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剧评 |《追光的日子》:探索成长之路 感受成长之美
点击“CCTV电视剧” 订阅哦!
电视剧《追光的日子》今日在总台综合频道(CCTV-1)首播收官,也恰逢高考学子们陆续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学子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虽然本剧以讲述备战高考为主线,却通过呈现几个家庭遇到的不同的问题,表达了“人人都可成才,人人皆灿烂”的价值观,启迪师生、家长以包容之心、长远之见规划学子们的人生。
让“成长”成为生命的“主旋律”,这是本剧突出的亮点。
浮现问题,找出解决之道,这是本剧发人深省的地方。
以共情为锚
共同穿越“黑色隧道”
好老师有多种类型,他们对于学生的榜样、激励作用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类似剧中李主任那种雷厉风行、不苟言笑的严师为多。
由郭京飞饰演的教师郝楠却有与学生共情的能力。
郝楠恰如谐音“好难”,他有自己的现实难题要破解,但他把自己的“难”化成了学生成长的“营养液”,也进一步唤醒了师生间彼此的“共情”。
剧中问题学生的难题虽形式各异,但基本特点都是“被迷茫包围、困在原地”。
物质上的匮乏、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生活中的意外、父母对于孩子心灵的漠视都可能将青春期的孩子抛弃在“孤岛”之上。
正如本剧编创者所说:“就像跑在一个黑暗的隧道中,眼前的亮光时不时会变得模糊甚至消失。大家相互扶持和引导,最终跑出隧道的刹那,终会收获真正的灿烂。”
《追光的日子》很少说教,而是通过各种细节的处理来解决亲情、师生情、同学情遇到的困惑,引发观众的共鸣。
以解锁为要
扫清多重成长障碍
成长不是某个年龄阶段的成长,而是以整个生命历程作为考量对象,终极目标是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
因为曾经的“失误”导致一名学生悲剧发生,这让教师郝楠离职并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灵枷锁。
他的解锁人首推当年的同事、现在青云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白洁。
是白洁的不离不弃,更是14班不断成长起来的少年们的持续滋养,才使他彻底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追光的日子》经由“问题学生”的群像,经由他们所置身的迷茫困惑,折射一些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的存在。
不爱学习是“问题学生”最表层的现象,他们的“问题”更多时候是家庭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的结果。
而教师郝楠,则是14班全体同学的解锁人。
有个不靠谱、爱喝酒、总添乱的爹的任真;被精神状态不稳定抑郁的母亲笼罩的高远;寄居在叔叔家的留守少年贾坤等。
郝楠需要逐一解锁的不仅是14班这些孩子闭锁的心灵,同时还要和不同的家长沟通,解开背景不同的家庭加在孩子身上的重重枷锁,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心灵的力量是强大的,一旦解锁后,他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的“逆袭人生”。
以个性化为本
重新定义成功标准
什么是成功?成功不仅仅是获得权、钱、名、利。
人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充满起起落落的变数,成功不仅仅是成为父母期待的人、不仅仅是考上名校。
剧中教师郝楠帮助同学们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确定目标,在锁定目标的同时不断超越自己,他们各有所长、各有千秋,这算不算成功?
任真考上了医科大名校,吴凯成为平面设计师,高远成为飞行员,夏凡选择外语专业,赵晓晓回到母校任教,贾坤成为学有专长的技术人员,王放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企业……
这部聚焦高考的电视剧,以独特的影像风格,以五味杂陈的生活图景,引发了观众多层面的共鸣和反思。
“高三这场人生预演在生命中的价值是什么?”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
“父母和老师在孩子成长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些常说常新的话题也再次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郝楠老师并不是好老师的唯一标准,但他所觉悟到的,“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却应该是教育工作者应该牢记于心、践行于行的基本原则。
剧中不管是老师、问题学生、还是学生背后的家长、家庭关系,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剧集以写实青春的质感底色,直击关于教育真谛的探讨,为青春剧在创作视野和立意格局上拓展了新的空间。
评论员 张文娟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副教授
更多精彩央视剧评点击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珺
责 编丨罗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