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字如面,《天使日记》在武汉解封之际有了续集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武汉是主战场,支援武汉的白衣战士从四面八方向湖北武汉逆行。今天,武汉解封,城市重启,那个我们熟悉的城市终于可以渐渐回来了!


1月29日清晨,战疫的艰难时刻,中国之声以医护人员语音自述的方式推出“日记体”专栏《天使日记》,用声音日记的形式,记录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倾情付出,记录他们与死神赛跑的每一天。


1月29日至3月22日,中国之声共播出《天使日记》54期,日记总数349篇往期回顾。343名医护人员的日记在该节目中播出,这些来自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方舱医院的声音日记汇聚成战“疫”一线最真实也最动人的“广播连续剧”。


多数驰援武汉的白衣天使已经完成使命,回到家乡,还有不少医护人员仍在坚守,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无论人在哪里,武汉留下了他们最深的牵挂。其实,这段特殊的经历已经让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可以依靠的亲人,彼此的牵挂跨越了时空。我们从《天使日记》的医护人员中选择了三组,来听声音自述:《见字如面:在“武汉解封”之际写给我最牵挂的人》。





我是山东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吴萌萌,我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支援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


3月17日,我们结束前线战斗,4月1日我结束隔离,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回家的感觉真好,爸爸偶然间问到,你的“武汉兄弟汪洋”怎么样了?一直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中,却忘了兄弟临走的嘱托:“回家报个平安,带个好”。


为了不让我的兄弟担心,我急忙拨通了汪洋的电话。电话声响,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日子,他是方舱我的一个患者,刚到方舱医院,工作千头万绪,汪洋主动来帮忙。那些天,我们口头叫得最多的名字就是“汪洋”。“汪洋,等会准备发药……”“汪洋,新来了五个患者,你负责带他们熟悉环境”……我们后来越发地熟悉,便以兄弟相称。再后来,他病情加重,不得已,我帮他联系了转院。他先后去了五院和火神山医院。再后来,我们的方舱休舱了,我第一时间报名想去火神山继续战斗,我想守护着我的兄弟,终究还是没有去成。


3月27日,他兴奋地告诉我,他达到出院标准,还说,“咱俩相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那是我一个月来最高兴的一天。那天,我们两个爷们儿视频相见,哭的都像个孩子……


一恍惚的时间,电话接通了,汪洋问我:“哥,你到家了吗?我亲侄子是不是都不认你了?我嫂子是不是激动得哭了?”还没等问完,我回答了一句,“兄弟,哥回家了”。汪洋说道:“哥,常回武汉的家看看。”汪洋,我的兄弟,希望下一个春暖花开,第一个拥抱的就是你。


吴萌萌


我叫汪洋,汪洋大海的汪洋。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一名轻症患者,同时也是方舱里的一名志愿者,在那里我认识了我哥——山东医疗队的吴萌萌。


2月23日我出现了心率不稳,2月26日我转到武汉市第五医院,3月3日转入火神山医院进行后续治疗。经过多次核酸检测,我终于在3月27日健康出院了,目前在康复隔离点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


不同于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的形势更严峻些。看着医护人员很是辛苦,便想帮忙分担一下,我作为一个生活在武汉的人一定要为这次疫情做些事情,于是我承担起了每天拖地消毒清扫工作和每天分发口罩的任务。


国博方舱医院休舱那天,我跟吴萌萌哥约定了等我身体康复,等疫情结束,带着他赏樱花,逛武大,畅游江城,品尝美食。


山东援鄂医疗队要踏上归程时,我心中感慨万千。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守护着湖北和武汉,一路陪伴着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武汉“解封”了,这座城市生机与活力是你们给与的,谢谢吴萌萌哥,谢谢所有医护人员,谢谢你们曾为武汉、为湖北拼过命!


吴萌萌和汪洋






我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医师陈劲龙,来武汉支援已经46天了。把武大中南医院的新冠病人清零后,我又来到雷神山医院ICU工作,很多病人好转转到普通病房后,病区只剩下了18个病人,我们在站完最后一班岗后,也将返回广州。


