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软环境】提升“软环境” 构筑“硬支撑”,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长春新区服务品牌!

2017-09-21 新文化报

点上方蓝字,关注新文化报,吉林省最权威微信资讯平台

新闻线索提供,内容质量反馈 请加微信: 18946613385


软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执政能力、干部作风、人文底蕴和社会风气。


长春新区作为全省振兴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始终把打造一流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关键抓手,坚持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把“软环境”作为“硬指标”,以软环境的大提升促进新区的大发展


2016年,长春新区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双破千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超百亿,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截至6月末:

  •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1亿元,同比增长8.1%;

  •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393.6亿元,同比增长11.7%;

  • 固定资产投资按核定,完成245.6亿元,同比增长15.1%;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41亿元,同比增长24%;

  • 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705户,总数达到22522户。


1做好权限承接与下放实现发展“零障碍”


2016年8月,长春市政府向新区下放了第一批55项市级行政管理权限,新区已按要求全部承接落实到位;今年6月,市政府向新区下放第二批2064项市级管理权限,至此,市级行政权力下放工作基本完成,涉及规划、土地、建设、环保等各相关部门的审批事项,再不用跑市进省,在新区就能全部解决,实现发展的“零障碍”“零门槛”


一是研究落实权限承接工作。


制定了《关于承接市级行政管理权限的实施方案》,明确从“接、放、管、服”4个环节,扎实推进此项工作,在优化细化机构职能、加强专业人员配备、提高服务能力水平等方面,全面加强落实,防止权力运行出现脱节、缺位等情况,确保市级管理权限能够“接得住、用得好”。


二是进一步理顺机制、加强监管。


结合权限的承接和再下放,对新区和各开发区进一步理顺关系、划分事权,明确好哪些事在新区办、哪些事在开发区办,坚决杜绝“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现象的发生。


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执法谁监管”的原则,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权力、责任两个清单,做到权责统一、放管结合、规范有序。


三是积极推进审批改革。


结合权限承接与再下放,积极探索推进项目审批改革,在充分借鉴广州、青岛等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省内率先出台了《建筑施工许可管理实施细则》,项目建设可分基坑及基础工程、地下室工程、主体工程三个阶段分段办理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间从原来取得绿证后至少32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使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再次提速,推动项目建设效率大幅提高,2017年,新区拟开工项目423个,目前开工数已超过400个,开工率达到95%以上;华为大数据中心作为新区的重点项目,从落位到开工建设仅用28天,创造了全省最高的审批效率



2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形成政策洼地效应


以政策支持作为长春新区加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完善、落实相关政策,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


新区获批后,吉林省委、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分别出台了相关意见,支持长春新区创新发展。


结合省市支持政策,长春新区研究制定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集聚等6方面7个专项政策,共104条,明确建立总规模25亿元的扶持资金,建立了扶持力度较大、含金量较高、可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扶持体系,并不断健全完善。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设立扶持资金10亿元;对新入区项目,最高给予5000万元投资补助;对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投资补助


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方面,设立扶持资金10亿元;对新落户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两年内实现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业务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进驻东北亚国际物流园区、东北亚航空物流园2A、3A、4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一次性分别给予10万、20万、30万的运营补助


三是确保各类政策兑现。


严格落实守信践诺机制,对承诺的支持政策,按照建设进度、投资强度、投产达产、产值税收等主要指标,及时足额兑现,确保说了就办、办就办好,打造长春新区的诚信品牌。


通过各类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兑现,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新区签约落位重大项目70个,谋划包装项目200个;今年上半年,新引进各类项目54个,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3个,储备包装优质项目67个;中能东道新能源汽车、亚泰医药产业园、泰山体育文化、温德克通航制造、普仁国际医疗健康基地、博世起发电机、江苏无人机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位。



3加强科技金融保障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通过创新科研、金融服务形式,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新区对各类研发要素和金融资本的集聚能力,不断增加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大科技支持力度。


设立总规模5亿元科技创新发展扶持资金;重点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科技攻关计划”“院地合作计划”等区级科技计划,以无偿资助、股权投入等方式,对各类计划给予对应方式和金额的支持,最高达到1000万元


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已累计引进高水平研发项目62个,北湖科技园一期入驻企业达到140户;省市科技大市场入库科技成果20671项,全区技术交易额达16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4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71户;中俄、中白国际合作产业园累计孵化高科技企业47家,年产值达到10亿元长春新区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二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设立5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池,重点支持开发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撬动银行为新区科技型企业投放5亿元信贷资金;企业以上市为目的进行股份制改造,完成后给予一次性20万元补助;实现新三板挂牌的,给予一次性80万元补助。


截至今年上半年,科技金融中心已累计发放科技小额贷款1.6亿元,13家银行通过融资平台为区内企业新增贷款2.8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已达22户,在全市开发区居首,储备上市企业70余家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


科技创新服务网正式开通,在省内率先推出科技“创新券”,每年设立2000万专项资金,免费向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发放,企业用创新券可以向中介机构购买检验检测、专利代理、高企认定、上市辅导等服务,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了创新活力。


