事件由于涉及生物学专业知识,外行还不容易判断的话,那么深圳大学副教授孙海峰抄袭案,则是只要不抱偏见、有正常的智力、根据常识就可以判定的。孙海峰反过来声称别人抄他,又是号称到公安局报案,又是去做没有任何证明力的公证,成为网上笑柄(参见我给深圳大学校方的举报信:http://blog.sina.com.cn/u/474068790100054m )。《南方周末》竟然听信孙海峰的一面之词,把早在一年前就被各位网友驳得体无完肤的谎言当事实,认定孙海峰被冤枉,把他作为我打假出错的例子,还把孙海峰从那以后几乎天天在微博上造谣、辱骂我和我的家人说成是“用方舟子的方法对方舟子发起反击”。如果“方舟子的方法”就是孙海峰式的造谣和辱骂的话,我十二年的揭假声誉又是从哪来的?


  在《南方周末》的报道中,类似这样的造谣、断章取义构陷还有不少,我不可能一一反驳,因为要构陷我很容易,随便一句话就就行,而我要反驳,则必须以长得多的篇幅进行解释,如果要对报道中的每一处构陷都做反驳,几万字都未必够用。一个报业集团,举一社之力,以如此显著、庞大的版面,如此多的造谣、断章取义,如此构陷一个不具有公权力的普通公民,在新闻史上大概是空前的。这个普通公民,不过是在看到造假泛滥时,忍不住站出来,试图用言论自由来告诉公众事实真相。《南方周末》竟然说“公众基于信任把打假的公共权力让渡给方舟子,方舟子怎么能够用它去‘镇压’反对者?”,真是抬举我了,我还真不知道我何时获得了这一公权力,我拥有的,仅仅是常常被限制的言论自由。《南方周末》还要我承担中国互联网分裂、风气败坏乃至人身威胁的责任,连南方报系的媒体人天天在网上爆粗口、骂大街(包括针对我的)的责任也要由我来顶缸,更是抬举我。方某何德何能,竟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的大神。


  在2001~2003年间,我曾与《南方周末》有密切的合作,多次一起揭假。2003年之后,《南方周末》人员变动,我在2005年其有关“于建嵘骂人事件”的报道中见证了《南方周末》的堕落。但现在堕落得如此彻底,沦落为泄私愤的构陷私器,连最基本的新闻道德和做人道德都不顾,还是有点意外的。


  2012.6.22.


                再说《南方周末》是如何构陷我的


  在《〈南方周末〉是如何构陷我的》一文中,我已举例说明本期《南方周末》(2012年6月21日)发的两篇关于我的报道《方法:方舟子与他所影响的论战法则》(记者 陈鸣 叶飙 实习生 沈颖 谢雪 肖涵)和《打假资金:没有时间表的“透明”》(记者署名叶飙,真名张俊彦)是如何通过造谣、断章取义的方法构陷我的。下面我换一个角度,从其选择采访对象和资料来源的角度,再说说《南方周末》是如何构陷我的。


  既然要用头版头条、四个整版推出关于我的长篇报道,那么按常理,应该努力争取采访我才对,《南方周末》有我的各种联系方式,手机号码、电子邮件、微博一应俱全,不存在联系不上的问题。但是《南方周末》并没有采访我,对此,报道是这么说的:


  “南方周末记者试图通过方舟子的朋友表达采访的意愿,方舟子的回应是:他们怎么写我已经无所谓了。发稿前南方周末记者又通过邮件、微博联系他,最终没有任何回应。”


  2个多月前,《南方周末》确定这个选题时,的确通过《凤凰周刊》执行主编黄章晋来问过我是否愿意接受他们的采访,被我拒绝,理由倒不是“他们怎么写我已经无所谓了”,而是自从他们发表《差生韩寒》后,我就不相信其公正性,不愿和他们打交道。此后《南方周末》未再和我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直到该期《南方周末》上摊的前一天晚上6点34分,《南方周末》新闻部给我发了一封联系采访的电子邮件,该邮件被放进了垃圾邮箱,我在昨天才发现。当天晚上7点39分,“拨惹尘”给我发了一条微博私信,内容和电子邮件的相同,只是落款改成了《南方周末》记者陈鸣。这条微博私信我是在当天半夜才见到的。


