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用典︱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点击音频,听解读


2019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也向澳门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希望。


在说到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时,习近平主席使用了典故“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本期《学习用典》解读: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原文:古人说:“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要适应现代社会治理发展变化及其新要求,推进公共行政等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管治效能,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依法办事作为特别行政区治理的基本准则,不断健全完善依法治澳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解读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出自西汉桓宽的《盐铁论•申韩》。

典故原文:夫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故吴子以法治楚、魏,申、商以法强秦、韩也。


《盐铁论》(部分)


《盐铁论》是桓宽根据汉武帝时期一场著名的政治辩论“盐铁之议”编撰的一部政论集,里面有非常多的治国理政经验。

盐铁之议

《盐铁论》是西汉时期的一本政论性散文集。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期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的意思是:善于治国理政的人看到衣服破了就会缝补,看到河流决口就会堵塞。引申开来就是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会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补救、及时解决,绝不会听之任之,任由它酿成大祸。


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政治经验,要求政治家在治理社会的时候既不能闭目塞听,对社会问题麻木不仁;也不能抱残守缺,以不变应万变。而是要顺时而动、顺势而动,及时回应社会需求,解决社会矛盾,引领社会方向。


习近平主席引用这句话,就是希望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改革,适应现代社会治理发展的变化和要求,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治国理政理念体现着执政者的政治智慧,习近平主席常常旁征博引、推陈出新,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赋予鲜活的当代价值。


2014年2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使用了苏轼的名句“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在根本的问题上,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在发展道路、政治制度等根本问题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


典故原文: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北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苏轼画像


2014年9月,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用韩非子的“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句话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典故原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韩非子以燕、魏、楚、齐诸国的兴衰变化说明,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他把“依法治理”看作高于一切,认为只有用法律治理国家,才能换来长久的强盛,这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韩非子画像


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指出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详情见>>>学习用典︱“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成功举世公认,“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把“一国两制”实践发展得更好,把“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完善得更好,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得更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主创人员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侯东合、赵雪花、王巧玲

记者:刁莹、刘会民

新媒体:马文佳、夏文

播讲:鹤佳

综合来源:《习近平用典》等,图片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网络

更多新闻:

习近平的重磅讲话,要点速读

澳门实践为什么成功?习近平揭示五大亮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