目前,新区创新券平台已有中介服务机构120余家,运行4个月,交易额达462.1万元,促成高企、小巨人企业、知识产权申报量同比增长1.4倍。


4推进人才试验区建设提升人才支撑能力


通过平台聚才、产业引才、政策惠才、改革纳才、服务留才,不断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新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研究制定了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长白慧谷”英才计划暂行办法等支持政策,对入选的海外高端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通过无偿资助和协商入股相结合的方式,给予50万至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和最高5000万元的股权支持,并在办公用房、人才公寓、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


  • 对符合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企业新引进的优秀人才,3年内给予每人每年最高6万元生活补贴;


  • 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及实施“天使计划”,扶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


通过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自2011年以来,共评选了6批“长白慧谷”英才,入选104个人才项目,包括7名海外高端领军人才,1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7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9名高技能人才,部分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区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000余人,其中吉林籍返乡创业人才300多人。



二是积极搭建引才聚才平台。


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海外创业等平台吸引高端人才,仅北湖科技园一期就累计吸引了1000余名高端人才入驻;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303位海外留学人员,其中博士170余人,领办创办了220家高技术企业,注册资金达8亿元;全国第11家、东北首家“侨梦苑”落户长春新区,这是重要的国家示范性侨商产业集聚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借助这一品牌优势,与欧美精英创业家协会等5家海外专业协会签订了人才合作协议,重点引进一批海外归国创新创业人才。


三是成功承办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


来自亚太、欧洲、东亚、美东、美西五大赛区25个国家的374个双创项目进行角逐,涉及健康与文化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等领域,其中,60个项目来到长春参加决赛。


新区专门设立5000万元大赛创业基金,对落位项目,提供80万至200万元的扶持资金,对获得大赛三等奖以上并落位新区的人才,符合条件的,直接列为“吉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人选,享受相关政策。


目前,已有世界知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团队的AR/VR项目、皮肤再生水凝胶等6个高科技项目签约落位新区,还有10余个项目正在深入洽谈


5深化综合服务改革全面提升服务效率


全面推进“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改革,深化项目和企业包保服务,不断增强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一门式、一张网”改革。


利用不到30天的时间,完成新区和各开发区5个自然人办事大厅临时选址建设,实现了各乡镇街道办事大厅“一门式、一张网”的全覆盖,并在开工建设、购置设备的同时,对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业务承接,确保办事大厅能够快速平稳运行。


在此基础上,把各种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到一个大厅、一个窗口办理,逐步规范流程,提高审批效率50%以上


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开通了网上办事大厅和手机办事大厅,与实体大厅深度融合,加快政务信息共享共用,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二是加大重大项目服务力度。


深入实施重大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了包保领导、包保部门及责任人,从洽谈、签约、落位、开工建设,直至达产达效,全程包保,一包到底,及时协调解决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征拆、要素保障、资金问题等制约瓶颈。


成立重大项目专项工作组,和投资方捆绑在一起,双方变成一个团队,共同研究设计方案、项目公司成立、产业基金组建等相关问题,加快项目引进落位,中能东道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从初步接触到签约落位仅用6天时间,真正体现了新区速度。


设立软环境项目建设监督员,从春季开始设置专人分片包干,每周踏查施工现场,通过向企业发放软环境项目建设服务监督卡,实地实时了解最新进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建立起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桥梁,推进项目顺利施工建设。



三是加强重点企业服务。


实施处级干部包保服务重点企业工作制,目前已确定2批服务对象,选派51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对区内111户重点企业开展包保服务,对企业提出的诉求高效及时办结。新区主要领导定期召开区内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们对加强企业服务、加快新区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四是深入走访百户企业。


为全面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从8月末开始,由新区软环境办会同党办、纪工委、发改与工信局、新闻中心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检查组,正式深入驻区企业开展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督导检查暨明察暗访活动


此次走访范围为新区内100户已落位的在建企业和投产运营企业,检查组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当天走访对象。走访每户,检查组都分别与企业负责人和企业相关部门人员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生产和经营情况,了解各开发区和新区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服务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所遇问题,征求企业对新区发展的意见及建议,搜集涉软问题线索,并调查核实,受到企业好评。截至9月18日,检查组已走访55户企业


此外,长春新区还在加强集中整治、坚持文明执法、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全面加大工作力度,用“工匠精神”去造就“软环境”,努力在新区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聚才集智的人才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长春新区服务品牌


省软环境办欢迎举报问题线索

省软环境办欢迎广大群众积极踊跃向各级软环境办举报问题线索。

全省统一举报电话:12342。

网上举报:登录吉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吉林省软环境建设之窗”,点击“投诉举报”专栏。

微信举报:关注“吉林软环境”公众号,点击“投诉举报”专栏。

关注新文化报微信,点击“软环境”也可举报




热点新闻

家长注意:慎给孩子吃这个!1岁女童突然窒息

男人说:我离了婚能找18岁的,你却只能嫁80岁的!女人的回答绝了!

监控曝光:保姆偷喝女主人母乳!"我贫血,需要补一补……"网友炸了!

哈哈哈!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里竟藏着这么多秘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