  根据我了解到的《南方周末》编辑流程,新闻报道应在当天下午5~6点截稿,然后送校对、发排、付印,突发重大新闻可在晚上9点前加入。对我的采访已准备了两个多月,不属于突发事件,理论上应在6点前已发稿。也就是说,记者是在发稿后才给我发电子邮件、微博私信联系采访的。即使当时还没有发稿,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采访、修改,最多是做点细节补充,大幅度的改动是不可能的。可见记者根本就没有诚意进行采访,“发稿前南方周末记者又通过邮件、微博联系他,最终没有任何回应。”这句话是早就写好的,事后补发邮件、微博只不过为了万一追究起来好有个交代。也许有人会说,你早就通过黄章晋表示过不愿接受采访,记者并没有指望你能回应其采访要求,做做样子罢了。那为什么两个月内都没来做做样子,一直等到发稿了才来做做样子?


  当然,人物报道并不一定非要采访到本人,但是如果不是为了抹黑、构陷的话,总应该采访、报道多方面的声音,特别是对有争议人物的报道,应该尽量在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保持平衡。我的支持者众多,有的是朋友、同学,有的则素不相识,要采访到并不难。在《方法:方舟子与他所影响的论战法则》一文中,《南方周末》采访到了三个我的支持者:我的患难之交方玄昌、我的大学同班同学邹晖以及曾作为中间人来和我联系的黄章晋。有意思的是,在报道中黄章晋被称为“方舟子的理性支持者”,言下之意他不像方玄昌那样的“非理性支持者”无条件地支持我,会对我有所批评,例如,《南方周末》让黄章晋以“罗永浩和方舟子共同的朋友”的身份说了这么句话:“……你有可能从理论到实践说服罗永浩,而在方舟子那里,如果你想维持朋友关系,最好是闭嘴。”也就是说,在我的这位“朋友”看来,我甚至还不如那位几乎天天在微博上辱骂我和家人、带人在路上追堵我对我的人身造成威胁并扬言要上我家泼粪的网上流氓有理性,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借我的“朋友”之口说出这样的话,自然是更让读者相信我是何等不可理喻、心理有病了。(实际上,我和黄章晋虽然在网下有些交往,但并无深交,一年见不到一次面。2010年年底他曾约我见面想让我和罗永浩和解,被我断然拒绝,但我也没有因此就和他断绝关系,不知何以让他觉得对我“最好是闭嘴”。)


  那么《南方周末》采访或引用了多少个我的反对者呢?且看:


  一、“ACT网友”sanba。事实上ACT网友中没有这个ID。在2001年8月有人化名sanba在一个海外中文论坛上贴了一篇《我见过一次方舟子》,以知情者回忆ACT的名义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极尽造谣之能事,因此成了黑方经典文章,经常被人挖出来作为攻击我的武器,包括最近的韩寒代笔事件中,也被韩粉们当成了宝贝到处传播。《南方周末》记者显然是因此看到了,于是把一个11年前昙花一现的匿名ID当成了“ACT网友”,把一篇匿名谤文的谣言、污蔑当成了事实。事实上,《南方周末》报道的框架和主旨都与这篇匿名谤文雷同,关于ACT的情况基本上根据该文,一些细节也是从该文抄来当成事实的。例如,该文说我:“他是福建人,和北方人在一起,口音让人笑话。”于是《南方周末》就反复嘲笑我的口音:“说话口音浓郁,听者时常颇感费力。”“一口听不大懂的普通话”——我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是用来日常谈话、访谈毫无问题,从没人抱怨听不懂我说的话,写该报道的《南方周末》记者没有一个和我交谈过,根据什么下此断言?就因为那篇谤文?还有,该谤文有这么一句话:


  “方是个毫无幽默感的人,骂人也骂不出个花样,看家的本事就是阿Q主义,我又赢了,又打了一条落水狗。”


  这本是sanba嘲笑我的话,最多算是与事实不符的个人观感,但是《南方周末》把它抄袭过去,却添油加醋地变成了网友聚会时人们对我的嘲讽了:


  “方舟子很快成为ACT网友聚会的话题中心——‘三句话不离方舟子’,人们开始在席上讲他的笑话,模仿他的方式说话:‘看,我又赢了!看,我又打了一条落水狗!’”


  把一个匿名ID的个人观感篡改成众人嘲笑我的事实叙述,这不是构陷,是什么?