其实我的老家就在武汉。今年一月,老爹问我过年有什么安排,我照例回答,过年可能要值班,年后请假回去。没想到新冠病毒来了,我还是回来了。


从驻地到雷神山医院的路上都要经过武昌火车站,每一个漂泊的人,都会对火车站有特别的感情。我以前总是在周末回家,把医院的病人处理好,晚上就搭乘绿皮火车回家。从武昌站出来的时候,天刚刚亮,马路对面就是538的首发站,那时武汉的路况很不好,一路颠簸,到下钱村的时候,差不多就快九点了。老爹是个急性子,他总是早早就在公交站等我,他会给我买上两个面窝。金黄的面窝刚刚出锅,外焦里嫩,火候正好。回到家之后,老妈总是给我递上一块毛巾,“快,洗洗。”洗完脸,老爸已经献宝一样把他做的泡萝卜、猫鱼豆腐摆上了桌,老妈的米酒冲鸡蛋也做好,一顿丰盛的早餐足以抵消旅途的劳累。


现在,家近在咫尺,可还是不能回去。酒店的wifi效果不太好,和老爸老妈的视频通话常常听不清声音。老爸的手抖的越发厉害,老妈的耳朵不太好,她总是用手掩住耳朵,凑到手机的摄像头前听我说话。社区一直在给他们送菜,楼上的邻居也帮他们团购,买了10块钱一斤的肉。老爹还是穿着我10年前亚运会的衣服,那件衣服早就洗的褪色了,可他总也舍不得扔。人老了,也走不动了,唯有记忆变成了最珍贵的财富。


老妈发来微信,要我千万做好防护,站好最后一班岗。


老爸则更加直接,问我能否在从医院回酒店的路上停一下。我下车和他们一起照张相,顺便再看看鲁巷广场的过山车.....


武汉的病人快要出院了,老爹却病了,思念何尝不是一种病。我给他准备好了礼物,一件有广东第22批援助武汉医疗队Logo的衣服,我想这会是一剂最好的良药。


武汉解封了,他可以骄傲地穿着这件衣服,去菜场买菜,戴着口罩和人聊天。想着,都会让人开心。


陈劲龙


陈劲龙母亲:我是陈劲龙的妈妈,今年80岁了。我们都挺好的,武汉也解封了。劲龙,你不要挂念我们,你也要注意身体。你写的(天使)日记武汉的志愿者看到以后很感动,帮忙把衣服送来了,你爸穿上很合身,他很高兴,你帮忙感谢他(志愿者)。劲龙,你千万做好防护,不能松懈,我们静候佳音,你和你的战友们都要健健康康的。


陈劲龙父亲:我是陈劲龙的爸爸,今年80岁了。他来武汉支援已经一个多月了,希望他和他的战友站好最后一班岗,我们都挺好的,不用担心,武汉加油!


陈劲龙的父亲







我是内蒙古通辽市医院的何淑花,3月30日,支援武汉肺科医院的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现在,我已经回到内蒙古,正在鄂尔多斯集中隔离休整。


在武汉所经历的一切,所认识的每一个人都让我感动、敬佩和挂念。爱唱歌的顾爷爷、爱跳舞的廖奶奶、还有最能磨人的张婆婆……最让我牵挂的还是周周,她的弟弟、父母都因新冠肺炎相继去世。那段时间,承受不住如此打击的她每天都很痛苦、伤心。我看着这个只比我小一岁的妹妹很心疼,每天上班,我都会先去看看她,尽可能多给她一些关心,不停地鼓励她。好在周周妹妹挺了过来,终于在3月26日出院了。现在她在隔离点,我很担心她一个人会胡思乱想,所以还是每天都要抽空联系她,鼓励她要好好休息,调养好身体。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何淑花(右)和周建


我是周建,何大夫一直管我叫周周,像亲姐姐一样照顾我。真的是多亏遇到了何姐,一直安慰我、照顾我、鼓励我。最终通过近五十天的治疗,我终于战胜了病魔。


明天,我就结束隔离观察,可以回家了。武汉也解封了,一切都在变好。真的还挺想何姐的,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她像阳光一样,温暖了我的生活。让我有了依靠,有了坚强的理由。何姐给我带牛肉干、奶片这些内蒙特产,让我多吃多喝增强身体免疫,还给我讲草原的故事。


像何姐姐一样从全国来帮助我们武汉的大夫,不光带来了医术、最主要的是带来了信心,陪我们走过了最最艰难的时候。生活还要继续,我们都要加油!





由中国之声编辑,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天使日记》现已全网预售中。


谨以此书献给奋战在抗“疫”一线最可爱的人。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



总台央广记者:谭朕 周羽 宝音 李凡 刘佳

新媒体编辑:周文超



更多新闻:


今天预计5.5万人乘火车离汉,中国之声多路记者现场直击“武汉出发”→

解封一刻,他们伸手“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