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培养比智商、天赋更重要的执行控制力,让孩子玩这5个游戏

2014-07-27 马天骄 外滩教育

每周日,外滩教育推出家长学堂专栏,精选教育工作者、教育学者等在相关教育领域的研究文章,以及教育学经典名著选读、导读。本周,和大家分享美国亲子及教育专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Jessica Lahey关于游戏培养孩子执行控制力的见解。在她看来,执行控制力甚至比智商、天赋更重要。她特地邀请儿童心理学家比尔·哈登克博士推荐了5款能增强孩子执行控制力的家庭游戏。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有收获,别忘了在这条微信左下角点赞哦!这是对外滩君执行控制力的最大鼓励!


…………订阅“外滩教育”……………

1、点击上方文章标题下的“外滩教育”

2、在“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外滩教育”,或搜索微信号“TBEducation”

3、点击右上方的按钮,查看公众号

………………………………………………


杰西卡·莱希的两个儿子在后院玩Swish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系统性思维和控制冲动的能力得到了训练


玩牌和下棋可以发展孩子的执行控制能力——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比智商更重要的一系列功能。


近来,大家都非常关注执行控制能力(executive function)对有效学习的重要性。很多研究者和教育家都认为,这一系列能够让孩子制定目标和完成目标的的功能,比智商和天赋对学习的作用更为重要。


执行控制能力差的孩子,在学习时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压力,比如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很差,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会计划、区分轻重缓急、切换任务等等。作为一名老师和母亲,杰西卡·莱希一直在寻找有趣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和儿子的执行控制能力。


不久前,杰西卡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一篇关于自由玩乐的文章中提到,孩子越是花时间在成年人组织和安排的活动比如上课、运动训练或者行程满满的夏令营,他们增强自主执行力的机会也就会越少。


对于暑假来说,自由玩乐几乎是默认的完美模式,但当闪电雷鸣到来,而孩子们脱口而出我好无聊时,也是由大人来安排一些游戏了。这些游戏当然不是Common Sense Media(旧金山一家关注孩子与家庭、研究媒体和技术对年轻用户的影响的非营利机构)上的那些电子游戏,需要一个控制器还需要背景核对后才能玩,杰西卡所说的是让孩子们在一个空间内活动,需要相互交流、能够增强认知功能的游戏


杰西卡发现,她家最喜欢玩的一些游戏虽然披着游戏的外衣,实则却是有教育功能的工具。儿童心理学家、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盖泽尔医学院助理教授比尔·哈登克博士就在他的实践研究中利用棋类游戏来诊断并增强广受关注的执行控制能力。他也鼓励家长可以在家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这些有意思的游戏。


哈登克博士十分友好地和杰西卡分享了5个他最喜欢的,可以开发执行控制能力的小游戏,让杰西卡把不知情的两个儿子拉来充当她的“实验小白鼠”。


Swish牌:首先从杰西卡10岁儿子最喜欢的Swish牌开始



所需能力:空间视觉、记忆力、注意力、专注能力、信息处理速度、自控力


Swish牌由一副透明的扑克牌组成,上面排列着颜色不同,位置也不同的圆圈和圆箍,玩游戏的人必须在排成一排的扑克牌(最多12张)中找到相同或对称的牌。因为扑克牌是透明的,所以很多时候孩子们需要翻转或旋转它们来找到匹配的牌。在一封邮件中,哈登克博士详细说明了Swish对那些缺乏自控能力和记忆力的孩子的作用:


缺乏执行控制能力的孩子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经常会更加努力地在心里旋转翻转扑克牌并连续地找出匹配的牌,这对很多执行控制能力是很好的训练。而出于想要赢得游戏的渴望,这个游戏也能训练孩子在控制冲动和提高信息处理速度之间找到平衡。


Quarto:杰西卡15岁的儿子最喜欢的游戏Quarto!他是这个游戏的常胜将军。




所需能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规划能力、注意力、专注能力


Quarto16个棋子,游戏双方均使用这组棋子,每只棋子均有四个类型的独立性质,比如颜色、高矮、方圆、顶端是否有洞。首先由一方选定任意一枚棋子,交给另一方,由另一方将它放在棋盘的任意一格内,然后再选定一枚棋子交给对方,对方再把它放在棋盘上任意一个还未有棋子的格子内……如此反复,一直到某方在棋盘上放下棋子后出现了某类性质具有相同值的棋子在棋盘上连成一线(纵、横或对角线)。比如四只黑棋、四只方棋,或四只高棋连成了一线等等。


