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的宝藏》: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传播

CCTV电视剧 2020-09-21

中国的宝藏



如果只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如何才能既全面又不失特质?这就是短短6集、每集25分钟的《中国的宝藏》面对海内外观众需要完成的任务。



《中国的宝藏》从艺术藏品出发,探寻它们的艺术品格,寻找它们的精神气质,并在生机勃勃的现代生活里找到它们延续的脉络,向世界观众展现了一个古老又现代、传承又创新的活力大国。


破题:艺术与宝藏

想要了解一个国家必须先了解它的历史,文物是承载历史的重要物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在绵延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艺术藏品,这些宝物平日深藏于博物馆,不要说西方的观众,就连本国观众也难得一见。《中国的宝藏》从揭开它们的面纱、满足好奇心开始去寻找这个国家的文化肌理。



这部系列纪录片一共六集,分别选择了家族与婚姻、宗教、文字、科技、商业与贸易六个不同的、具有明显人类学倾向的议题。每一集里,影片首先向观众介绍一件博物馆馆藏的珍品,介绍它的工艺、用途和文化意义等。在北京、上海、苏州、沈阳、西安、长沙等多地博物馆,我们领略了西周大克鼎、清朝万工轿、《万岁通天贴》、赵孟頫的书画作品、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景德镇窑青花瓜竹葡萄纹菱口盘、兵马俑、顾绣等多件精美的藏品。



影像记录了宝物的收藏与展出方式,介绍了年代、工艺、用途、特征等重要信息,为观众理解提示了要点。第四集《中国制造》介绍了一件精美的景德镇陶瓷工艺品,观众在近距离观赏了这件青花瓜竹葡萄纹菱口盘后了解到,它的尺寸与图案都与一般的不同,是专为伊斯兰地区定制的产品。同时,数字技术、动画手法的运用,也为影像的细致呈现与观赏提供了帮助。



从呈现、品味到欣赏、解读,这些古老又珍贵的物件从博物馆的库房深处走到镜头前,为观众打开了了解这个国度的一扇大门。



视角:历史与今天

如果说历史是一个国度的筋骨,当下是它的面貌,那么连接历史与今天的则是它的精神气质——文化。从文物里了解历史的中国,再从历史走到今天,探索中国的精神气质是影片的叙事策略。领略了馆藏珍品的风采,我们了解了一种艺术或工艺,知晓了它的实用功能及文化意义,接下来更需要在当代生活中去寻找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集《家族与祖先》一开始,主持人阿拉斯泰尔·苏克走进了上海博物馆,带领观众领略了馆藏珍品大克鼎的风貌。之后,为了寻找这种祭祖器皿在今天中国的使用及文化传承,他来到正在进行祭祖事宜的廖家宗祠,并参与到这个家庭的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过程,并与家族成员交流,阿拉斯泰尔·苏克知晓了这种传统在于维系一个大家族的精神纽带意义。



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呈现传统文化的延续,影片更展现出一个现代与传统并存、包容又创新的当代中国图景。鸣皋从美国大学毕业,但深深认同并积极参与家族的祭祖传统;延续了44代800年的廖家族谱首次写入了鸣皋母亲和外婆的名字。在第二部分,一对年轻人在婚礼仪式中加入唐代婚礼礼仪——却扇,使得整个仪式充满了“后现代的意味”。可以看出,当今的中国并不拘泥于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而是主动地理解、传承传统文化,并勇于开拓创新。



从古代到当代,从器物到文化,从传统到传承和发展,以这样的方式巧妙的串联起物质与精神、文物与科技、古人与今人、传统与现代等二元话题。



立足:西方与东方

整部纪录片从第一人称视角出发去讲述,这个“我”的角色由主持人阿拉斯泰尔·苏克扮演。跨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是选取介于两种文化之间的立足点,通过这个立足点,去链接两种文化的特质,超文化自身界限。



阿拉斯泰尔·苏克的西方面孔、成长背景、语句陈述、自身经历与观点的带入使得西方观众较容易获得认同感。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职业记者和艺术评论家,阿拉斯泰尔·苏克又不仅仅是以“他者”猎奇的目光来看待“异域”文化,对这些藏品富有诗意的描述、对文化意蕴的敏锐洞察、与博物馆专家们的深度对话,使影片都超越了东西方二元对立的立场,并融合贯通两种文化,在人类艺术瑰宝的视野中去探索其价值,无论是对西方还是本国观众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第五集《科技的艺术》里,阿拉斯泰尔·苏克谈及了他在欣赏《夏景山口待渡图》时与西方绘画不同的感受——西方绘画是从一个视点去观赏一幅作品,而这幅作品跟随着画卷的展视点不断发生变化,眼前的景物也不断的变化。同时他还谈到观赏画卷的感受,“超凡的愉悦、宁静、和谐”,这样的比较视野与专业的赏析,让影片在跨文化传播中更具专业性和文化品味。


另外,值得借鉴的是,我们在片尾字幕中看到,整部系列纪录片全部撰稿都由阿拉斯泰尔·苏克完成,由此保证了它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格局:国际与全球

《中国的宝藏》的制作特色得益于它的制作方式,央视纪录国际传媒与BBC世界新闻频道(BBC World News) 、英国野马制作公司(Mustang Films)以合拍、合作的方式进行,中英合拍团队一起合作超过一年。在双方工作人员长时间的磨合、交流、碰撞之下,完成了这部纪录影像作品。



双方人员成长于不同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差异必然反映在创作意识中。从文化角度看,当一种文化于另一种发生交互作用时,该文化中进入此作用的部分必然会在与他者显出的关联中发生意义重组。也就是说,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有益于打开创作思路、迸发新的创作火花、开拓创作格局,必然会实现单一文化背景下创作不能企及的效果与意义。


早年间,《望长城》等纪录片开启了我国主流媒体与国际知名媒体合作的新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体制、不同理念的碰撞为我国纪录片史留下了程碑式的作品。今天,《中国的宝藏》同样以高规格的制作水准为观众呈现了又一精品力作。



在传播格局上,电视和新媒体联手形成全媒体的传播模式。世界新闻频道以周播的频次,连续六周播出,每个周末都安排不同时段重播三次,照顾了亚洲、欧洲、美洲等不同地区国家观众收看的时段,以最优化的排播方式达到最大效率的收视效果。同时,BBC.com网站上也上线了《中国的宝藏》6条精华短视频,以适应新媒体的播出形式供网民点播观看。另外,艺术评论家、主持人阿拉斯泰尔·苏克在BBC Culture网络文化专栏上发表了他到浙江良渚拍摄的体验和感受,以其个人文化影响力继续发酵着影片影响力。全媒体的传播模式、多形式的传播文本,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宝藏》的传播效果。



评论员:谢寒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