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幼儿园性侵一路写到大学生博士生被性侵,心都绝望了!

2018-01-19 搜狐新闻客户端

点击上方 蓝字  ▲  关注订阅 搜狐新闻客户端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自古以来,老师一直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而校园作为知识学习,心灵成长的地方,更应该是一方净土。然而,一直以来,在校园里发生了这么多令人胆战心惊的事,我们还敢去笃信老师的神圣,还敢把孩子送到校园而安心离开吗?



幼儿园阶段性侵幼童、殴打幼童;中学阶段教师性侵学生的案例都不在少数,这些事件看着令人发指,令人作呕。他们都是孩子,还不懂事,希望个别老师手下留情,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增加监管力度,更要求家长也多多操心吧。多方着力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可是大学阶段,这类事件还是频频发生,甚至都发生在年龄将近30岁的博士身上,作案人员现身于年龄五六十的教授身上。真是令人不得不感慨世态炎凉,良知和道德还有吗?


2017年底,有学生爆料南昌大学教授性侵学生案件,这事刚过去不久,2018年的第一天,微博上的又一条爆料新闻让网友炸锅了。


1、北航博导性侵女学生,事后想用钱封口


北航女博士罗茜茜在12年之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文,实名举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当天,陈小武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回应称,其没有做过违法乱纪的事。


1月2日,罗茜茜再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文,例举证词、录音,以及第三方佐证怀孕女生的存在等证据,“隔空”质问:“这已经是很强的证据链了。你还敢说自己没有违法乱纪?”


北航,这个坐落在北京的著名学府,博士生导师陈小武,这座学府中文化水平最高层次的男人,被昔日的女弟子实名举报性侵,却还在矢口否认。据爆料,12年间,这位博士生导师前后骚扰至少7名女弟子,甚至还有过女生怀孕用钱封口的劣迹,但是如果没有罗茜茜的举报,或许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如此著名的学府,为什么会容忍这位“叫兽”逍遥12年?



这起丑闻还在进一步调查中。目前来看,证据确凿,涉事教授已被停职,只等待法律的审判。


2、女博导干涉男博士感情和私生活,让学生半夜陪聊


最近,一则关于“西交在读博士溺亡”的消息又被热议。溺亡博士杨宝德女友曾在微博上发长文,声讨其博士生导师周某是酿成此悲剧的罪魁祸首,并贴出二人聊天记录作证。



杨宝德的女友认为男友的自杀与他的博士生导师周某有很大的关系:“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作出了轻生的行为。”


中青报17日文章指出,除了陪吃饭、挡酒以外,杨宝德与其导师的聊天记录显示,周教授对杨宝德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还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



二人聊天记录显示,杨宝德经常被要求早上去停车场接送她去办公室,拎包送水;中午给她买饭,陪她吃饭(有时候即使杨已经买好饭在吃也得去),白天陪她逛超市。周某还在对话中叫杨宝德“臭小子”。


聊天记录截图(图片均来自 @追寻杨宝德新)


杨宝德周五晚去周某家打扫卫生,给她擦车洗车,陪她出去应酬,酒桌上被要求给她挡酒,喝醉后还得陪她打麻将。




甚至连上课的衣着也要杨宝德来评价,还称“记得你最喜欢这件外套”。



杨宝德女友还表示,博导过分干预学生私生活。硬性规定杨宝德中午不准睡觉,晚上十二点之前随时待命。经常在十点之后找杨聊各种与学术无关的琐事。更有甚者,在晚上一两点还给她的其他学生发‘小可爱、小宝贝’之类的话,吓的学生天天哭。”


聊天记录显示,周某还发微信“评论”杨宝德女友,称二人不合适。



文章最后表示:“博士本该是国家培养的尖端人才,本该畅游于学术的浩瀚海洋,不断探究世界的真谛。然而,在这里,却成了一个打杂拎包的苦力。人格侮辱、尊严践踏、学术无果、出国无望,当所有的一切都压在一个诚实、善良、乐于助人且正直的博士身上,他对世界的绝望可想而知。”


3、我们从幼儿园性侵一路写到大学生博士生被性侵,心都绝望了!


前两个新闻,很明显教授变成了叫兽,性侵举动都被搬出了证据,据报道甚至有女学生怀孕。我们从幼儿园性侵一路写到大学生博士生被性侵,心都绝望了!姑娘们,男同学们,学位和身体被凌辱侵犯相比较,孰重孰轻?我们说立法也好,我们说体制也罢,但是一旦恶性发生在某个个体身上,都变成了无法言说的无解之谜。


西安交大男博士一事,导师的行为举止其实已经越界,如果杨宝德不死,按照有些网友猜测的发展趋势,也许会走向性骚扰。毕竟在聊天记录中,也看到了一些令人不适的蛛丝马迹。 


在过往的新闻事件中,我们多少都会看到听到过,也许也亲身感受过。我们庆幸自己在最单纯最脆弱的年纪,在还不懂怎么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时候,没有遇到过罪恶,否则,我们自己也许都不能确定我们会比南昌大学学生、北航的女博士或者西安交大的男博士处理地更恰当。




毕竟,读书的时候,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处理师生关系。当我们把老师作为最崇高的唯一正确的主宰时,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感受不舒服时,我们应该找谁去说,我们应该怎样拒绝?怎样抗争?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


也许对有些社会人而言,我们这种迂腐清高不善周旋不会逢场作做戏的品行,注定了无法在社会生存,可是,这么多年的学术教育,有哪一本书、哪一个老师教我们厚黑哲学了?教我们人情世故了?


4、让我们冷静地谈谈师生权界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阿克顿勋爵的名言在学术圈同样适用。导师可以利用手中权力对异性学生实施性骚扰,也可以让学生做卫生、擦车、陪逛街、半夜陪聊。像其他领域的权力滥用者一样,导师不需要留下“逼迫”的证据,学生自会揣摩每句话的深浅。当“不会拒绝人”的杨宝德们遇上使唤人不知节制的导师,他们就会沦入有苦难言的境地。


师生之间的人身依附,超越了正常的教与学关系,是畸形的、有害的。学生承担了与学业无干的琐事,当然会影响科研。而导师干预学生的私生活、占据学生的私人时间,也会让自己无意间背负难以承受的道德重担。就拿杨宝德事件来说,那位周姓导师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作茧自缚,事后怎能轻易撇清?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仅依赖导师的自觉自愿,更不能依赖学生的“八面玲珑”。真正值得信赖的,还是制度。首要的,便是保障学生“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是更换导师的权利。杨宝德与导师关系不睦,却从来没考虑过换导师,只因为“学院里面很多老师都是同一个学科带头人的学生,申请换导师,也没人敢收。”由此可见学术近亲繁殖的弊端。


在现实中,很多学校被人情关系笼罩,换导师成为得罪人的事。学生怕得罪人而不敢提,其他导师怕得罪人而不敢收。这些都禁锢了学生向非正常师生关系说不的空间,压抑、愤懑的情绪只能在封闭的人际关系中不断发酵,直到诱发骇人的变故。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教训:一、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已十分迫切,不能通过指责个体“心理脆弱”来替代制度建设;二、师生关系应该回归学术本位,人身依附、公私不分的状况不可持续。


最后我们希望,如果有一天,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尊严正义和学位面前做出选择时,我们希望每个孩子能够遵循自己的内心———选择尊严!我们更希望,这样的选择,永远不要出现在我们的孩子面前!


文章综合:封面新闻、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虫子的树洞)等,内容有删改。

— End —

推荐阅读

(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