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仅仅用学语言的方式学英语,最后还是学不到思维方式!

2015-09-11 夏乔 外滩教育


英语学习似乎也在经历一种“迭代”过程,80后仍然记得他们学英语的刻苦历程,背单词本和句型,然而大多数人在面对需要用英语交流的场合,第一反应仍然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们学英语到底要学到什么?运用自如的思维方式究竟应该怎样习得?对于新一代学习英语的孩子来说,PBL(project-basedlearning)式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的学习方法。英语一开始就被当作一种工具教给孩子,而效果似乎更好。


文/夏乔 编辑/吴妍娇




曾经有一则众人皆知的笑话: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高速公路出车祸了,连人带车翻下悬崖。

外国交警赶到后向下喊话道:“How are you?”

留学生条件反射地答:“I’m fine,thankyou! And you?”

然后交警走了。


想必留学生最后的结局大家也大概能猜到了。看到这里,大部分接受过中国式英语教育的年轻人恐怕都会无比认同地苦笑一声,毕竟这是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标准答案,一个几乎已经刻进我们大脑深处的答案。


其实,近年来有关中外英语教学差异的讨论从未间断过,我们都了解到也看到中国孩子花费了许多功夫,学了十几年英语,最终却还是学成了“哑巴英语”。即使是那些怀揣留学志向的学生出了国,仍然羞于开口,不爱提问和讨论,写作也惯用所谓的“模板”,并不能真正融入外国人的圈子和海外的生活。


相比英美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群言谈”,中国的英语课堂就是老师一个人侃侃而谈,学生埋头做笔记的“一言谈”。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却发现自己学习的英语好像并不能实际运用,这么多年真的好像白学了一样,甚至陷入上面这则笑话中的尴尬窘境之中。


机缘巧合,我认识了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儿子Mike似乎和上面说的这种中国孩子不太一样,刚过完10岁生日的Mike已经可以在上千人面前做presentation,成为一个团队的leader,参与街头采访和调研,自己创作话剧剧本并且自导自演,而这一切都是用英语来完成的。


Mike的妈妈告诉我,Mike刚刚结束一个为期十天的封闭式集训营,作为一个英语项目的前奏,而在比赛的当天,Mike彻底豁出去了,妈妈说她从来没有看过儿子说话这么大声、这么有底气,简直和几年前的他判若两人。


这个比赛由一个叫做瑞思学科英语的机构主办,每年的主题都颇有创意。今年,他们把孩子分为六个小组,分别探索正直(Integrity)、热情(Passion)、勇气(Courage)、尊重(Respect)、合作(Teamwork)和慷慨(Generosity)这六大好品质,而Mike正是勇气队的队长。


【视频】 | 孩子们演绎六大品质之一“尊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65vyuuf9&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交流沟通


Mike脾气不太好,平时说话比较直,但老师又都评价他是个比较理性的人。在团队中,如果他的队员们起了争执,他往往是那个能把大家拉回现实的人。


而且特别奇怪的是,每次队员们辩论过以后,他们的演讲稿就会变得更好。虽然孩子们各执己见,但他们都会开诚布公地说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更好,例如怎么样组织语言才能够在舞台展示环节和观众有更多的互动,只要谁的想法更有说服力,其他成员就会心服口服地妥协。


在这群孩子组队以前,他们还举行了一场破冰仪式,通过一些游戏证明他们可以成为一个团队。


而更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我竟然在这个只有10岁的孩子的口中听到了“换位思考”这样的字眼。团队合作过程中,难免有产生意见分歧的时候,这个时候原本有点暴脾气的Mike就会深入地与小伙伴们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倾听别人的观点,改变自己的立场,想办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最后大家也会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总而言之就是谁说的有道理就听谁的。


其实Mike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自信的,他偷偷告诉我,以前在台上,下面只有几十个人,让他开口讲英文,他都会紧张的要死。可是这次比赛完,他特别骄傲地说:“我今天是豁出去了。毕竟我们是勇气队嘛,当然要有勇气啦!”



