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这里】这不是真人秀,广西田东多功能乡村教师炼成记

  2013年我们在广西田东认识了一群孩子,他们在布兵小学读书,大多和在外打工的父母分开生活,超过45%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在学校寄宿。对于他们,父母在远方、在电话线上。他们的童年岁月,悠长相伴的是,老师。
  2014年,在充满亲子真人秀节目的荧屏中,也出现了师生秀的身影。学生天真烂漫,明星老师善良耐心,他们的喧闹叫嚷和温馨泪水,牵动人心。
  但是,荧屏下的现实生活从来都更加粗粝、切肤。教育也一样。农村教育更是。
  2014年12月下旬,《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出炉,调查显示,有超过三成的受访农村教师表示“想要离开”现在的岗位;有近八成的城镇教师不愿意到边远艰苦农村学校任教……
  “艰苦”是对乡村教师状态的普世描述。如今,乡村教师有着怎样的生活?农村留守儿童的老师们肩负着什么?对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乡村教师又怎么看?2014十年这里,在广西田东,我们听老师讲: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s014468yhjs&width=500&height=375&auto=0

  和2013年相比,2014年布兵小学受企业资助有了一间充满科技感的计算机教室;一栋标准化的新教学楼动工;89名学生毕业离开,59个孩子入学开始学生生涯……

  变与不变,山脚下的乡村小学,安静地进行着自己的新陈代谢。


6:30 开(bu)开(qing)心(bu)心(yuan)上学去


  2014的每周一早上,和2013年一样,是学校一周里最喧闹的时刻。家长骑着摩托车来送孩子,大部分寄宿,周五才接走。

  2014年12月中旬的一个周一早上,不到7点,辛娥晓老师也出发了。这个时间对于一位小学老师来讲,不论在乡村还是城市都不算很早,但是辛老师今天的工作要持续到晚上9点半,检查完学生们就寝才算结束。

  辛老师是二年二班的班主任,现在教语文,她本来教英语,但学校缺少语文老师。她说,她们这里的老师,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辛娥晓老师:以前在中学上英语。那时候,小学也说要上英语,我就到小学这边来了。

  中心小学黄校长:辛老师又上英语又上语文?

  辛娥晓老师:现在只上语文。当班主任了,就不上英语了,英语就合班上了。

  辛老师一转科目,英语老师又告急了,现在只能暂时同年级两个班合并,去大教室合上英语课。语文、数学老师,再去代上美术课、体育课的事情也都常有。

  这几年,布兵小学只通过特岗方式招了3名年轻专职教师,负责音乐、英语和体育。


7:30 课间操,“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课间升旗仪式后,照例有国旗下的讲话。但这里讲的内容有些特别。特别“婆婆妈妈”:

  主持老师:在用热水当中我们要小心,也许水很热很烫,所以不要用手伸到那下面去。这样很危险。上星期,也要给男同学开热水,但是由于我们男同学把那个龙头,都弄下来了,也不知道扔哪去了,现在也没得买,如果我们买了来,如果还有出现这种问题,那么男生宿舍热水就要停。

  台上说的是生活上的叮嘱,台下也是。整队,变成了班主任辛老师的第二任务:

  学生:毛衣……

  辛娥晓老师:穿校服在外面,穿厚的衣服在里面。今早那么冷,就穿那么一点点衣服会容易着凉。来站好了……


8:10 早餐,是谁给我盛粥?

  老师们经常用“代理爸爸妈妈”来形容自己的工作。教课之外,他们还有很多副业,带学生看病,教学生叠被,开解闹情绪的学生,教他们怎么和爸爸妈妈用网络视频聊天。

  农益国老师:我们也培训老师啊,相当于是留守儿童的家长一样,在生活上都照顾的。特别是班主任,特别辛苦。就是一些琐事,比如还要教给学生怎么叠棉被,他们的自理能力还不够强,要教给他们怎么放好生活用品之类。这个辛苦啦,可以说又是老师又是家长。我们都说,我们几个老师管自己的小孩,有时候都没有这么细致。