Quarto无疑能够训练记忆力和注意力,因为每个棋子都有很多种布局可能。为了不让对手赢得游戏,孩子们必须想到所有可以让他们的对手赢得游戏的那些棋子,然后坚决不给对方这些棋子。虽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这个游戏的规则相对复杂,但在过程中,他们的记忆力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对于那些亟需增强规划及系统思维的孩子来说,哈登克博士还有如下建议:


让孩子自己在游戏中布局,然后记录下来哪些棋子不能给对方。如果在玩游戏时孩子要求你给予他们一些布局的提示,你可以提供一支笔一张纸给他们,鼓励他们记下或画出那些如果给了对方就会导致自己失败的棋子。这个过程是一个完美的学习机会,孩子们也会意识到利用辅助工具可以解决很多执行控制能力方面的困难。


国际象棋:很多家庭都已经把国际象棋束之高阁,但实际上,国际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受欢迎的战略游戏。




所需能力:注意力、专注能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控力


哈登克博士还提到,国际象棋有很多作用:


国际象棋要求孩子时刻专注于下棋过程中的棋面变化并随之作出应对,高级别的棋手可以提前想出好几步棋。下国际象棋可以迫使孩子们熟练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这些标志性的执行控制能力。国际象棋还可以教导那些容易冲动的孩子学会自控,在行动之前能仔细思考。


对那些年幼一些的孩子来说,国际象棋这项节奏缓慢的复杂游戏很容易使他们失去耐心。哈登克博士建议说,家长可以适当简化游戏的规则,比如限制一些棋子可以走的路径等。而对于那些熟悉国际象棋规则但不喜欢改变的孩子来说,可以改变游戏的规则让他们去适应并接受灵活变通的概念。


Quoridor:第四个游戏是Quoridor(墙棋,又名步步为营),这个游戏在杰西卡家是一个新游戏,但它已经迅速变成了他们的最爱。



所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杰西卡非常喜欢这个游戏的原因是在游戏过程中,玩家需要不断在攻击和防御思维之间不断转换,而这也是赢得这个游戏的关键所在。墙棋是这样玩的,先将四个棋子放置在棋盘各边的中间格,轮到回合的玩家,把棋子移动到邻边的四格之一。若有其他玩家的棋子相邻,则可跳过后者至后方格,但不能一次跳过两子以上。若跳过的棋子后面是木板木板,就可以跳至后者左方或右方,棋子不能穿过墙面。摆好棋子后,要在沟槽中放入木片拦路,需要正对棋格边,也不可以把棋子围住。棋子先抵达对边的一方取得胜利。哈登克博士解释了墙棋所包含的困难:


为了取得胜利,孩子们必须学会仔细地观察其他玩家的策略并对自己的攻击和防御策略进行深思熟虑。墙棋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执行控制能力的挑战,因为每方最多只有十片木片,这就会迫使孩子们对游戏策略进行谨慎的规划,以智取胜。


Set:讨论执行控制能力游戏的文章如果不提到Set图像推理游戏的话是绝对不完整的。




所需能力:序贯搜索能力、记忆力、思考速度、空间视觉、专注能力、信息处理速度


Set游戏时,孩子们需要找到三张图案完全相同的卡片,或者图案只有一个属性相同,可以是数量、图形、阴影或者颜色等。


虽然游戏规则设计得很简单,但哈登克博士认为,Set游戏要求孩子们在寻找匹配的卡片时,拥有众多执行控制能力例如序贯搜索和记忆能力等。


杰西卡家在玩Set时,会经常调整游戏规则,比如他们会想出一些可以在车里或方便孩子们摆在腿上玩的自产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模仿了神经心理学领域一个很受欢迎的测试“卡片分类测验(WCST,这个测试可以有效帮助人们提高执行控制能力:


拿出三张任意属性均不同的卡片,放在孩子们面前。选择一个可以将卡片进行归类的神秘规则(例如相同的颜色等),不告诉他们,但要帮助他们发现这个规则。再拿一张卡片让他们放在桌上任意一张卡片旁,然后告知他们是不是符合那个神秘规则,循此往复,一直到孩子确认那个神秘规则究竟是什么。


