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富士康,要代工全世界的电动车

腾讯科技 2022-11-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autocarweekly Author autocarweekly

文|Dedee


11月初,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 (PIF) 宣布,将和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宝马合作推出沙特的首个电动汽车品牌Ceer。


去年10月,总财富估计为3200亿英镑的沙特PIF找到鸿海集团,开始组建一家生产电动汽车的合资企业。当时就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双方都看上了宝马的旧底盘,希望可以借鉴越南VinFast第一桶金的做法,短平快地成功造出电动汽车。


此后,全球最富裕国家之一与全球最大代工厂的这场合资造车计划便杳无音讯了——直到不久之前,宝马终于将部分技术授权予他们。


这是近两年来,代工狂魔富士康在全球圈地造车狂潮的又一场胜利。



除了开头提到的沙特造车局,这两年富士康在亚洲车圈动作不断。


比如在去年3月,曾计划收购越南新势力VinFast。


当时曾有海外媒体报道称,富士康准备和VinFast进行谈判,计划收购这家蒸蒸日上,让越南人无比骄傲的新造车企业和旗下造车工厂,以扩充自身的代工能力。VinFast倾向于保留自己的品牌,以一种更为平等的方式合作,但无限倾向于收购的富士康显然做不到。


之后,VinFast表示下次一定,而富士康也再没等到下次了。


不过今年6月和9月,富士康倒是与泰国和印尼分别谈妥了一家代工厂。


前者,是与泰国国家石油集团(PTT)成立了一家价值361亿泰铢(10.4亿美元)的合资企业,专门生产纯电动汽车;后者,是与当地能源公司Indika Energy成立了一家Foxconn Indika Motor合资公司,主要负责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



当然了,这些年最让富士康诸事不顺八字不合的地界,还得首推中国大陆。


自2014年开始,富士康正式和国内车企展开密切交流。


先是3月,凭借着当时颇为成熟的一系列智能电动车技术,富士康与北汽成为合作伙伴,共同投资、研发、制造新一代动力电池和电动系统。


11月,旗下子公司台湾锂科投资20亿元人民币,在安徽成立锂电池生产基地,旨在打造高分子聚合物电芯和电池组生产项目。


年底,郭台铭又是豪掷6亿港币,与腾讯,和谐汽车一起投资了拜腾的前身“和谐富腾”。三方一开始有着极为明确的分工——腾讯负责车联网,和谐汽车负责销售,富士康负责生产制造。当时老郭还发过宏愿:“富士康入股和谐之后,我们的目标就是做中国的特斯拉!”


1年后,富士康与北汽新能源分别出资4000万元和6000万元,成立了名噪一时的“全国最大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GreenGo绿狗租车。


2018年1月,媒体发现小鹏汽车总额2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里,除了阿里巴巴和IDG资本,富士康的上头鸿海精密也参与其中。



而到了2020年1月,估计是想进入大陆造车圈想到肝疼,富士康居然开始采取无比迂回的战术——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作成立合资企业,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持有合资企业50%的股份,负责汽车制造;富士康持有不超过40%的股份,支持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电子技术。


之后就是去年1月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的事儿,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当然,我们知道就目前情况看,以上发生的种种大事件,都没了下文或下面:


几家合资公司都没接到订单。


GreenGo绿狗租车仅仅只用一年时间,就做到了不能说是家财万贯,至少也可以说是资不抵债。截至2017年年底,两年合计亏损额达6459.42万元,负债更是达到了1.91亿元,直逼总资产的100%。


投资小鹏只坚持了一年多,为了避免影响小鹏汽车重组的时间表,减少不确定因素,富士康就将所有股权统统退出,并由关联方IDG接收。


中国人都知道菲亚特克莱斯勒在中国混得有多悲催。


尤其是关于之前“和谐富腾”和后来拜腾的故事,再后来富士康在去年年初前往拜腾南京工厂调研,抛出2亿美元续命钱,再再后来白衣骑士割肉离开的故事……地球人都极为的清楚明白。


在新能源车领域耕耘了起码17年的富士康,在大陆的每一场圈地撒币,都属于肉包子打那啥,有去无回。



当然了,富士康在中国也不是没有达成过成功造车局——都是在台湾岛大本营内。


比如最早的那场是在2005年,斥资3.7亿,收购了安泰电业的全部股份。


当时后者的主业是生产倒车雷达、智能设备等产品。福特、大众、日产、通用、马自达、大宇等传统汽车商都是安泰电业的老甲方,富士康也因此借道进入汽车元器件行业,并以此为跳板,正式染指汽车锂电池动力系统领域的制造研发。


还有这两年开始的富士康版Model系列。



2020年10月的科技日,母公司鸿海精密董事长刘扬伟正式向全世界宣布:“我,富士康,要代工电动车!”


