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糕党 | 申请美国高中,家长应先怎样做好心理建设?
第 4 期 美糕党 专栏来啦!当下,今年拿到Offer的学生,正积极做着赴美读中学的准备。同时,新一批准备申高的家庭则开始步入选校流程。陪孩子一起申请美国高中,这说到底是整个家庭的事。家长必须先于孩子想清申高目的,做好应对变化和冲击的心理准备,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漂亮地完成这个转折。今天,曾经的临床心理学教授、现在的职业妈妈李吉欣,通过自己陪孩子申请美国高中的历程,就申高过程中心理困扰的问题,和大家分享她的专业建议。
李吉欣教授广涉心理学、教育学领域,撰写、翻译著作20余部,主持了多个心理科研项目。她的儿子6年级即赴美国中学就读,现为10年级学生。李教授曾陪读儿子一年。
……………订阅“外滩教育”……………
1、点击上方文章标题下的“外滩教育”
2、在“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外滩教育”,或搜索微信号“TBEducation”
3、点击右上方的按钮,查看公众号
………………………………………………
中国学生在美国高中课堂上回答问题
我儿子出国已有四年了,我曾陪同儿子在一个州读书,在陪伴他的一年多时光中,接触了许多美国高中生,我闲来无事也读了两年书,游历了美国各州(除阿拉斯加外),了解了美国方方面面的事物。
回国后,我发现中国家长普遍对中美高中之间差异的许多方面都不甚了解,甚至大量被广泛转发的帖子里的内容,都存在着对美国生活、美国教育理解上的谬误,因此,我想在此来谈一谈申高前的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准备。
当我在确定本次的演讲主题时,“改变、冲击、应对”这三个词就一下子跳入了我的脑海。因为,对每一位中国家长而言,无论是申高、申本、还是申请研究生,都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对于成年人来说,改变其实就是一种冲击,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应对改变。
申高是一个家长学会改变的教程
申高过程,其实是一段需要家长陪伴孩子走过的人生的重要历程,它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中考的志愿选择”。
现行的中美教育差异不仅仅是体制上的差异,更是由之带来的教育思维上的差异。另外,把孩子送去美国留学的目的,不应该是出于为了就读一个更好的学校——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将孩子视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培养。
我也是一名家长,同时我又有多年的临床心理学经验,接触过许多孩子、家长,有的还是我的病人。说实在的,道理虽然清晰明白,但是在我本人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曾经对孩子说过许多不该说的话,干过不该干的事。
我的孩子在申请美国高中前,就读于北京的一所名校,而且是一名绝对优秀的学生,但是迫于国内教育体制的压力,我也常常身不由己。那么,申高过程可以说带给了我们重新定位教育目标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孩子也将开始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历程。那么,如何行动,才能使孩子的这段人生不留遗憾呢?这是每一位家长,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此,我想引用一段罗杰斯的话,他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位心理学家,同时,这段话也较为适用今天的申高过程:“我越向我自己的真实开放,我就会越发尊重复杂的生活过程,而越不可能有一种要去‘安排一切’的冲动。”
我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因为我发现,有太多的中国家长,在评判一所学校的过程中,会一味地重视该校的哈佛、MIT等名校的升学率,或者一味地强调对方学校的SSAT的分数,但其实这种做法都是片面的,它将会带来两个负面的结果:一是面临申请学校的失败;其次,孩子在未来美国的求学路途上也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如何才能使这种爱成为孩子成长路途上的帮手?如何使这种爱不成为孩子成长的负担?又如何使这种爱能够让孩子快乐地接受?这是申高过程中,每一位家长所不可回避的问题。
当面对新的教育环境、新的思维模式、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内容和新的教育思路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建立新的沟通模式,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即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的个体进行对话,同时,这种沟通模式的建立要趁早。
孩子在留学申请以及今后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并不是孩子一个人所引发的,而是与整个家庭的体系息息相关的,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父母的沟通方式等等。无论是从年龄上来说,还是从社会化程度上还说,父母的改变是困难的,但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却恰恰是高于一切的,是家庭教育最为核心的部分。
申高是一个直面青春期孩子特点的险程
申高孩子的年龄往往集中在十二三岁,或者十四五岁左右,这时正值孩子青春期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是申高过程中父母所必需要妥善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青春期的孩子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
2、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优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3、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不知疲。
4、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
申高过程会涉及孩子的自我评估,会涉及学校选择的纠结,也会涉及申请失败给孩子带来的打击,这些都将给青春期的孩子带来我们成年人难以想象的情绪上的波动。因此,可以说申高过程不仅要求家长要学会应对来自外界全新的客观条件上的挑战,还要学会安抚和疏导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真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尽管在申高过程中对家长的考验重重,但是矛盾与冲突背后蕴含着的是巨大的成长力量,只要迈过了这道坎,家长与孩子的成长空间都是无限的。那么身为家长该如何做呢?
申高是一个诚实地面对自我和孩子成长的历程
家长往往会深陷这样一个“无法自拔”的泥沼:把自己也做不到的事物强加于孩子。
例如,家长会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做比较,然后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达到和其他孩子一样优秀的成绩,那么家长可否试问一下自己,“我做到了吗?”
