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0年,新起点——80后创业者畅想未来“改革开放再出发”|央广演讲台

2018-03-07 中国之声


80后创业者、25岁率团队成功研制

“隐身衣”,

27岁获杜克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创建光启科学……

全国人大代表刘若鹏

走进广播直播间带来演讲

《改革开放造就“深圳奇迹”创新驱动引领时代变革》

他围绕“改革”这一两会关键词,

结合在深圳生活、创业的切身体会

谈过去的“艰苦奋斗始创业”,

畅想未来的“改革开放再出发”。



精彩演讲请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6003c9ul3&width=500&height=375&auto=0


刘若鹏(左)、王娴(右)


深圳改革开放初印象:开拓创新是主基调


刘若鹏是典型的“深二代”,9岁随父母来到深圳,后就读于深圳中学,据当地人说是深圳最好的中学,中学的他,就展现出一种强烈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


2003年,刘若鹏在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上大二时,第一次接触了还只是一个科学创意的超材料,一头扎进这一前沿技术的科研中,一做就是15年。2009年,他和科研伙伴用6000种电磁微结构做出了隐身衣的实验原型,这一成果刊载在了《科学》杂志上,引起了很大关注。在面临科研还是创业、留美还是回国的选择时,刘若鹏和他的团队最终选择了回到祖国,回到深圳。


(2010年7月,光启创建团队在实验室内合影)


改革从速度到质量:科技创新成为牵引发展的主引擎


2010年,刘若鹏和科研伙伴作为深圳“孔雀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到深圳,搭乘上深圳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车,得以加快超材料技术这一源头科技的转化和应用。


考虑到超材料这一源头科技可能需要较长的转化周期,在政府的支持下,刘若鹏他们创办了“民办非企业”的新型科研机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关键性的五年:解决产业、科技两张“皮”的问题


2012年12月,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深圳进行调研,第一站就听取了超材料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展。在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下,到2017年十九大召开,超材料技术实现了源头科技从零到一的跨代式发展,有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有了打破欧美垄断的国家标准,实现了底层技术专利覆盖。超材料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在国防军工等领域实现应用和工程化,成为了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张“名片”。


从源头科技到新兴产业转化,关键是什么?刘若鹏认为应该是在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以创新为驱动,军民融合为牵引,促进源头科技加速转化为新兴生产力的新路径。



新起点新机遇:立足核心优势把握改革新风口


科技是国之利器,创新是发展根本。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国家向创新型国家转变,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各领域改革将多点发力,向纵深推进。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是完成源头科技的0到1转化,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新兴生产力的快速推广,形成标准。


(2015年12月,刘若鹏在光启马丁飞行包中国境内首次公开飞行活动中留影)


刘若鹏说他很期待在这样一个路径下,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国家层面的整体部署,打通链条,提供更多的配套政策,在资源、人才、立法、知识产权保护、税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保障、加速各个创新主体的发展,切实有效推进我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



一同走进直播间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近二十年来从事大学管理工作,历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和常务副校长,深圳大学校长,并带领深大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校之一。同时,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传卫也参与直播,结合他的人生节点,带来了对改革话题的全新思考。


(图中依次为刘若鹏、李清泉、王娴、张传卫)



一年一度两会时间如期来临,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齐聚首都,共商国是。

新一届两会代表委员格外引人关注,

他们首次走进广播直播间

与您相约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


《央广演讲台》


近距离为您讲述提案、议案背后的故事

新代表和新委员的履职已经启程!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李伟

编审:李宇飞、杨超

编辑:刘红伟、申玉彪、傅闻捷

            万存灵、汪晨、王一晗

主持人:王娴

新媒体:武司宇

视频:刘海奎

排版:周文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