当时,富士康已经和中石油中石化最顶的生意伙伴裕隆集团谈妥,成立一家名为鸿华先进的合资公司,合作打造一款电动车平台以及一款电动汽车固态电池,来解决电动汽车的缺陷。


前者就是电动车平台MIH。


按照富士康的理论,一旦MIH的这种代工模式可以彻底成功,那么未来任何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车就不用再额外花钱研究底盘了,新造车公司只需要设计外观内饰和车机系统等软件层面上的东西就行。其它一切诸如车身轴距、动力、电池容量等参数需求交给富士康的纯电动底盘平台MIH就行。


总的来说,就是以后谁觉得自己有点钱但又不太够,对车有点懂但不多,那找富士康就行了。


如今两年过去了,鸿华先进的MIH电动车平台上已经有了五款车型,分别是去年科技日发布的豪华轿车Model E、中型SUV Model C和电动大巴车Model T,以及今年10月科技日发布的两厢车Model B,电动皮卡Model V及量产版中型SUV Model C,涉及轿车、SUV、巴士和皮卡等多个类别。



不过,手握5款车型的富士康表示这些都不算啥,因为所有车型都是针对品牌客户的,并非直接推给C端市场——C端消费者看到也就看到了,反正和他们无瓜。


而以上这些努力终究也没有被错付。


今年3月,台湾岛南部著名的老牌客运业者台湾高雄汽车客运股份有限公司买下了30辆Model T,专门负责高雄的高铁左营至義享天地之间运营。每辆车的续航里程为300km,车内可承载50人。


此外,定制版Model T不再配备传统的后视镜,而是在两侧车顶、车门和车尾配备摄像头以显示360度全景影像,减少视觉盲区。并配备轮椅呼叫铃、车门紧急开启/关闭功能等。



不过其它Model车型依旧在等待接客ing。


尤其是两厢车Model B,感觉咱们大陆消费者们应该会很愉悦地将名字念出来后,转身离开。



不过,在亚洲“乎阮失败一次搁一次”的富士康,这一年多来在美国却是屡试不爽,春风得意得很。


比如去年5月,宣布入局造车后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Fisker达成的汽车组装合作——也是富士康拿下的首个汽车组装大单。


且就目前情况看,对富士康这种“打包代工”思路充满好感的美国车商不只Fisker这一家。



另一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初创公司Lordstown Motors亦是如此。


不过相比Fisker,Lordstown对于富士康的意义更为特殊。这家本名不见经传的造车小势力在今年5月与富士康达成合作协议之前,基本属于差不多快差不多的状态。尤其是首款纯电动皮卡Endurance的动态,还停留在上一次。


富士康不仅给Lordstown提供4.65亿美元的投资贷款,还花2.3亿美元接盘了这家公司在俄亥俄州的洛兹敦老工厂——真是老厂子,原本是通用在1966年创建的造车厂,2019年被Lordstown买下了。然后这家造车后生就没有然后了……直到今年遇到富士康。


据悉,在富士康接下俄亥俄州工厂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代工首款纯电动皮卡Endurance,后者将在今年底前上市。


当然,如今全球造车新势力们预计的上市时间比某些弹窗还没谱,包括特斯拉。


不过富士康认为Lordstown依旧是一个有谱青年,起码可以让自己打造的电动皮卡Model V有了用武之地,所以这半年来不仅买厂送技术,还一次次地送刀拉。


除了之前的4.65亿美元,前几天富士康宣布将追加1.7亿美元。这笔投资中包含了1,290万股股票——除此之外,富士康将在11月底再购买2,600万股的股票,算是额外的小投资。


如此一套组合拳下来,让富士康持有的Lordstown普通股和所有优先股比率达到了19.3%,比Lordstown创始人Stephen Burn足足多了2.1%。


富士康的意图也极为明显:成为Lordstown公司最大股东,拥有代工厂,算是在北美造车圈站稳脚跟的第一步。


在美国有厂子有地之后,的确如富士康所料,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开始找上门来。


比如成立于2017年的洛杉矶电动车公司INDIEV——在上个月刚刚和富士康达成协议,在后者的俄亥俄州工厂为其第一辆量产车Indi One制造原型车。



此外,两家公司还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大意是如果富士康真如传言所说那么能,让造车新势力们无比省心,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或将扩展到未来车型的全面生产。


Indi One可谓是这两年全球范围内颇为引人关注的智能新车,其地位与Lordstown的Endurance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前者将搭载一款专门定制的Windows系统,将具备“个人车载电脑”的属性。一旦富士康真将原型车造出来,那将来人们就可以直接使用车内的Windows系统办公或玩游戏了。


更重要的是,Indi One是一款典型的两厢小车,电池容量也不需要太大,是如今富士康Model B的最佳奔现方式,且它对标的正是特斯拉Model 3。


难怪富士康对仅仅只有一辆车的造车协议极为重视。



总之,富士康在造车这事儿上还是更属意代工这个本职角色。


不过在不少人看来,希望成为电动汽车圈Android的富士康,造车姿势总有那么点怪,接受他的也多是些小角色。


说他属于“科技厂造车”吧,小米和百度估计表面笑嘻嘻心里mmp;说他属于“代工厂造车”吧,江淮和海马估计会大骂他也配姓赵?说他是“投资造车”吧,又感觉这活儿其实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干。


它的姿势和华为有点像:都曾和车无关,如今都有造车的本钱,却反复表示自己不造车。看起来好像白衣骑士,但汲汲营营的样子又让人觉着没啥安全感。


但这两家又不太像:尤其是野心的方向与占地面积上。相比华为的鸿蒙车机,富士康的纯电动底盘平台MIH针对车辆本身。且富士康明显更喜欢满世界圈地,从一个造车局奔向又一个造车局。


突然想到一个最完美的造车模式:富士康的底盘+华为的车机——都属意Android,都是为对方代工,也都能为自己造车,这种结合,简直完美。


不过也要华为看得上富士康的Model系列,毕竟这些电动车型放在大陆,真不够打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