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手的哈佛offer被取消,只因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说了这些话
看点 哈佛大学撤销了10名新生入学资格,理由是他们在社交平台私人群组中发布种族歧视、淫秽等不正当表情图片。近日,这则消息引发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讨论,褒贬不一。有人称哈佛大学过度干涉学生的言论自由,也有人认为,不该以“私人性的言论”作为歧视言论的挡箭牌。但由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申请中的重要环节。在这种情况下,申请者在表达自身观点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公开的互联网大环境中,任何不当言论都可能导致大学申请失败。
编译丨郭奉岐 编辑丨李臻
前几日,哈佛大学撤销了至少10名已被录取的新生offer的消息,让西方媒体彻底炸锅了。据哈佛校报Crimson发表文章称,这些2021届新生之所以被取消入学资格,理由是其在Facebook私人群组中交换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猥亵淫秽表情图片。
六月正值大学发放offer之后,学生们等待入学的日子。正如每个大学一样,哈佛大学也为即将进入这所全球闻名的学府的天之骄子们准备了专门的Facebook群组。在一段时间的交流后,这个数百人大群中的一部分学生自行组建了另一个较小的私人群组,而这也成为了此次事件的开端。
该群名为“Harvard memes for horny bourgeois teens”(译:哈佛情色鄙俗青年的表情包群)。对于这些拥有共同爱好与价值观的群成员来说,该群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各自所喜爱的表情包,当然也包含日常的聊天与交流。
而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色情内容,该群组所分享的表情包包含针对以下内容的嘲讽、侮辱和恶意玩笑:性骚扰,儿童谋杀,大屠杀以及种族。根据截图证据,这些表情包甚至包含了直接侮辱特定种族及文化群体的内容。
小群的发起人对于所有想要加入的群员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在哈佛官方组建的大群里发送一张情色或其它内容不当的表情包,由小群的管理员确认后,方能同意其加群请求。
“这就是类似于那种……虽然我上了哈佛但我还是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行为”一位名叫Luca的哈佛新生这样评论道。
当然,此类行为以及群组本身很快引起了哈佛大学招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直接导致了之后的严重后果。在经过讨论之后,招生办公室决定废除十名2021届新生的入学资格,这一消息也随即在互联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01
哈佛这样做到底合法吗?
抛开舆论、情感和道德因素,外滩君认为确认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该行为在法律上的合理性应是重中之重,并且也将为之后繁杂的各方评论做很好的铺垫。而NBC则针对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此进行了分析。
结论很简单:哈佛大学做出的废除入学资格决定在法律层面没有任何问题。
“这些学生的言论自由权完全没有因为哈佛大学的决定受到侵犯。”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系教授Katherine Franke这样解释道。
她随后强调了,在侵犯言论自由权这一点上,宪法第一修正案中仅仅对于政府公开机构进行了限制。而哈佛大学作为私人机构,是不被该案所限制的。也就是说,只要该决定不违反哈佛大学自身的规矩,在合法性上便不可能被任何人指责。
而在入学时,哈佛大学就在官方组建的大群里清晰地写明了以下文字:
“Harvard College reserves the right to withdraw an offer of admission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including if an admitted student engages in behavior that brings into question his or her honesty, maturity, or moral character”
(译:在某一些情况,包括一名被录取学生的表现导致他个人的诚实,成熟与道德标准受到质疑时,哈佛大学保留废除他的入学资格的权利。)
如上所述,哈佛大学的决定在合理性层面不存在被质疑的余地。
而关于私人群组的“私密性”,Katherine Franke教授是这样解释的:“当你连接网络之后,能够被归入私人领域的空间就非常小了。”也就是说,该“私人群组”是否能被称为真的足够私密,其实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02
哈佛是否侵犯或过度干涉学生的言论自由?
