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学堂 | 人为什么要辩论?

2014-01-12 外滩教育

周末,家长也来充充电!“外滩教育”每周日推出家长学堂专栏,精选教育工作者、教育学者等在相关教育领域的研究文章,以及教育学经典名著选读、导读。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美国威克森林大学传播系主任Allan Louden和中学生探讨“人为什么要辩论”的文章。

 

会辩论的学生进“常春藤”更容易!之前,外滩教育整体介绍过美式辩论,也提供了一位中国学生美国辩论之旅个案。(回复“辩论”收看)。指导学生辩论三十年的Louden 先生从社会认知学的角度来阐述了辩论的六大益处

 

 

…………… 订阅“外滩教育” ……………
1、点击上方文章标题下的“外滩教育”
2、在“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外滩教育”,或搜索微信号“TBEducation”
3、点击右上方的按钮,查看公众号
………………………………………………

 

辩论专家Allan Louden

 

我想用一个学生读者不太会接触得到的角度来解析“人为什么要辩论”这个问题。我的辩论生涯已有五十年之久,主要是在美国,其间也有十来年的时间略微接触过一阵子的国际辩论。

 

当时的辩论赛可能和现在国际高中学生所熟悉的大不相同了。世界变得很快,辩论也在变化。我的读者们住在未来,生活在紧密连接的世界,通过虚拟的社会环境产生社会变革。那么,这样一篇文章怎么能假装自己会对读者们有价值呢?

 

理由可能比你猜想的更简单。人类相互活动受思维所限制,而思维的特质在过去和未来同样有效。本文讨论的是辩论带来的益处是深远的,是一笔特别的财富,拥有了思维的能力和技巧,你可以在未来轻松的获得好的职业、自由的生活以及物质资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以辩论的基础—社会认知学的角度来阐述我的观点。本文将对辩论的益处进行归纳,总结出六条准则。

 

我希望你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将这些准则分开来看,而是将它们视作一个整体。辩论改变了一个人思考的方式。有很多活动宣称能够专门提高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它们确实或多或少地能做到一点,但辩论确实极大地强化了辩手们这方面的能力。

 

准则一:研究技能——知识

 

“知道”和“了解”某件事物是很不一样的概念。辩论对辩手们有独特的要求,他们必须积极地阅读、研究,并在不断变化的框架下找到事物间的关联。找出下一个最好的论述、研究对手们的论点、衡量评价数据的价值等等,都对竞赛有帮助。而这些活动要求辩手们必须去知道得更多、去向专家们咨询、去发展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过程没有尽头。辩论中的调查研究是“永不止息”的,这意味着你会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在哪里找到资源。在不间断的应用与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

 

在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研究上,辩手们通常总要比教室里的“一般”学生学到得更多。他们有时会以为自己只是擅长这些方面的问题,其实不然,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学习和理解的高手,在任何领域、任何科目上都有能力成为专家

 

准则二:演讲技能——自信

 

熟能生巧,苦练是成功的捷径。Malcolm Gladwell在他的著作《局外人:成功的故事》中提出,10,000小时的练习能使得普通人成为专家。虽然这个数字有待讨论,但确实,要达到熟练的程度、要呈现吸引观众的辩论,辩手们必须不断地练习演讲。而循环的赛制确保了辩手们需要顶住压力,不断地演讲,尽最大的努力去说服别人。大部分的辩手后来在他们的生活中都成为的领导者,如果他们感到自信、游刃有余,那么他们职业生涯的潜力会被极大地激发。成为熟练的公共演讲家没有什么捷径,只能不断反复地练习

 

准则三:接收观点——观点所有权

 

在记录历史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视是什么构成了一个人的身份认知。作为人类我们有信仰,会从外界得到一些评价,也会自己形成一些观念。这些评价和观念的集合体构成了我们的社会角色。夸张一点说,我们的公共角色就是我们得到的所有评价的集合。当然我们并不会全盘认可外界和内部对自己的评价,而是不断地接收、整合这些信息,这些信息的集合体就是我们自己。

 

一个人如何保持自己的观点?一种方法是牢牢抓住这个观点,不接触任何相抵触的观念,只与观点相似的人来往。这种方法很安全、舒适,但却使得一个人被未经检验的假设所击败。辩论却以独一无二的方式干涉着这种进程,由于它本身的设置,在这项活动中,观念对抗不断地发生