  二、“ACT网友”李宏宽。此人开网上行骗之先河,曾在ACT推销失效的电话卡被人告过。也开网上实名骂街之先河,以前在ACT上骂街的都要不好意思地去弄一个匿名帐号,而李洪宽则是实名骂街,见谁骂谁。他还开了发送中文垃圾邮件之先河,在摇身一变成了“民主斗士”后,频繁往大家的电子信箱塞政治宣传品。这种人当然令人讨厌,如果要评ACT上最不受欢迎的人物,非他莫属,他却被《南方周末》当成了做出准确预言的“大师”。


  三、“ACT台湾网友”王排。他只是ACT上我很多论敌中不起眼的一个,在“ACT台湾网友”中也排不上号(东方不败、小飞侠、台北阿生等当时比他有名),如果不是《南方周末》的报道,我根本不会想起还有这么个人。我查了存档才想起我之所以得罪了他,是在1996年2月他用脏话骂一个大陆网友,转眼就说是该网友骂他,自称从不口出秽言。我翻出记录,证实是他用脏话骂人,他不停地狡辩,我不停地讥讽,深深伤了他的心,现在终于可以在《南方周末》上报一箭之仇了。


  四、“ACT网友”解滨。此人在ACT是潜水的,与我没有过冲突。韩寒代笔门刚起时,他写了两篇回忆我在ACT的战绩的文章,以说明韩寒根本不可能是我的对手。文章总体上是推崇我的,也有几句批评,例如“从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很多讨论没有任何意义”。《南方周末》就只摘录这几句批评。


  五、“ACT网友”不光和尚。此人上ACT的时间比我还早,曾经也是在ACT上受人尊敬的“八大家”之一。后来消失了一段时间,再回到ACT时,就像换了一个人,见贴就跟,见人就骂。ACT风气的彻底败坏,就是从他开始的。


  六、“新语丝创建团队的一员”竹人。我在1994年2月创办《新语丝》时,竹人是最早应邀加入的第一批编辑。1996年他想让《新语丝》与商业公司合作未果,退出《新语丝》,是当时骂得最凶的一个。《南方周末》关于那次风波的种种不实之词,可能就是从他那里来的。


  七、“网友”李长铎。这是比利时“太极科学院”的人,当时在ACT上推销“用易经预测太阳系有13颗大行星”之类的伪科学,被我狠狠批过。


  八、“ACT时代的老网友”基甸。这是个在网上传教的原教旨基督徒,当然经常成为我的批评对象。


  九、“网友”北京厨子。《南方周末》说他是我“曾经的粉丝”,其实不是。1999年他和路金波(当时叫“李寻欢”)、王小山、宁财神等人跑到新语丝读书论坛要“围剿方舟子”,为“清韵书院”争“网文中心”地位,被我赶走。2010年我遇袭后,他一时冲动写了一篇支持我打假的文章,很快就删掉了,但已流传开去。现在则是时不时地在微博上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威胁我。


  十、“一位名叫‘铁皮鼓’的资深网友”。我不知此人是谁,《南方周末》只是引用了他一段攻击我的评论。


  十一、《中华读书报》编辑王洪波。他是较早来向我约稿的国内报刊编辑,在2000~2002年间我大量地在《中华读书报》发表文章。直到2002年8月,我见到钱理群主编的《新语文读本》收了许靖华反进化论的一篇文章,写了篇《不要用伪科学歪理邪说毒害中学生》登在《中华读书报》上,随后该书编辑朱正琳在该报登了篇攻击我的文章,说我是“文革招数”、“方舟子先生的这种文风和学风是要不得的”,我写了篇反驳,王洪波拒绝刊登,我就不再给《中华读书报》写稿。《南方周末》声称我的文章被拒绝刊登的原因是因为“脱离事实辩论却措词激烈攻击性高涨”,真敢胡说。我那篇文章是在摆事实讲道理一一反驳朱正琳对我的攻击,措词激烈程度和攻击性并不超过我第一篇文章,更不超过朱正琳的攻击,不信请看该文: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xinyuwen3.txt


  十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饶毅其实应该算是我的支持者,多数问题上看法一致,包括曾经因为支持我而遭到肖传国的起诉。但是因为他在一篇文章中对魏于全院士事件表示了不同看法,《南方周末》就把那些话摘录出来,把他当作我的反对者。


  十三、深圳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孙海峰。因为被我举报其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抄袭,此人从此几乎天天在微博上辱骂我和家人。《南方周末》却把他的谎言当成了“事实”报道,咬定他是被我冤枉的。


