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687条!网约车上的留言本,看到哪条你哭了?

“能打扰您一下吗?
我这有个本
想让每个乘客在上面留句话
写什么都行
你们也可以随便看看”

今年6月19日,北京的网约车师傅王岩开着新买的二手车开始接单,发出第一个“求留言”的邀请。4个多月过去,车里已经攒了三个本,记下1687名乘客的留言。央视新闻《相对论》将所有留言录入数据分析工具发现,“平安”“生活”“健康”“希望“司机”是留言本里依次出现频率最高的五个词。

翻开留言本,有的是四个大字,占据了一页,有的配上卡通形象,有的密密麻麻两页纸……一些纸页已经脱落,被一张张夹在一起。

△“疫情印记” 主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金句不断”主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记录和许愿”主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留言


王岩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人,种过地、摆过摊。2015年到北京后给几个老板开过车。10月30日清晨,央视新闻《相对论》来到王岩在通州的合租屋楼下,看着他接了当天的第一单。一上午,本子上又多了四段留言。午休时,记者庄胜春坐上这辆“解忧网约车”,和王岩聊起留言背后的故事和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20年6月19日是乘客在王岩的留言本上写下第一篇内容的日子。这个本子,王岩本打算记账用。写第一篇留言的是个小伙子,当时坐他的车去政府。“我一想,去政府的人写字应该好看,就请他帮我写两个字,开个本,小伙子答应了。等他下车后我一看,写得挺好。”王岩说。


这名乘客在本子上工整地写下很有诗意的一句话:“外面狂风暴雨,打开伞就变成晴天了”。有了第一个人写,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一直写到现在,王岩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写留言。


△留言本上留下的第一篇文字


被问起会不会被乘客拒绝时,王岩表示被拒绝的时候不算多,乘客们都是翻着看着,愿意写两句。

一天深夜,王岩拉了一个拼车单,车上坐了三名乘客,其中两名女孩坐在后排,副驾驶坐了一个小伙子。小伙子翻了翻车上的留言本,调侃王岩,“师傅,不像啊!你这身材,这么文艺吗?”

“特别逗!我当时就和他说,可能师傅我这身材是有点五大三粗,但没准儿心里装了一个‘小姑娘’呢?”王岩笑着回忆,当时坐在后排的两个女孩也哈哈大笑。那次,留言本上留下四个字:一夜暴富。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一次王岩送一个年轻人去北四环方向。俩人一路上聊天很愉快,很快到了目的地,王岩把他送下车后,看到他在留言本上写了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当时真是应了自己的心情。我来北京有五年了,有收获,也有失意。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我的心态是不一样的。”王岩感慨,这两句有深意的诗,印在他的心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年春节假期刚过,王岩就从家乡出发返回北京。当时全国还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王岩所属的网约车公司组织了“免费送医护”活动,公司承担相关费用。活动发起后,王岩报了名。

“这个活动让我很感动,我们当时去的是地坛医院和右安门医院。那时人们提到‘医院’俩字心里都发毛。”王岩说,但能送医护人员就觉得很温暖。

有一名地坛医院的医生,连续4次都搭乘王岩的车,两个人在车上有说有笑,聊得很开心。“那会天气冷,医生要抢救生命,总不能让人家在外面冻两个小时打不上车吧。”

△留言本上的留言


“集齐七本,万一能召唤......”


留言本里,聚集着五湖四海的人们:

有法国女孩留言说,在中国旅游,打网约车是不错的选择;

有台湾同胞写道,我骄傲于我的祖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有想要相亲的98年女孩,执意要在留言本上留下自己的微信号;
房产中介也在本子上留下了电话:“打个广告,行不?”

还有位年轻人带着爷爷去机场,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走失后在北京找到。他们坐在王岩的车上,在留言本里写下:千里寻亲之旅,感谢各位热心人,民警、酒店工作人员、路人,愿好人一生平安

每当一个乘客下车,王岩完成一单任务时,他就拿起留言本看他们都写了什么。有的乘客心情低落、情绪不佳地上车,下车时却合不拢嘴;有的乘客高兴地上车,看了留言本后却看哭了。“下去一个乘客,我就看一个,遇到看哭了的乘客我最害怕,还得哄。

刚开始让乘客写留言,王岩特别期待,他不知道大家会写什么,心里就会设想。有时等红灯时就会琢磨乘客准备写点啥内容,这种期待感让王岩上瘾。

写满留言的本子,王岩只把它带回过出租屋一次。“因为我发现吃饭的时候看着本子就会咧着嘴笑,没事就想翻翻,后来就不带了,还是得专心吃饭,要不然怕吃不进去。”王岩笑说。

留言本上的每个字和其背后的故事,王岩都记得格外清楚,外人看到的仅是本子上各种笔迹的文字,但对他来说,每个字的背后都是人。“留言本会继续写下去的,一直写,直到我不干这份工作了。先集齐七本不一样的颜色,给它们放在一起,万一能召唤一条神龙出来呢?”


△留言本上的留言


“北京,这就算没白来”


今年是王岩来北京的第五个年头,33岁的他还没有成家,和室友合租在通州三元村。在这之前,关于这些留言本他没发过朋友圈,他想着留下点什么,让自己没白来北京。

采访前一晚,王岩把要接受央视采访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在电话那头有点紧张,一直问儿子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关于留言本,王岩没有告诉过妈妈。妈妈知道后,他准备给她留一本。“留言里能看到每个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触很不一样,特别好。”


△留言本上的留言


身为“北漂”一族的王岩,工作时接送的大多数乘客也是“北漂”。在留言本上,随意一翻就能看到很多人说自己来北京的时间,中间有无奈、心酸,也有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

对于未来是走是留,王岩表示顺其自然。“再打拼几年,年龄大一点,可能就回老家了。现在先干着,走一步看一步,把自己先做好了。要不自己都没做好,怎么要求以后的生活会对你更好?哪怕在北京是个过客,那也要让人看到自己没白来。”

王岩的很多朋友也在北京生活,他们的态度和王岩相反,“有些朋友就觉得既然来了就不能走,得想办法多赚点钱。哪怕不在北京,在周边生活也可以,要让未来的孩子过得好一些。”对此,王岩不反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乘客,遇到不同的人,同时工作赚了些钱,还有留言本这个快乐源泉,王岩认为这些足够证明自己没有白来这座城市。


△留言本上的留言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综合自央视新闻《相对论》


监制/王姗姗 陈忆多 张鸥
制片人/庄胜春 汪洁
记者/庄胜春
编导/王剑峰 王子桐 单楚玉 
摄像/王剑峰 黄鑫
编辑/单楚玉 张娅喃
视觉/于江
统筹/纪方 
视频剪辑/王子桐 何毅 夏婷婷


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