Courage Team在决赛的展示


Mike妈妈说,其实很多人都不太喜欢面对公众去演讲,只有极少数人是天生的演说家,但是现在Mike胆子已经越练越大了,用英文交流超级有自信,一点都不怵了,就好像在用中文说话一样。


项目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提到这次比赛,Mike妈妈特别有感触,因为这个比赛似乎是在全方位地考验Mike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就是所谓的project-based learning


主办方给孩子一个议题,就好比今年的主题是探索六大好品质,首先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了解这些好品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内涵,然后让孩子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世界,去发现与这些品质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并且记录下来。



Guidebook



紧接着,孩子需要思考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他们需要去查资料,看看有什么可行的解决方案,一二三四五,在找这些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孩子要积极地思考,其中一定有对有错,还要考虑这些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孩子们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对整个大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整体性的建议和方案。



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会去找一些人做采访,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综合以后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针对这个方案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做完这些之后,整个团队会开始制作ppt、图表等内容,在最后的比赛环节,通过演讲的方式把最后的调查结果展现出来。



勇气队通过前期的观察发现的是校园暴力问题。孩子们在最后决赛展示环节的成果几乎让我有点坐不住了。他们用话剧的形式演绎了孩子们自己亲身经历的各种校园暴力的形式;他们做了一个有关校园暴力的网站;他们甚至还联系了美国的反校园暴力基金会随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欢乐童年基金会”,每年会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传播他们对于校园暴力的改进方案,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有勇气去克服内心的恐惧,对校园暴力说“不”。



勇气队的队员给美国反校园暴力基金会的邮件



美国反校园暴力基金会的回信


这一切听上去都不像是10岁不到的一群孩子能够做得到的事情,而且他们还全程使用英语来完成所有的交流、调研和展示。我似乎已经能够隐约在这些孩子的身上看到他日他们进入职场所必备的那些领导力素质。


首先是孩子的思考力,有条理地做事情,在做事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整合多种资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够提出假设并且验证,还能分析不同方法的利弊选择最优方案。


其次是行动力,明确目标和方法,借助各种资源,整合身边的人力、无力,还有非常重要的是有时间管理的意识。


跨文化交流意识


除了这些超越了孩子原本年龄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外,孩子们特别愿意浸入全英语环境甚至主动和外国人沟通的意识也令我吃惊不已。


Mike告诉我,他发现有时候要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其实不太容易,因为中文里没有恰当的词来表达,所以他现在会有意识地用英美人的思维去想问题,去想如何表达,这样一来就会容易很多。


Mike的妈妈也说,现在Mike的语言输出很畅通基本没有什么障碍了,如果有外国的场合,他也会主动跟人家去交流,而且别人也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个人品质和好习惯


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除了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以外,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如果还能够形成好的个人品质那似乎是两全其美的局面。“瑞思杯”之前几年的活动一般会关注自然、环保等社会项目,今年却将主题视角投向如何改变自身、塑造更好的自我这一点上来。


而对于这一点,Mike妈妈也深有体会。


“对于Mike来说,他对六大好品质可能说不出什么实质的东西来,但是我能感受到他是理解这些概念的。从他在生活中的为人表现我就能够直观地看到他其实是理解的并且还在践行着。”


“比如他会在公共场所指出来,‘叔叔你不能抽烟’,有时候我在旁边会很尴尬,但是其实大人听到小朋友这么说会马上改掉。还有就是他看到有人踩草地,掐花,也会指出来说“掐花不好”,当时我其实觉得脸上挺挂不住的,因为我觉得一个大人当众被小孩指责会挺没面子的,但是Mike觉得这是不对的,他就要指出来,不管你是成人还是孩子。所以在生活中Mike都具备这些好品质。包括这次比赛他对这六大好品质也都是有感知的。”


还有一点Mike妈妈觉得特别感动的就是,这次赛前的集训营让Mike的生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锻炼。他现在刷完牙以后都知道要把牙刷摆好,毛巾摆好,受别的小朋友的影响和潜移默化,他现在在家里也会做好这些。


Mike妈妈是一个秉承传统虎妈式教育的一个普通的中国妈妈,但是她并非那种仅仅以学习成绩为重的家长,她非常重视让Mike从小培养英语综合能力,希望他不只是敢开口说英语或者快乐地讲英语,而且还能是用英语去学语言、学数学、学科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用英语去思考。


这一点竟然和作为洋海归的Tony爸爸不谋而合。Tony的童年可谓相当丰富,小小年纪已经去过三次美国了,之前的游学经历让Tony爸爸更加确信在中国从小培养英语综合能力和英语母语思维,才有可能真正日后出国留学时与国外的教学接轨。


Tony爸爸说,这次去美国游学,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Tony去哈佛参观过两次,两次都不是从正门出来的。Tony爸爸跟他说:哦很好,你还有哈佛梦。因为哈佛的正门只有毕业和退学才能出来,虽然正门一直开着,但是多数人从来不从正门出来的。Tony去了两次都是从边门出来的。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Tony在浸入式的英语环境里呆久了,思维和文化都自然地和英美的教育接上了。而且Tony爸爸还说,孩子能力培养是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的概念,相信今日的锻炼对将来一定有长足的影响,到时候和其他孩子比起来自然也是优势立显。


外滩教育微社区“外滩吧”开通了,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欢迎参观、吐槽!


进入外滩吧,请戳“阅读原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