家长是不可能用欺骗的方式掩盖自己的拒绝成长而要求孩子积极成长的。在申高过程中,当家长遇到了困难,通常会“四处求医”,却忽视了自己才会是那个最懂得孩子,最愿意去了解孩子的人。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主动负责,申高过程更是如此。
孩子是不可欺骗的。当孩子的考试成绩没考好的时候,家长表面上故作轻松的一句“没关系”,不会轻易地掩饰他们内心的焦虑,这种做法反而会使孩子因此而更加的不满与焦躁。正如罗杰斯所说的,“如果我以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与他人相处,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于人于己都毫无帮助。”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明明内心生气却做出一副平和友善的样子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既害怕又缺乏自信,却做出一副非常有把握到样子,是没有用的。总之,当家长感到不舒服,却装作一切都好的样子,是毫无益处的。这种自我防御的姿态只能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我们的内心行为实际与我们的表面行为背道而驰。
诚实地面对自己和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要学会向孩子袒露自己的焦虑,自己的无能为力,承认自己的虚弱。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诚实地面对自己,诚实地面对家长,才能给孩子创造自我探索的必要条件。
申高是一个明确“送孩子出国留学目的”的征程
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答:“出国留学是大势所趋啊!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太多了!美国的学习多轻松啊!”如果您的答案是其中之一,那么您就是大错特错了。
中国的学校会要求孩子背“九九乘法表”,可是美国的学校要求孩子背“13*13乘法表”;中国的学校不允许孩子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殊不知美国的学校甚至会要求这类孩子接受ADHD的医疗检查,孩子甚至会遭遇“退学”和“特别对待”的处分;中国学校的老师会将学生“视若己出”;但是美国的老师却不会如此行事;中国的学习压力大,美国的学习压力更大: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事,以半小时为单位来计算deadline的到来,高中学生想要在晚上12点前睡觉简直是个“神话”。
因此,留学不能成为逃避现有问题的一个借口,留学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带来更多新的难以想象的问题。
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送孩子出去留学,到底为了什么?这种代价不仅是来自金钱上的,更是让年幼的孩子忍受与父母的分别,独自去承担来自异国的巨大挑战,这样的付出值得吗?
申高是一个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和动机的远程
在现行体制下,“考一个好的高中,进入一个好的大学”可能是每一位父母的愿望。孩子们只需要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的进程,刻苦努力地进行题海战术,外加一些精品辅导班就可以达成这个目标,不过如此。但是申高过程,大相径庭。
对于申请美国高中来说,SSAT与托福的成绩都很难称得上是学校选择学生的一道“门槛”,申请的成功与否,更取决于孩子的总体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尤其会在与考官的interview中被表现出来。
虽然近几年随着中国留学大军的突起,美国学校对SSAT和托福的分数要求都直线上升,但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择生标准却始终如初,家长如果要求孩子拼命刷分,力求在分数上争取优势的话,那么就会陷入一个申请误区。
中国教育的失败在于,大部分的中国父母都将学习的动机致力于考试、考上某个名校等这样的短期动机之上。有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更大的“purpose”存在,那么,短期目标和动机通常是徒劳无功,而且很快就会在毫无方向中消耗殆尽。
家长往往会着急自己的孩子爱“磨洋工”,这恰恰是孩子缺乏学习目的所导致的结果。目标是支撑一个人日常行为、激发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动力来源。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考取更高的分数,我们有时甚至都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学习?
目的的找寻是申高路途上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完成的一项任务。这里有三个问题可以帮助家长顺利地完成这一功课:
1、为什么我要申请美高?
2、为什么申请美高对我很重要?
3、为什么申高对任何事情都很重要?
家长如果可以清晰地回答这三个问题,那么孩子的人生目标也会变得明确。家长的长期目标和学习动机应该是:当孩子全心全意地投入想做的事情时,可以完成人生的哪些目的?