 

当一个人的想法受到信息充分的他人检验时,他的想法会发展进步。他会明白哪些假设与看法是值得坚持的。当他明白为什么他对这些立场有自信时,他会成为自己想法的主人。

 

准则四:演示

 

演示( 或展示) 是很难解释的概念,特别是当你最具说服力的论据是你自己本身的时候。Chaïm Perelman 和Lucie Olbrechts-Tytecain 在他们影响广泛的著作《新修辞:关于论辩的论述》中提出说服的要素:“所有事物都在展示,而在空间和时间上靠近我们的事物会直接影响我们对它们的认识”。

 

其他演示的要素还包括逼真度、确实性、诚恳度、合理性和可信度。辩论如何提升说服技巧的方面?我们又回到了观点所有权的问题上,也就是说,你对于自己所演示的观点通过了检验,并且拥有了所有权

 

如果你对自己所表达的观点充满信心,能够为自己的假设辩护,那么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就会赢得观众。最明显的证明就是自身。一位辩手自身的权威感、可信度与信任感,连同其道德与个性,都同样具有说服力。辩论是一种强有力的方式,使演讲者有能力让让听众认为他的演讲值得聆听。

 

准则五:尊重对方

 

在辩论中,最常见的思维活动就是让辩手们转换立场,为对方的观点辩护。当然,实际上这个设计过于简单,一个问题常常有许多方面,远远超过“是或否”的简单范畴。辩题不一定是“平等”的,有的辩题听上去更能令人确信,有的却不是。当辩手接触到对立的辩题时,他们通常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论述显得合情合理,哪怕那个辩题看上去与人们的常识相冲突。

 

辩论的胜利与否取决于辩手如何构建自己的假设,并如何为这个假设提供支持。因此,在辩论中意识到裁判如何看待论辩的交集对于获胜是非常重要的。接受一个人论述中的“事实”是容易的,把握一个中立方如何衡量双方论述的真实性则需要更高的智慧。裁判们会认为双方的论述都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理解裁判脑中关于论辩的交集能够帮助辩手在辩题对立双方的交集处发展出新的论述。

 

真正重要的洞见是,辩手们的论述往往确实合情合理,而对方的观点也证据确凿。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时刻,这种力量会让辩论双方的思维更加开放。对对方论述的宽容、给与对方更大的可信度,能够让你从不友好的论述中也真正听到有用的材料。只有真正尊重对方的意见,己方的辩论才真正具有说服力。

 

准则六: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

 

当和你一样聪明的年轻人总是指出你想法中的缺陷时,你得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走下去。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的错误被“暴露”在别人面前时,通常会感到尴尬、退缩或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用怒斥对方来挽回颜面。辩论却不允许退缩或发怒。在辩论中,这更像是一项任务,你要深入到这个想法中,发现自己正确在哪里,从原有的论述中蜕变,发展出新的想法。

 

辩论诚然是一种双方对立的竞赛,但这更是一种相互合作的活动,选手们会受到质疑,但他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论证进行反击,因为辩论的框架是每个人的观点都必须得以表达。这种由辩手们往来辩证所带来的发现的过程,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

 

辩论也带来智力的回报,例如敏捷的思维。这不是说有时间限制的比赛使得辩手们飞快地站起来发言,而是令他们更快地发现问题的关键,并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出有质量的反馈。即时发言不等于即兴发言,它包括了拣选与衡量信息的能力、更快选择的能力和帮助交互活动的思维能力。

 

结论

 

辩论比赛并不是提高思维能力的万灵药,但相比大部分的活动,在花费相同时间的情况下,它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经历。好朋友们也帮助你选择好的想法、在挑战与学习中不断提高。辩论是非常独特的、通过竞赛的紧张刺激来推动工作的活动,在比赛中充满思维和技巧的碰撞,最终却以礼貌得体的方式完成。辩论是艰苦的,显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参与的。


你必须欣然接纳辛苦的工作,愿意承担面临尴尬的风险,有能力反击,并能作长远的思考。这些性质让一些人却步,但最终你会得到训练有素的头脑作为回报,这也是未来许多成就的基础。(转载自《WE-World Education》杂志)

 

 

☞ 相关阅读

(回复“辩论”收看)

 

1、《会辩论的学生进“常春藤”更容易!》

 

2、《辩手亲历 | 一位中国学生的美国辩论之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