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来南北大战?这次是争拜年要不要给长辈下跪丨饭间读本

2018-02-08 潇湘晨报



泱泱中华,幅员辽阔,物产丰富。


也为闲着无聊等过年的人准备了足量打嘴仗的话题。


这一次,是关于过年给长辈下跪的。


源头,是前不久天涯社区的一个帖子↓



发帖人是个自称来自南方的新媳妇,要和北方人老公回老家过年。


身未动,就已经得知那边要向至亲长辈下跪领红包,甚至新媳妇上门第一年连亲族里的其他长辈也要跪。


女方从个人到家族从来都没有这个传统,甚至认为这样的拜年方式“很封建、有点侮辱人”。


但男方认为女方应该入乡随俗,觉得女方的抗拒是“无理取闹、不尊重他”。


君脑补了一下,大概是下图中的样子?



这下可好,带上南方北方的标签,话题感满满。


网友站队的站队、开炮的开炮、翻案的翻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不热闹。



这习俗是有佐证的。




皇帝上朝,乌压压一大片


(影视剧剧照)


君作为中部省份湖南的汉子,听这阵仗,也只能说厉害!厉害!



也难怪网友们能吵翻了天。



这真的是南北之别吗?



北方人表示,这锅背的很不开心。



而且,南方也……




只能说,泱泱中华,幅员辽阔……


习俗是真,与南北无关。


刨除地域之争,大家对这一习俗的反应又是怎样?


风俗之争,这个其实挺没劲的。


各人过各人的生活,谁也管不着。



惹得很多网友大动肝火的,还是在跪字本身。


特别是,没有这个习俗的人要“入乡随俗”吗?


比如,下面这个完全与地域无关的例子。



贴主和老公是南方同一个市的。


“我觉得我要是妥协了真是白读了这么多年书了。”


“我认为人只能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


“那些亲戚何德何能凭什么让我给她下跪?我最多只能接受鞠躬。”


以上的句子,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在评论中也反复出现。


这些理由,君是认可的。


毕竟——


以跪为耻,怎么都是一件好事。


首先,世界上其他国家居民,大多如此。



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历史课本里就有讲。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因为要不要向乾隆皇帝下跪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1970年的“华沙之跪”震惊了世界,当天西德总理与波兰签订了华沙条约,总理勃兰特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人们默哀。


这一举动引起德国国内乃至世界各国的惊动,为此,1971年勃兰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华沙之跪也被标志为战后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其次,跪并不是中华固有的“礼仪”。


现在我们看古代电视剧,不管是哪个时期的电视剧,无论是大臣还是老百姓,动不动就下跪,这是不符合史实的,也是对中国古代人的严重误解。


至少在元朝以前,双膝下跪还是很少的。



最早的夏商周时期,就没有双膝下跪礼仪,只有跪坐,古人‘席地而坐’,就是跪坐,又叫正坐,这是一种双膝着地的坐姿。从先秦到五代,跪都是一种坐礼,对坐时表示感激、敬意,行跪礼,如站立时行揖礼。但那时相互叩拜是对等的,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即便后来胡人的高桌子高椅子传入中国,宋以前在上朝的时候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都是坐着的。



君臣之间相见的作揖礼变成下跪是在元朝,耶律楚材为了表明皇帝和蒙古贵族尊贵有别,让蒙古贵族双膝下跪朝拜皇帝,蒙古贵族都如此,大臣们更不用说了,这也逐渐成为定例,并且在明朝和清朝愈演愈烈。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


这里面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要说“妥协了真是白读了这么多年书了”。



说了这么多略严肃的话题,再回头看。


其实生活倒并没有那么一板一眼。



一边是感觉受委屈,一边就帮衬着点意思意思好啦。


真要给下跪的话题做个统计,根据知乎话题#谁给别人下跪过,为什么下跪#,现代人主动跪的最多的除了父母……其实是女朋友




编辑:DAZE

综合:vista看天下、微博、知乎、百度贴吧


《还珠格格》又重播!苏有朋吐槽不想当五阿哥,而我有点怀念他的张无忌...丨饭间读本


他奶奶夸我挑大粪走两里路不带喘气....第一次见男友家人有哪些秀操作?丨饭间读本


独居是什么体验?点外卖点的少人家不送,点的多又吃不完…丨饭间读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