8:40-17:00 上课、下课……老师、家长,模式交替切换ing

  父母不易,要当好这个“代理爸爸妈妈”也不容易。生活上的照料还只是最基本的。

  辛娥晓老师:那晚有个学生就不进宿舍,就寝时间到了,没见到他人,就把整个校园都找了一遍,他竟然睡在草地里。他也是留守儿童,比较孤僻一点,总是做那种让人没想到的事情。爸爸妈妈不在,奶奶带,隔代教育难一点。只能是在学校里老师教育了。

  不过,别看副业多,但并没有让老师们赚到“外块”。辛校长说,布兵小学以前只能走读,没有寄宿。但附近几个村子留守儿童多,有寄宿需求,学校就提供了校内住宿。

  这样一来,就要专门安排老师,来管理宿舍和照顾学生起居。老师们轮班值周、值日,还要24小时待命。但“工作加量不加价”:

  布兵小学辛校长:值日老师每天晚上随叫随到,电话一响,你马上要到。哪怕你在县城也好。如果你(学生)生病啊,直接打电话给班主任就可以了。家长大部分都是在外打工,所谓打电话给家长其实就是打给邻居、爷爷。零花钱一般都是交给班主任帮保管……这些工作都是义务劳动。

  现在,布兵小学老师的收入,只有按照级别和教龄等条件分级拿固定标准的死工资,多的有3000多,少的大约2000。额外的值周、值日工作都没有补贴。

  谈到这些时,不少老师不免就又想起让自己闹心的房子、贷款……


21:00 熄灯,睡觉

  女同学:你们要是去男生宿舍肯定受不了,就是那种袜子的味道,我们老师都说过好几次。他们男生不懂得讲究卫生。

记者:宿舍里都是你们班的吗?

  女同学:有一个一年级的,两个二年级的。因为他们太小了,我们在这管他们。

  女生宿舍,每个房间放着上下床,住8到10个人。这栋靠捐资建起的学生宿舍,每间有独立卫生间,限时供应热水,条件还不错。

  一二年级的小姑娘,睡在下铺,轮到值日时,把大家的鞋码放的整整齐齐。显出和年龄不相称的自理能力。

  但她们毕竟只是孩子。情感上的爆发有时突如其来:

  蒙老师:那些小的刚来都还很会哭的。就让跟同学一起睡,找同村的哥哥姐姐开导。希望她能适应。如果再不适应,就还得住家里,住久一点。有一个学生,回去了一个学期才能回学校来啊。他爸爸连去打工都没法去。现在她愿意住学校,她爸爸才能去打工。

  有一晚,有人说害怕,有鬼。那晚我做思想工作,一个小时。她说男同学说有鬼。我说你回家鬼也跟着你,你怕不怕?你越怕它越来缠你。讲来讲去,讲来讲去,她才不害怕,才睡觉。

  男生宿舍那边,李老师数着每个寝室里的人数,也倒数着自己的乡村教师岁月。2014年12月25号,是他退休的日子……

  李老师:干了36年。师范毕业那会儿(工资)是42块。按照现在来说,其实是很少很少的。很紧了,几十块钱怎么用。生活比较艰苦一点,在城市比较好一点。

  要是让我去南宁那边,我也不愿意去,我还是愿意在乡村里面。


记者:刘飞


记者手记
 大约晚上十点,宿舍楼安静了。校园里黑漆漆的,只有辛娥晓老师办公室的电脑屏幕还亮着。虽然教室还没有播放条件,但她还是加班练习着做电子幻灯课件……
  这时候窗外寂静,但我好像又听到,喧闹的操场上老师和学生说笑着,二年级的小姑娘爬到树桩上和老师比个子,给老师拔白头发……
  辛老师:城里的小孩一二年级可能比我们农村的都要高啊。你看8岁了还这么矮。
  女同学:老师,比你高,哈哈哈。
辛老师:比老师高就好了嘛。
  女同学:比妈妈高了,比你高了。老师老了,你看你白头发。
  辛老师:帮我把白头发拔了。你的外婆是老师的同学,你的妈妈是老师的学生,到现在,你也是老师的学生。老师能不老么,都准备退休了。
图说·十年

