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报道《我和我的祖国》,由战场上的十名战斗英雄讲述他们的铁血人生和家国情怀。
郑起:1932年出生于黑龙江海伦,14岁报名参军,18岁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这张不算清晰的照片拍摄于1951年。那一年,19岁的郑起作为志愿军39军347团7连司号员,在战斗间隙,受邀回到北京,参加了国庆2周年的庆祝典礼。
△这张照片,被郑起夹在有毛主席签名的笔记本里,珍存多年。1951年10月1号国庆观礼后,他受邀去毛主席家中做客。已经到了毛主席家,他才意识到,自己忘了带原本早已准备好的笔记本。照片里的这个签名,是工作人员后来请毛主席补签给他的。
△1951年,郑起受到毛主席接见(第二排左起第三人为郑起),随后重返朝鲜战场,1953年回国。
今天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把军号,它长33厘米,宽10厘米,金色号身上可见绿色铜锈。1951年1月,正是用这把外形普通的军号,郑起在朝鲜战场上立下了“一把小号退敌兵”的奇功。88岁的郑起老先生说,相比1951年1月3日,他人生中其他的日子都是逊色的。那一天的战场,他不知道回忆了多少次、又复述了多少次,地点,场景,每一处都铭刻于心。1950年12月31日,三八线附近大雪纷飞。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了第三次战役,目标只有一个:打过三八线。三天后的1951年1月3日凌晨,正是在釜谷里,受命控制小高地的志愿军39军347团7连的83名官兵遭遇了敌人的阻击。郑起和战友们后来才知道,对方是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在二战中参加过诺曼底登陆、以擅打阵地战闻名,我方则装备落后,兵力匮乏,对比之下,强弱悬殊。到上午9点多,指导员牺牲了,3个排长全部阵亡,连长李凤堂也在第三次反击中胸部中弹,重伤倒下。郑起:山上能够参加战斗没负伤的、没流血的,就剩我们7个同志。
下午5点多,敌人又一轮进攻前的炮轰开始了。半小时内,英军将5000发炮弹雨点般地倾泻到了7连阵地上。郑起:我一看这情况是严重的,敌人的坦克炮“邦”“邦”打,连续打了两三分钟炮,敌人就开始发起总攻了。
50米,40米,30米,等到敌人的钢盔近在眼前时,郑起才下令开火。但我方稀疏的枪声极大地助长了敌人的士气。敌人扑面而来,其他6名战士都端起了刺刀,而郑起,他摸到了手边的军号。郑起:啥也没了,我吹号,就这么想起来的。要不就是抓活的了。
几声冲锋号响后,郑起转身跃出战壕,高高站在阵地的前沿。郑起:军号我最喜欢是站起来吹,站着吹它有劲,底气比较足。你趴着吹就没有站着吹有劲,能使上劲,这样的话听得更远。
郑起的冲锋号吹响,对面的敌军愣住了。他们的枪口距郑起只有十几米远,却没有人开枪。郑起:就想吹号,也没想着死活。我站那吹号,敌人还没向我开枪。和敌人作战时候,美军和英军他就怕你喇叭,这么长的小喇叭嘎嘎一响的话,他就害怕。
联军总司令李奇微曾在《朝鲜战争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志愿军的军号:“在战场上,只要这个铜制的乐器一响起,共产党军队就如着了魔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会被打得潮水般溃退。”嘹亮的冲锋号声在釜谷里上空回荡,仿佛有千军万马汹涌而下。眼看就要到达山顶的敌人,突然停止了射击,急忙掉转过头没命似的往山下跑。郑起:敌人回头他就跑,他这一回头跑,他也没向我打,我连续吹了三遍。
一个英军士兵后来在日记中写道,听到这号声时,感觉到这是一个中国式的葬礼。就在敌人撤到山脚下,惊魂未定的时候,志愿军大部队的冲锋号也吹响了。郑起和7连6名战友,从凌晨到黄昏,在阵地上牢牢坚守到最后,为进军汉城途中的第一个重要胜利立下赫赫战功,美军也从三八线附近被逼退至37°线附近。记者:您后来有没有想过,如果当时您没有吹冲锋号,咱们战场上的形势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郑起:人生就这样。生死间,硝烟里,冲锋的号角响起前的一刻,郑起经历了怎样的思索?在他此后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包括离休后为各地所做的几百场报告中,这段叙述历经时间洗礼,被一再简化,但他始终记得釜谷里战斗结束一年以后,自己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诸多细节。那一天,在中南海怀仁堂,19岁的郑起郑重向毛泽东敬酒,毛泽东问清他的身份后,放下酒杯,紧紧地拉起了他的手。郑起回到朝鲜的战壕后对战友们说,毛主席的手热热的,又厚又软。郑起在辽宁省军区鞍山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接受总台央广记者采访(记者郭威 摄)对于70年前的战场,88岁的郑起还记得几乎所有战友的名字,记得他作为军人的荣耀时刻从握手到交谈的细节,记得自己70多年前背下的繁杂号谱——冲锋号、前进号,甚至临时约定的、告知后方急需弹药的号,他都能随口哼出来。战争在这位耄耋老人的脸颊和腋下留下伤疤,也留给他许多同龄人没有的豁达。指着当年的伤口,他笑说“我这窟窿没白打”“没把我打死挺好”,谈及眼前的生死,他摆手道,“我都88了,还有什么说的?”他的生命里有刻骨铭心的“记得”,和千帆过尽的平常。1950年12月31日晚,部队突破临津江时,郑起在吹冲锋号郑起:釜谷里战斗,全连剩下这么几个人,我最后吹响冲锋号就完成战斗任务了。打仗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怕死,怕死也没有用。成千成万的先烈在朝鲜战场上,我亲眼看到他们牺牲流血了。真正伟大的人民是中国人。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总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记者:沈静文 郭威播讲:成亚制作:单丹丹
鸣谢: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辽宁省军区鞍山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第79集团军某旅装步五连
图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辽宁省军区鞍山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