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耗时7年打造,迪士尼「冰雪奇缘」园区最大彩蛋竟是它

方嘉文 爱范儿 2024-01-14
迪士尼幻想工程的魔法
 一个(亚)热带城市开冰雪奇缘园区,代入感稍弱哈哈
当我们上周分享位于香港迪士尼的全球首个《冰雪奇缘》主题园区的抢先体验时,一位读者留下了这个评论。真的,香港是一个到了 11 月平均气温还能达到 25℃ 的城市,要在这里建造一个拥有「冰雪魔法」的世界注定充满挑战。走在「美国小镇大街」上,远处的艾莎冰雪皇宫就像在邀请你去阿伦黛尔所幸在于,向来以「造梦」著称的迪士尼「幻想工程师」团队在长达 7 年的建造中找到了实现方式,并且还将香港的特色,变成这个「魔雪奇缘世界」里其中一个最大的亮点。焦雅欣和邓杜文在「魔雪奇缘世界」通过采访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执行创意总监邓杜文(Michel den Dulk)以及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亚洲)高级监制焦雅欣,我们为大家发掘了鲜为人知的设计细节,一睹沉浸奇妙世界背后的秘密。从「绊脚石」到「灵感宝石」没有冰雪怎么做《冰雪奇缘》世界?其中一个我们肯定要面对的挑战就是创造冰。
邓杜文如此说道。同时他也提醒我们,《冰雪奇缘》第一部中的阿伦黛尔王国其实处于夏天,四处都是绿油油的大树,只有当艾莎的魔法失控了,阿伦黛尔才陷入冰雪寒冬。这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机会来创造「夏雪节(Summer Snow Day)」,意味着我们能在快乐的夏天环境中建造这个世界。
「魔雪奇缘世界」全景照温暖的气候一下就从「绊脚石」变成「灵感宝石」,启发了用于纪念安娜用「真爱之举」拯救了艾莎和阿伦黛尔王国的新节日。讨论迪士尼乐园时,我们常会用类似「高度还原」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乐园。但在我看来,迪士尼乐园最好的地方,并非对故事的「复制」,而是它的「创造」—— 新的故事和丰富的细节,让你走入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故事里的世界。而这个为香港迪士尼园区创造的节日,成为了我们走入《冰雪奇缘》世界的切入时刻,专属于踏入这个园区的人。园区中的「夏雪节」元素当然,这个内容依旧属于 IP 世界的一部分,其他背景设置都必须符合原有世界。我们能看到和电影以及番外统一的小镇建筑,采风自挪威的巴勒斯特朗村庄和卑尔根市 —— 色彩明亮的木建筑,采用了当地特色的不对称设计。阿德尔港畔餐厅不仅采用了不对称设计,其配色也呼应了艾莎和安娜加冕礼的颜色阿伦黛尔城堡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木教堂,一种起源于 12 世纪,工匠用木材来阐述罗马式以岗石为主要材料的建筑风格。问题是,香港常年高温潮湿,外加因临近海洋而咸咸的空气,想用木材可不容易。做电影和乐园的一大区别在于,电影中的实体物件无须留存,但乐园里的东西要能长期保存,它们要经得起风雨,也要经得起宾客的长期触碰。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小镇上看似以木材建造的建筑立面,其实都是用混凝土造的。它们基本上都是由混凝土压制而成,在工厂里由人手雕刻,制模成型,将材料注入其中,然后再以模块式进行安装和涂绘。
焦雅欣跟我们强调,虽然材料选取要因地制宜,但最终成品必须看起来像木材,才符合故事,中间都是需要经历非常漫长和复杂的过程。点缀着整个园区,有艾莎「魔法加持」的冰雪元素,也同样要面对环境挑战。

园区里的冰雪元素譬如阿伦黛尔城堡上的冰雪元素,就不能用树脂,因为它是易燃的,不符合安全标准。
最后,幻想工程团队选用了玻璃来做城堡上的冰雪魔法元素,大大增加了工程难度,因为它们非常易碎,无论是在安装还是制造过程中都是。