哈登克博士经常利用这些游戏来确认他的患者缺乏哪些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应对机制。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甚至是成年人变得更加灵活变通、有组织的战略思考者。除此之外,这些小游戏也是与家庭共度美好时光的好方法,虽然你可能像杰西卡一样,有会在你输掉游戏后,把纸条贴在你额头上的孩子。


☞ 要点赞,请一直往下到底↙↙↙


Ⅰ、家长学堂”第一辑(回复“家长”收看)


1、《寄宿制学校之“寄宿制”内涵是什么》(作者: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吴子健

2、《解析世界性教育难题男生的学习为什么成为问题》(作者:上海师大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岳龙

3、《男女生学业差异的成因与对策》(作者: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桑标

4、《从大学通识教育回看中学生阅读人文经典之必要》(作者:复旦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刘平

5、《TED史上最火爆演讲者:思考教育要用农业思维》(演讲者:英国创造力研究专家肯·罗宾森)


Ⅱ、“家长学堂”第二辑(回复“家长2”收看)


1、《好父母是如何炼成的?教育专家张文质答问录》(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张文质

2、《如何理解和处理孩子的焦虑?》(作者:美国知名畅销书作家波·布朗森和阿什利·梅里曼

3、《人为什么要辩论?》(作者:美国威克森林大学传播系主任Allan Louden

4、《赞美孩子的风险“有感赞美”的三大策略》(作者: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院詹志禹教授)

5、《没有班级和班主任的学校》(作者: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Ⅲ、“家长学堂”第三辑(回复“家长3”收看)


1、《害羞的小孩需要矫正吗》(作者:美国作家佩丽·克拉斯

2、《日常生活教育孩子有“八戒”》(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张文质

3、《睡得安才学得好 把睡眠还给孩子》(作者:美国高校课程设计专家南桥

4、《你是“魔术师型”还是“教师型”爸爸?》(作者: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岱宗

5、《古法孕育和常法慢养 培养优秀孩子的农业思维》(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张文质


IV、“家长学堂”第四辑(回复“家长4”收看)


1、《为什么女孩更需要与爸爸的亲密关系?》(作者:美国心理学家,顶级家庭顾问詹姆士•杜布森)

2、《这一生,至少做一次教育的傻瓜》(作者: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

3、《青春期孩子的网络管教》(作者:台湾《亲子天下》杂志总主笔宾静荪

4、《狠心爱孩子,犹太人的育儿观念》(作者:犹太裔上海妈妈沙拉

5、《让孩子在自然中完善“第八智能”》(作者:美国家庭、自然与社区专栏作家理查德· 洛夫


V、“家长学堂”第五辑(回复“家长5”收看)


1、《过度的电子技术对儿童造成的不可逆生理损伤》(作者:加拿大儿童职业治疗师克里斯•罗文

2、《破解名校迷思 孩子的幸福在于技能和天赋的结合点》(作者:Ivylabs 学术总监林杰

3、《富裕家庭子女教养策略:如何避免“银汤匙综合症”》(作者: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玛德琳·莱文

4、《亲子控的陷阱精英父母如何变成“直升机家长”?》(作者: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玛格利特•尼尔森

5、《做好心理管理,让孩子的海外游学效益最大化》(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严文华


VI、“家长学堂”第六辑(回复“家长6”收看)


1、《父母怎样听,才能让孩子袒露心声?》(作者:美国家庭教育心理咨询专家帕蒂·惠芙乐

2、《儿童情商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作者: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

3、《当心奖励教育变成贿赂!诺贝尔奖得主家庭育儿经》(作者:美国知名临床心理学家,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夫人维吉尼亚·希勒

4、《从荡秋千游戏看父亲的角色为什么更重要》(作者:美国儿童家庭咨询及治疗师Randell D.Turner博士

5、《家有毕业生 父母转换角色的7条建议》(作者:美国著名青少年教育著作出版人Dennis Trittin


VII、“家长学堂”第七辑(回复“家长7”收看)


1、《暑假=无节制刷屏时间?如何帮孩子规划“健康在线时间套餐”》(作者:美国CyberWise机构创始人Diana Graber

2、《自由玩乐胜过一切暑期学校》(作者:美国亲子及教育专家、《纽约时报》教育类专栏作家Jessica Lahey

3、《家长如何把功利心误导给孩子?》(作者:美国亲子及教育专家、《纽约时报》教育类专栏作家Jessica Lahey

4、《美国学生也被分数折磨看这位美国家长给女儿的一封信》(作者:美国家庭及儿童问题社会活动家Vicki Abele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