该事件发生之后,Twitter与Facebook上马上涌现了大量的讨论与评论。尽管不占多数,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网友对于哈佛大学的决定表示了反对意见。其中引起最激烈争论的则是关于“哈佛大学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学生们的言论自由权”这个话题。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经过许多法律系教授与相关人士的澄清,哈佛大学行为的合法性已经得到了确认。但是关于言论自由权的讨论显然不仅仅局限于法律层面。
部分网友认为,学生在私人群组内的言论不应当影响到他们的学生身份,并认为这是非常荒谬的做法:学生拥有自由发表观点的权利,哈佛大学这样的做法无疑侵犯了学生们的言论自由权。
除了对于言论自由权的质疑,这类观点进而指责哈佛大学对于学生的管理过于严格。
换句话说,学生的私密信息与观点不应当在大学的管理范围内。“好开心看到哈佛大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标准呢,”一名网友用讽刺的语气评论道,“学生私密群组里有攻击性的表情包居然成为了退学的依据。真是个合理的标准,嗯。”
此类观点中自然有种族主义者与偏见者,但也不乏一些争取言论自由权的人士。前者自然是因为自身代表的立场反对哈佛大学,而后者则的确认为哈佛大学的举动站在了侵犯言论自由权的边界上。
北俄亥俄法学院的助理教授Erica Goldberg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哈佛大学此次的处理方式证明了对于学生言论自由权的压迫力的存在”。作为长期以来致力于追求言论自由权的资深助教,Erica Goldberg指出,这类表情包的存在是为了“以最幽默而智慧的方式展现攻击性”。
“有许多有学识的人们都在使用这些表情包,而原因并非他们支持那种价值观。相反,正因为那些观点是完全错误,与他们的观点完全相反的,他们才会拿来开玩笑。”Erica认为,“大学不应当过度管理学生们的私人言论,不应当教授学生们因为另一个人的言论而抨击他。”
当然,这类观点固然可以被理解为对歧视与种族主义的开脱与保护,但其所表达的内容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
03
互联网不应当成为歧视与憎恶的保护伞
除了以上的少数反对观点,对本次事件最为主流的观点大都表达了对哈佛大学决定的赞赏,并强烈地表达了对于这类言论的不满与厌恶。Attn对此事件的调查显示,仅有百分之四的读者反对哈佛的此次行动,百分之九十六的读者都认为哈佛的行为是绝对正确的。
主流观点强调了此类关于种族,性别以及其它特征的,有关歧视的嘲讽与恶意玩笑是无法在任何情况下被允许的。而大学本身,在录取一名学生时显然应当将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纳入考核范围。
正如哈佛大学的声明所说,当学生的行为表明该学生的道德与其它基本素质存在严重的缺陷时,废除该学员的学籍是可以做到,并且应当做到的。主流观点希望大多数大学都能效仿哈佛大学的做法与态度,并且认为这是解决仍旧广泛存在的歧视现象的重要一步。
主流观点拒绝承认Facebook以及其它社交软件群组的“私人性”,并且认为这种挡箭牌式的“私人性”不可能让歧视言论正当化。
“谢谢你,哈佛!”一名国外网友首先表示了对哈佛大学的感谢,继而表现了他的愤怒,“这些小孩子应当理解到种族屠杀,侮辱与暴力不是什么可以用来开玩笑的东西,他们可以随意发送表情包,随意发表歧视言论,但不要妄想没有人会看到——他们说的一切都会被管理者与雇主看到,并且他们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也有网友直接用漫画的形式解释了“言论自由权”到底是什么:
(简译:言论自由权意味着政府不能因为你说的话而逮捕你,但不代表其它个人或组织不能针对你进行批评与处理——第一修正案不能保护你不受到任何后果。如果你被骂了,被踢出群体了,被炒了,被开除了,你的言论自由权根本不会受到侵犯。那只是因为有些人觉得你是个傻逼,让你滚出去而已。)
也有国外网友表示,作为公司的经营者,社交媒体的言论一直是他评判一名应聘者的重要标准——事实上,他总是一开始就查看应聘者的社交媒体,包括Facebook,推特等等在内。
04
小心,大学招生官可能会查看你的社交媒体
最后,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这绝非此类事件的首次出现。事实上,这仅仅是众多因为互联网中不当言论而导致的废除学籍的其中一个例子。
2016年的几乎同一时间,同样在哈佛,同样也是从官方新生群组中分支出的私人群组,数名新生因为种族歧视表情包,以及至少一张嘲讽女权(平权)主义者的表情包而遭到了同样的处罚措施。而在其它许多不同的学校,这类群组也广泛存在,但关于处罚与否,如何处罚的决定则各不相同。
哈佛大学对此类互联网行为及观点,几乎是零容忍的态度,再次强调了美国大学对于互联网言论的重视与严格管理——这也同时提醒了大学生群体在社交媒体中,进行公开与私人言论存在可能的风险。
来自Kaplan Test Prep的一项调查表明,百分之三十五的大学招生官会经常查看大学申请者在社交媒体中的言论及表现,而百分之四十二的招生官明确表明,申请者在社交媒体中的不良表现对于他们的申请结果有着直接的负面影响。
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承认,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申请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申请者,以及相关的机构对此有足够的重视,以免陷入与此次事件类似的糟糕境地中。对于一些非常敏感的话题,表达自身观点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公开的互联网大环境中,任何不当言论都可能直接导致大学申请的失败。
(本文编译自哈佛crimson校报,华盛顿邮报,NBC,attn等媒体的相关文章)
点击下图,了解外滩教育VIP更多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进外滩教育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