艾莎的冰雪皇宫(上)和挪威布里克斯达尔冰川的冰舌(下)。

让人遐想挪威冰川里是否藏着真实的冰雪皇宫不仅建筑难做,「山水」同样刁钻。如果你留心看,会发现园区里的「河水」是蓝色的,就和很多挪威旅游照片里的一样。邓杜文告诉我们,如果只留着清水,它看起来就会像现代的泳池一样。所以幻想工程师决定把水染成蓝色,「增加可信性,让人们能有足够理由去想这是深邃湛蓝的河流」。此外,焦雅欣还指出了河水处理的另一重点:想象一下你在这里有个池塘,那边有个海港,会发生什么事?蚊子。
幻想工程师还在水里添加了氯等化学物质,除了避免蚊虫滋生以外,也可以防止菌类生长,保持环境舒适。一聊到山景设计,邓杜文特别自豪。经过复杂工程设计,并且由人工雕刻精造的人造山好看,但最妙的是,在「魔雪奇缘」的山景中还融入了香港的大屿山。我觉得这是整个项目最棒的成就。
融入园区的大屿山(上)和挪威布里克斯达尔冰川附近的山景(下)和电影不同的是,乐园里的游客可以自由地 360° 体验故事的世界,所以幻想工程师要确保乐园里各个角度的景致都不会「扫兴」。在加州迪士尼乐园建造「汽车总动员」园区时,幻想工程师团队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遮挡着原本在乐园中可见到的外界环境 ——用人造山和汽车尾翼来隔绝外界。假如「魔雪奇缘世界」当初真做了全冰雪主题,翠绿的大屿山也许就成为了要「处理」的元素。而在夏天的主题和其他人造山设计的衬托下,它却成为了整个空间点睛之笔,让园区景观更开阔和深远,也成为了香港园区独有的特色。这是我们第一次成功拥抱乐园以外的景色,将其变成我们故事叙事的一部分。
你只有在这里,才能做到。
迪士尼乐园,何以沉浸?园区还是做得很沉浸的,对吧?
当我在提前体验「魔雪奇缘世界」时,其中一位同行的工作人员和我说起。的确,「沉浸」有点像是 21 世纪娱乐体验的「圣杯」。初诞生的《阿凡达》、草间弥生的「Infinity Mirror Rooms」、Apple Vision Pro、拉斯维加斯那个造价超过 20 亿美元的 LED「大球」Sphere,当然还有迪士尼乐园,它们的一大魅力都在于「沉浸」。拉斯维加斯的 Sphere,图自《连线》但「沉浸」到底意味着什么?注意力的全然投入?感官现实的完全欺骗?真心相信一切都是真的?焦雅欣在和我们分享时,也提起园区的完成像是「梦想成真」—— 让那些喜欢《冰雪奇缘》的大人和小朋友都能看到一切都成真了。我想起了自己在体验「森林小天地」时,下意识也把它定位为「沉浸剧场」。安娜和艾莎在观众间「表演」,我们可以参与学习艾莎的「魔法」,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精灵,最后艾莎施展魔法时,我们还被冰雪魔法「围绕」,感觉可太棒了。然而在过程的每一刻里,我都知道艾莎和安娜,并不真的是艾莎和安娜,因为我也默默在感叹「安娜的演员真的好合适演安娜哦!」那完全没有影响我享受这个「沉浸」的体验,但却让听到问题后的我对何为「沉浸」更加困惑。我们明明知道迪士尼的一切都是假的,为什么我们还是那么愿意并喜欢成为其中一部分?奇怪的是,即便几乎所有事情都被假定并非「非黑即白」,我们在讨论「欺骗性」时,仍然相当二元化。
你要不就是能感受到沉浸体验的艺术,要不你就是没感受到。
艺术评论 Jackson Arn 在《纽约客》的最近一篇文章中写道。他去体验了拉斯维加斯的两大以「沉浸」为卖点的景点 —— 「Sphere」和由艺术家 Michael Heizer 打造的世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艺术作品「City」。旅程最后,他意识到:幻觉与醒觉的组合,比其中任何一种单独存在时,都更令人陶醉。
当你清楚意识到自己身在特定人造幻境中,会让你更能享受这个幻境。同行有媒体说起,她们只有在迪士尼的时候「才能也才敢」坐旋转木马:因为在迪士尼,不会有人在乎你的年纪和身材等等,你可以不用有任何顾虑。正是因为清晰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拥有不被评判的安全感,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迪士尼制造的「幻觉」。我想起,邓杜文之前用到一个词「可信性(believability)」。把河水染蓝,让人们在想把河水视作自然世界中的蓝色河流时,有一个可以相信的理由。当我们在为「魔雪奇缘」里的「雪岭滑雪橇」排上一个小时的过程中,深知身处「幻觉」的我们,会对幻想工程师为排队空间设置下的细节更为欣赏:时不时从桑拿房探出头出来的奥肯;马上就要排到你时,奥肯工作桌上的「绝密设计图」;还有结束后,挂在出口墙上地图里的龙。水里的龙是隔壁「迷离大宅」逃出来的吗?它们都是幻想工程师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个信号,坚定的眼神,告诉你「你可以随时进来we've got you.我好像也更能明白为什么将大屿山融入到「魔雪奇缘世界」山景是整个项目的高光了。
无缝地融入幻觉的真实,那不就是身处乐园里的我们吗?配图来自迪士尼和爱范儿拍摄,关于挪威布里克斯达尔冰川的配图均来自贺祯祯


Altman 被罢免内幕曝光:OpenAI 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可能威胁人类



困扰 Android 多年的问题,终于要被苹果终结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耗时7年打造,迪士尼「冰雪奇缘」园区最大彩蛋竟是它

方嘉文 爱范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