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0次航班延误获赔300余万元,幸运的“倒霉蛋”为何进了监狱?

航班延误是很多出行者不愿遇见的
但有人偏偏在航班延误险上发现了财路
整天盘算着买可能延误的航班

昨天
话题#利用航班延误骗保300多万元#
登上了微博热搜

根据江苏南京鼓楼警方近日成功侦破的一起航班延误保险诈骗案,从2015年至今,嫌疑人李某通过近900次航班延误险获得理赔金高达近300万元,真可谓“航班延误,发家致富”。


表面上看,只是个人利用行业规则获得利益的商业行为,可为什么就触犯了法律?


利用多人身份信息频繁申请延误险
保险公司怀疑遭遇诈骗

今年4月27日,南京鼓楼警方接到某保险公司报警称,在机票延误险赔付时,发现以李某为首的多人,使用不同护照号、身份证号,多次进行理赔,怀疑公司可能遭遇了保险诈骗。


民警通过侦查发现,李某等20多人自2015年至2019年,在各大保险公司频繁申请航空延误险。


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鼓楼派出所民警 刘星辰:我们接到报案以后对李某及相关人进行了调查,发现理赔金赔付到具体保险人以后,下一步都会把理赔金转到李某手里。保险人获得赔付之后,就不应该把钱打给别人,这是非常可疑的地方。其次我们对相关人员进行梳理,发现都是与李某或多或少的亲戚朋友关系。


警方推断李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根据掌握的线索,民警赶赴山东将李某抓获。

分析天气情况购买高延误率航班

伺机退票索赔


在李某住所,办案民警搜查到大量用于记账和航班信息的纸质笔记材料,以及电脑中多份航空延误险异常说明样表,这些样表清晰记录了其向各大保险公司索赔的详细信息。


民警:这些材料是嫌疑人为了骗取航空延误险所做的一些工作,每一张表上记录的都是嫌疑人经过筛选的带有航空延误险的保险公司。比如说她买了某家保险公司,会在那家上面打个勾,等到赔付之后她会把它划掉,意思是钱已经到位。在整个表格下面有一串数字相加,是所有理赔金进行算账得出的总额。


据调查,李某除了使用自己的身份外,其他用于购买机票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都是其以购买理财为由从亲朋好友处骗来的。其中一趟航班,李某以5个人的身份索赔到了10多万元。

李某说,她所做的这些事情从头到尾就自己一个人知道。


民警:在购买航班之前,她会对航班进行分析,对当地天气进行分析。虽然她人在青岛,但她买的航班却不是从青岛出发和到达。在网上综合评论找了些延误率非常高的航班,起飞的时候再去看它的天气,她在心里估摸后再去购买航班对应的延误险。


由于李某根本不会去乘坐这些航班,因此李某时刻关注航班动态。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会延误,她就会在飞机起飞之前把票退掉,尽量减少损失。一旦航班出现延误,李某便开始着手向保险公司索赔。

经初步统计,从2015年至今,李某共实施诈骗近900次,获得理赔金近300万元。

据警方介绍,李某之前曾从事过航空服务类工作,对于飞机延误信息及保险理赔的流程都有所了解。失业之后的她,便打起了骗取保险公司理赔金的主意。

目前,李某因涉嫌普通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律师:理赔应建立在实际乘坐的基础上

警方介绍,李某利用其亲友身份信息购买机票和飞机延误险,涉嫌在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时,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险对象,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客观上存在刑法评价中的诈骗行为,同时诈骗金额已达到保险诈骗罪的追诉标准。

江苏天煦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赛表示,购买了航空延误险后,如果因为各种自身原因没有实际乘坐航班,就不要去理赔,因为理赔是建立在实际乘坐的基础上才可以办理。如果说没有坐航班又去申请理赔,就涉嫌违法犯罪。


律师 张赛:一定是有真实的出行计划,真实的因为天气等原因,满足这种条件,航空公司审核后才能(赔付)给消费者。但是如果你没有出行计划,就是想通过钻空子获得一笔不义之财,那么你的行为就相当于将其他公司企业财产据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就构成了诈骗罪。


此事,你怎么看?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总台央广记者杨守华 江苏台记者王德俭 

部分综合自综合扬子晚报、江苏新闻

编辑:许晨阳



更多新闻:


孕妇大出血私家车拒不让行,车主居然如此狡辩→
国家文物局回应武汉大学老牌坊被撞:已刑事立案
你雨中奔跑的背影真帅!
工作人员劝阻游客反被推下水,肇事老人和围观者竟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