  十四、罗永浩。对这个流氓,前面已经说过,没有必要再多说了。


  十五、新浪微博上ID叫“批判性思维启蒙”的姓孙网友。此人在2010年想通过捐款给我的方式“入股”我的打假,被我拒绝,让他改捐给彭剑律师设的安保资金。罗永浩开始诬告我“基金诈骗”后,此人也跟在罗的后面起哄,彭律师曾问过他是否要退款,他又不愿意。最后他又发展成全面否定我的打假,把“方舟子打假”比作太平天国、文革、邪教。最搞笑的是,此人一口咬定陈鸣在6月20日晚上发给我的微博私信不是采访请求,而是出版通知,即使私信里明明白白地写着:“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在发稿前给我们一个采访的机会?”


  十六、作家李海鹏。此人曾供职《南方周末》,2005年《南方周末》首次刊登批我的报道(也是头版)即是他写的。他现在也是在微博上时不时地用污言秽语辱骂我。


  除了这16个好歹还有个ID或名字的反对者,《南方周末》还引用了连ID都没有的“一位方舟子曾经的支持者,现在的反对者”。为了让读者觉得我是多么不得人心,《南方周末》干脆一再代表ACT网友如此断言:


  “但真正让ACT网友从吃惊变成愤怒的是方舟子‘永远正确’的辩论风格。”


  “如今在网上被人用来攻击方舟子的侮辱性外号其实多源于这个时期,ACT上的一帮网友如同有默契一般再也不跟方正儿八经的论辩,而是对方从身体特征到性格特点进行攻击,不光和尚满是脏话的帖子达到了攻击的最高点。”


  当然,绝大多数ACT网友都知道这不是事实,不过是《南方周末》的意淫。


  采访了3个我的支持者,却采访或引用了17个我的反对者,还代表全体ACT网友下攻击我的断言,如此不加掩饰的构陷,《南方周末》还觉得不够,担心读者没能把我看透,把新闻报道写成大批判,自命判官质问我:


  “公众基于信任把打假的公共权力让渡给方舟子,方舟子怎么能够用它去‘镇压’反对者?他怎么可以先宣布要打某个人的假,然后再去找材料?他又怎么能像十几年前在ACT上掐架那样对可能出错的事实视而不见?”


  其实,我们反过来以类似的口吻反问《南方周末》更恰当:


  《南方周末》作为广东省委的报纸,拥有公权力,怎么能够用它去“镇压”一个公民?怎么可以先预定了要打某个人的假,然后再去找材料?又怎么能对如此多的明显出错的事实视而不见?


  2012.6.26



    南方周末构陷我的报道获2012年度南方周末新闻奖三等奖


  居然没有被评为一等奖?集全社之力构陷一个普通公民的杰作,创造了新闻史的。


  欣赏一下无良记者陈鸣、叶飙的获奖感言http://www.infzm.com/content/77312 ,并重温《〈南方周末〉是如何构陷我的》和《再说〈南方周末〉是如何构陷我的》。


  当时有人跟我解释说该报道不代表南方周末大部分人员的观点。现在都获内部评奖了,还有什么话可说?


  方法:方舟子与他所影响的论战法则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陈鸣 叶飙 实习生 沈颖 谢雪 肖涵

  最后更新:2012-06-22 10:22:29 来源:南方周末

  本文获得2012年度南方周末新闻奖三等奖


  获奖理由

  因应方韩大战这一堪称年度第一的舆论纷争,通过扎实而长期的深入调查,对双方当事人方韩作出了鞭辟入里的传神写照。两稿是南周探索实践“做有态度的新闻”方面的经典之作;在当今的中国生态和舆论场中,意义半径大可观,显示了南周在议题设置和意见引领方面的过人能力。


  获奖感言

  南方周末记者 陈鸣:方韩事件最好的诠释除了这两篇文章,还可以观看英国迷你剧《黑镜子(Black Mirror)》系列。


  南方周末记者 叶飙:在《方法:方舟子与他所影响的论战法则》一文的采写中,我的贡献远小于陈鸣;但和他一样,随着采访的进行,我对方舟子先生独特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3.11.19.


(识别下面二维码购买方舟子著作签名版)

(识别下面二维码购买伊雁声《猫头鹰探长》签名版或非签名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