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部有趣的漫画小说被改编成音乐剧,真正有意思的教育也发生了
看点 由美国畅销教育漫画书《点心侠》改编的音乐剧近日热映。这部音乐剧由赖声川担任艺术总监,一对美籍华裔夫妻担任编剧。胡恩恩是编剧之一,研究生和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她,现于美国长岛大学教育信息学院担任副教授。外滩君在上剧场见到了胡恩恩,与作为跨界教育者的她,聊了聊教育漫画和她眼里的美国教育。
文丨李婷玉 编辑丨李臻
这世界上英雄很多,比如钢铁侠,蝙蝠侠,蜘蛛侠等。
但是在纽约,还有一个英雄——点心侠,他们就是奶黄包、凤爪、虾饺、春卷、烧麦,和所有的超级英雄一样,他们守护着小吃王国的和平……这部在北美畅销的教育系列漫画《点心侠》,以中国的传统小吃为形象,讲述的却是“漫威”式的拯救世界的故事。
《点心侠》教育漫画
在本周,这群来自纽约不夜城的“点心侠”们从漫画中走出,被赖声川邀请到了他在上海的专属剧场“上剧场“,上演一部充满想象力与智慧的音乐剧。
《点心侠》的主创团队非常闪耀:艺术总监赖声川;新加坡籍著名导演张玫彦(为赖声川美版《暗恋桃花源》副导演);原创音乐设计者杜韵为2017年新晋普利策音乐奖的获得者;编剧为美国畅销漫画书《点心侠》作者是一对美籍华裔夫妻:胡恩恩和她先生吴荣平。
编剧胡恩恩长期在美国生活,本科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研究生和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课程设计专业,现于美国长岛大学教育信息学院担任副教授。为了送给生于纽约的一份特殊礼物,胡恩恩和先生联合创作了漫画《点心侠》。
“作为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西方创作者对亚洲文化毫无理解的捏造,和亚洲创造者不计成本地向西方风格和概念妥协。对此感到无比疲惫的我们决定创作一个属于华人的作品,并赋予它别出心裁的人物原型和故事结构。由此我们创作了结合科幻,武侠作品和我们对中国食物热爱的《点心侠》。”
正值音乐剧《点心侠》在上剧场热映,胡恩恩来到了上海,借此机会外滩君与作为跨界教育者的她聊聊教育漫画与她眼里的美国教育。
《点心侠》线下活动 左二为胡恩恩
B=外滩教育 H=胡恩恩
B:《点心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漫画?
H:美国有很多超级英雄的电影。我老公因为很喜欢英雄漫画,所以我们选择了纽约,最多超级英雄出现的地方。
但是当我们到美国的时候,有时候远离故乡会让人觉得寂寞。每一次去唐人街茶楼喝早茶的时候,就是我们感觉到最温暖,离家最近的时候。就是这种温暖,让我想要创造《点心侠》,奶黄包、凤爪、虾饺、春卷、烧麦都成为了漫画的主角。
《点心侠》其实是graphic novel,即漫画小说。和漫画区别在于它的出版模式并不是像漫画一样一期一期的,反而是像小说一样,一本书就是一个故事。在美国,漫画小说是一种很棒的教育书本,但一开始我并没有把《点心侠》锁定为只为小孩提供教育功能。
对于我来说,很多东西都是教育,只要可以引发人有不同的想法。我其实比较相信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体系,它强调每个小朋友一出生的时候都会一百种语言,包括讲出来的,听到的,画出来的。
但是在上学之后,孩子会被教育这些语言都不要了,只有书写和阅读。所以,学校其实是把这一百种语言都抹杀了,只留下了书写和阅读作为唯一合法的语言。
我觉得孩子其实有数不清的想法和感受,但因为没有学习字母,他们无法在语言上表达,但孩子其实可以通过绘画表现出他们的复杂想法。如果你给你的小孩讲述复杂的剧情,其实他们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无论是否被冠于教育漫画的头衔,《点心侠》的故事内容和角色都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教育的意义,因为教育并不应该拘泥于一种或者几种形式。
B:据说您的漫画作品《点心侠》做成了APP?
H:其实一开始我是想要纸质出版《点心侠》,但因为还是学生,没钱印刷。而且当时在美国,很多人都选择在APP上出书出漫画。我想或许我也可以在APP上刊登漫画,然后我就自己设计了《点心侠》的APP接口。当时《点心侠》的APP还被美国顶尖的电子商业杂志Fast Company 评为“少见的创意典范:真正有意思的教育漫画。”
B:不过现在有很多声音都反对让孩子用电子设备看书?您怎么看?
H:如果你两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认为APP肯定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不过近几年,很多美国出版公司都选择了回归到书本上,我也觉得我们的生活中充斥了过多的电子设备。
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阅读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孩子思考的时间,可是当我们用设备学习的时候,我们急于把结果或者过程分享出去或晒出去,这样反而缩短了思考和沉思的时间。
即使我自己是做APP的,但我认为纸质书仍然是最好的技术。你想想,有什么东西既可以被随身携带,也不用担心没电,还可以放心地把它借给任何人,还能和孩子一起分享。没有比书本更好的设备了,而且我预测,最后,虽然中国现在有科技热,但是大家还是会回归安静,追求内心的安静。
B:作为一名活跃在纽约的教育者和课程设计专家,您女儿也在纽约上学,那您如何看待美国教育?
H:我的女儿在纽约最大的华人居住区上学。选择亚裔种族占据大多数的地区上学我考虑到女儿作为亚洲人,必须培养一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感和自豪感。
美国的教育预算里还是考虑到文化和预言差异性,比如纽约州的公立学校有预算聘请翻译,当召开家长会或者要把学生信息邮寄到家里时,都会尽量翻译成其母语,拉进学校与家庭的距离。
不过有意思的是,美国在这些年开始担心他们的教育不够有竞争力,比如数学成绩比中国学生差,美国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很多这样的新闻,美国反而在学习亚洲。
早在2002年,乔治·布什就颁布了一个《不让孩子掉队法案》,规定各州必须测试三年级到八年级学生的阅读和数学,其实就是增加了很多标准化的能力测试。比如纽约州就用了共同核心标准测试(common core test),不仅考察学生的数学和阅读,还有外国语言,经济,艺术,和体育等领域。很多公立学校的老师都不满意这种标准化考试,很多纽约家长也不满意标准化考试。
虽然后来奥巴马颁布了《每个学生成功法案》(the 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其着重于减少学生的测验,可标准化考试在美国的风头越来越强劲。
根据全球城市公立学校委员会The Council of the Great City Schools调查 ,一个典型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一共要参加112次标准化测验; 学生每学期花费20-25小时在标准化考试上,其实八年级的学生最为严重。
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纽约家长还组织了一场联合抵制标准化考试的运动,抵制的核心是家长不满意共同核心标准测试。因为这个标准化考试不仅仅在衡量学校,其实也在评估教师的能力是否达标,还有州立的教育政策是不是足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甚至一个学校的考试成绩都会影响它们是否能得到拨款。
所以,我认为其实美国公立教育正在亚洲化,美国孩子的学习压力一点也不亚于亚洲孩子,而且同样在标准化考试中挣扎。
外滩教育 X Edward老师,
联合推出《麦克白》精读课,
剖析结构、逐章精讲
透读莎翁四大悲剧之一
带孩子领略莎士比亚文学魅力,
成为阅读的“行家”。
点击下图
了解更多
▼
▼点击阅读原文,进外滩教育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