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90岁老人的回忆,值得每个人知道!

点蓝色字关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90岁的刘兴诗是一位地质学家、科普作家,《少年徐霞客游记》的作者。

近日,一段老人回忆83年前撤离南京时的视频,看哭无数人。老人讲述过程中多次落泪,很多网友留言“边看边哭,心都在痛”。这段珍贵的回忆,也让更多网友写下“这个必须热搜!让更多人看到!”

点击视频,听刘兴诗教授的完整讲述↓


敌人快到南京了”


1931年,刘兴诗出生在湖北武汉,6岁前一直在江苏南京生活。

1937年,在南京五台山小学读一年级的刘兴诗回家后,看到父母在收拾东西,神情慌张。

“那一天我爸回到家,很着急,跟我妈讲赶快走,一分钟也不要待。敌人还没到南京,但是快了。”


刘兴诗家中有一位照顾起居的保姆,他们想带她一起走。

“我怎么能走,我是南京人,我要回家。”保姆毅然决定不离开。刘兴诗的父亲只能抓了好些银元塞给她,叮嘱她千万不要在城里,“能走多远是多远!”送走了保姆,刘兴诗一家跑向码头。


“船舱里人压着人,

一路撤离到重庆”


“那时候南京全乱了!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跑,就是下关轮船码头那个方向。”


一家人跑到江边码头,放眼望去,大船小船布满整个江面,有的立在码头边,有的已经到了江心。


“不要船票了,谁能爬上去谁就走。”老人回忆当时的场景,“好在我父亲和民生轮船公司的老板卢作孚是好朋友,他指定了一艘轮船,我很感谢这个船,民贵号,船长派水手把我们一家人带上船,就走了。”

“船上没有卧铺,所有人就往里面爬,甲板上、船舱里全是人。”


刘兴诗和家人相拥而睡。“我记不清是第一天还是第二天,船上的水手突然大喊,让我们全部进船舱的房间里。”


一时间,甲板上的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一窝蜂涌进船舱。


老人说,当时房间里挤满了人,一层人压着一层人。“压得下面小孩哇哇哭。”



鬼子的飞机来了,这时躲在船舱里的人,听到一阵机枪子弹打在轮船钢板上“当当当”的响声。


“我们运气好,就这样一路撤退到了重庆。”90岁的刘兴诗哽咽回忆,眼圈泛红。


“这个小妹妹如果还在

今天也是儿孙满堂......”


刘兴诗后来的同班同学吴昌宁,却没有他这般幸运。


当年只有4岁的吴昌宁,被母亲抱着挤上了一辆汽车。他看到整个路上全是打坏的车辆,全是难民。当时路的两侧挤满了人,山坡上也全是人,就连水田里也是人,踩着水跑,都在逃。


“路上还有很多被父母‘扔掉’的小孩。没法带或者和父母挤散了。”老人缓缓说道,“大孩子、小孩子都有,哭的哭,叫的叫。”


“他(吴昌宁)亲眼看到个小妹妹在地上爬,边爬边喊妈妈,她的妈妈就在前面,妈妈想回头抱这个女儿。但是被很多人挤着,回不来,两边人把她拽着说这个孩子不能要了,否则全家都得死。”



“这个孩子一直在喊妈妈”老人说到这里,泪水顺着眼角流了下来,不由自主开始抽泣。


“(最后)没有了。”老人泣不成声,哽咽地说出这三个让人痛心的字。



“这个小妹妹如果还在,今天和我们年龄一样,也是儿孙满堂......”


吴昌宁跟他的妈妈讲,“我能走,不要扔掉我。”就这样,4岁的吴昌宁和母亲一起,从南京走到安徽的芜湖。



“我们有一支部队,在后面死死地顶住,保护了他们。如果没有这支部队,全完了!”


△南京大屠杀真实影像

“学会恨,也学会爱

就是100岁也愿意奉献一切”


“现在说‘南京大屠杀’杀了我们30万人,绝对不止!”刘兴诗老人说,“鬼子在城里杀了30万人,还没有进南京的时候就开始杀了。我们逃出来,他们一路上还在追杀。这个仇恨,能够忘记吗?

那时候的孩子大多都想赶快长大,奔赴战场。因为“恨,说不出的恨!”刘兴诗咬牙切齿回忆。



“我们从小就学会了一个字,恨!”

“我们从小也学会了另一个字,爱!”



老人面对镜头,发出最真挚的声音:“爱国家、爱人民。我愿意把一切一切都拿出来,哪怕我90岁、100岁,也要这么做,这是应该的。”


网友:泪目!勿忘国耻

吾辈当自强


老人的落泪回忆

众多网友边看边哭

“太痛了!吾辈当自强

“南京!南京!83年,不敢忘,不能忘!”

“不曾经历,但永远不会忘记”




愿战争之火长弭

和平之花常开

     
勿忘南京!珍爱和平!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综合自@梨视频、网友评论等

更多新闻


监制/李浙  主编/马文佳

编辑/张娅喃 


 勿忘历史,吾辈自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