这些目的会产生一种内在而非外在的驱动力。这会让每个人、每个孩子具有动力去战胜前行路上的各种困难、坎坷,忍受寂寞、孤独、乏味等等,可以坚韧地去面对人生,这会成为孩子真正的能量,不仅仅是为了参加考试,为了上名校,而是为了整个人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申高是一个静观孩子成长的起程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人”,一个能够独立生存的人,孩子不应该成为父母炫耀的工具,孩子也不需要父母的人生管理,更不要试图用说教的方法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这是毫无效果的。
在申高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学校选择,家长需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也是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下,孩子所难以体会的。孩子在选择与自己match的学校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寻找人生目标的过程。学校所提供的数据远远不足以判断和了解一个学校,那么孩子与家长在亲身体验与考察学校的期间,也是孩子在学习为自己的人生路做选择的过程。
我们家长常常这样认为:我们的孩子还太小,不懂的事情太多,我们要替孩子做决策,好让他的人生路能够更顺利,更平稳。
我作为家长,非常能够理解这种感受。但是,申高就是让家长学会“放手”的好时机。申高是孩子自我探索的绝佳机会,家长的过多干涉只会妨碍孩子的成长。保持有克制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恩惠。不是替孩子武断地决策,也不是对孩子毫无原则地纵容,而是有耐心地关爱和支持,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冷静的观察者和建议者,允许让孩子有更多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空间才是对孩子最理性的爱。
对于远赴美国留学的孩子来说,父母不可能长久地陪伴在他/她的身边。这时有效的沟通就是父母了解孩子内心情感方式,关爱孩子成长的最好方式。把孩子当作一个与你自己一样的个体来培养就是一种有克制的爱,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不在于时间上的付出,沟通频率的多少,而是在于对话的质量。
申高是一个发现孩子才能的过程
在申高过程中,我一直强调要申请一所与孩子相match的学校。那么这种匹配性从何而知呢?不是来源于SSAT的分数,而是来自于孩子的才能,帮助孩子选择一所能够发展他自身才能的学校才是一所合适的学校。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个人都是有用之才,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才能真正对自己的成长承担起责任,才能发现、培养和发展其天赋、技能和才智,来解决其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
申高过程是一个需要家长去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孩子的天赋,另一方面,也是一个需要家长接纳自己孩子缺点的过程。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但不完美的个体,不需要和任何人去比较。同样地,对于孩子来说,他也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接受不完美的自我。事实上,父母往往要求自己的孩子处处高人一等,以求可以申请到更好的学校,但是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不现实的要求不仅会产生自我的抑郁与焦虑,更会将这种不良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申高是一个感受冒险的旅程
申高只是孩子人生的一个历程,用平常心对待才会有助于学校的申请。申高过程中孩子的表现以及招生官的个人取向才是决定录取的关键因素。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自小语言天赋极佳,就读于国际学校,英语能力超过任何一个孩子,但是最后他却意外地没有被心仪的学校所录取,这所校录取了另外一名各方面条件远不如他优秀的一个孩子。原因在于,他们是由不同的招生官所面试的,而这两位招生官所喜欢的孩子类型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说,在整个招生过程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家长与孩子所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向学校准确地传递所想要表达出来的信息就足够了。在递交完申请后,学会平静地等待和接受结果也是家长要学会并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一种体验。
不必尝试让孩子的人生完美,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让其生命成为一场冒险,充满张力,永远向前。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也没有人的生活是满分的。事实上,当孩子从学校毕业后,学校、分数的概念将不复存在。上学时的一切都是浮云,在社会上,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调整、没有学会学习生存的能力,发展就会很慢。最大的风险不在于起点的高低,也不在于失败,而在于没有经历过失败。
李吉欣与自己孩子的故事:
当我的孩子刚到美国时他遇到了很大的坎坷。在去美国前,经过我为期两个月的英语培训,我的孩子在听课方面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
在美国高中的第一学期,他GPA得了3.55(满分为4),开始我还沾沾自喜,认为一开始就打了个满堂彩,后面的成绩应该会越来越好。可是不然,第二学期,他的成绩下滑到了3.22。在家长会上,我与每一位老师进行了交流,也与我的孩子促膝长谈。其实,在八年级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我的孩子想尽了各种学习方法,也非常的刻苦努力,但是他的GPA却一直徘徊在3.2~3.5之间,怎么也提高不上去。在这一年中,我的孩子变得不快乐了,甚至开始怀疑自我,丧失了信心。
对此,我没有给我的孩子更多的压力。相反,我购买了一辆车,带着孩子去游历美国,在这期间,我整整驾驶了十万多公里的路程,带他去感受美国的文化,深入了解美国的生活。
我相信我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走出这段低谷期。尽管的确换了一个教育体系,但是如果我短期内对他进行课程的辅导,他的GPA一定可以飞快上升,但是我认为,这会让我的孩子失去一个很好的自我成长的机会。我宁愿选择放手让他在这端低谷中自我滚爬摸打。我应该做的就是帮助他更好地适应这个新的环境,更深入地认识这个新世界。
虽然在这一年中,他经历了痛苦和纠结,但是当他进入了九年级之后,他的学习和生活都变得非常平稳,也恢复了昔日的自信。
他的counselor非常地欣赏他,尤其在听完了我这段故事的描述后,他认为这样的孩子才有能力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更自信。这种自信不是来自于家长的传递,或是分数的评判,而是来自于克服失败后的成功体验。这是一种自我的评价。因此,在申高过程中,家长需要用耐心来等待孩子的自我成长。
☞ 相关阅读(回复“美糕”收看)
1、《Offer在手,如何利用暑假进行美国高中学习的准备》
2、《美国私立高中开出的国际生入学前必读书单:80本书了解美国文化,你读过几本?》
3、《进入美国高中的第一个挑战:选课是个技术活!》
☞ 外滩教育过往文章收看指南
1、回复“探校录5”、“探校录4”、“探校录3”等,可收看“探校录”专栏文章。每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一所名校。
2、回复“书房5”、“书房4”、“书房3”等,可收看“少年书房”专栏文章。每周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
3、回复“家长5”、“家长4”、“家长3”等,可收看“家长学堂”专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