人物篇

  2013年暑假,我们在这间屋子认识了广西田东布兵小学的陶涛。当时他在剥玉米,爷爷在做木工,爸爸在广东的车间里……

  屋里,宽敞,但没什么家具,不少东西就零散地放在地上。地上的玉米,磨了粉,要带给远方的爸爸。偎在爷爷身边,4年级的陶涛,为马上能见到爸爸而开心。


  2014年,陶涛家盖了新房。现在,屋里屋外暂时堆放着一些砖头,木料。当然,盖房的钱是打工的爸爸寄回来的。已经6年级的陶涛,壮了一些,个子长了不少。变多的作业和升学考试让他有点小发愁。

  没变的是,照片上依旧只有他和爷爷。不知道,哪一年,图片上能有三个人在家门口的笑脸……


伙食篇

  2013年,早饭打了粥,学生把饭盆放在凉水中,晾一晾。


  2014年,嗯,还是蹲着。其实,食堂就在那里,吃肉还是吃菜,我就是要蹲着,没有原因。


硬件篇 

  这是一间“大众化”的乡村小学的教室。今年,布兵小学拥有了一间与众不同的“高大上”教室。到底多“高大上”,任性到什么程度?↓↓↓(看这里看这里)


  2014年某企业在布兵小学试验建设的智能教室。现在面临的一个困难是,上网不太方便,也还有些贵。


  2013年还没有发现,2014年忽然很多小姑娘的本子、铅笔、书皮上都出现了三个男孩。记者也是不再年轻了,想想自己当年的偶像。。。想不起来了。。。

  2014年开始,我们一起记录,明年再来看看,是不是又有一茬儿新的偶像?看看新的一茬儿学生们,喜欢的还是不是他们?



  到今年,我们对广西布兵小学的田野观察已经持续了两年,这些改变意味着什么?请听中国之声观察员王健的点评: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c0144c254g1&width=698&height=523.5&auto=0&encryptVer=6.0&platform=61001&cKey=JDPQ2WOZ+KUv0kH8/yCHakGNlajxOZlKFY5ik0bBGc0lJrpMLUwA40Tii3Y9hwPY

  王健:中国大概有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个大问题,健康成长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近些年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说报道里大家也听到了,老师填补了父母不在的很多真空,政府加大了投入,社会有更多的支持。但是父母的作用要想完全替代是根本不可能的。很多的留守儿童在留守的过程中有焦虑的,有自卑的,有封闭的,有受到不良价值观袭扰等等等等。

  我们明白,最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靠城镇化,要靠打破壁垒。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一个重头戏,大家都知道是户籍制度改革,12月份的时候作为户籍制度改革里头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居住证管理办法正式公开征求意见,这里面明确提到一点就是说要在子女入学、就医、就业等方面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迈进。

  如果农村的留守儿童都能到城镇和他们在城镇打拼的父母一起生活,我想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生活的问题就会解决,但是城市的容纳能力各有不同,解决问题又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至少我们明白,这个目标是正确的,6000万留守儿童,我们有义务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也有义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度。

  布兵小学的变与不变、乡村教育的变与不变,我们将在2015十年这里持续观察。


  明日关注:

  明天我们要把关注的地点转向西北: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阿什努乡。一年前的报道中我们说到这里气候条件差,农业收入低,政府准备实施生态移民,让村民们搬到更加适宜生存的黄河边。但是因为每户4万元的补偿标准不能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刚刚过去的2014年,移民工作试点村的搬迁也还没有能够启动。村民和基层干部都有哪些期望和矛盾纠结?请继续收听明天的报道。


感受十年这里的历史印记,请点“阅读原文”进入我们为您精心制作的地图。
如果您有线索提供、有问题反映,可以用以下方式:

1、拨打4008000088央广新闻热线。

2、发送相关材料和您的联系方式到邮箱:4008000088@cnr.cn


喜欢我,就分享我吧!点击页面右上角箭头可分享到朋友圈或发给您的好友哦!


中国之声微信账号:zgzs001

重现新闻现场原声,

呈现珍贵历史音响,

可以听的杂志,

可以看的广播,

尽在中国之声微信报。

欢迎订阅“中国之声”:添加微信好友,搜索公众账号“中国之声”,也可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中国之声”字样添加,或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