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全球化时代,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历史教育?

2017-09-11 外滩教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32fm0o1f&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看点  国际化教育是当下的大趋势,因此,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成了现在孩子的必要课题。外滩微课84讲,我们请到了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历史老师、中国古代史研究学者吴启雷老师,为我们剖析中国孩子,需要怎样的历史教育。



主讲丨吴启雷   整理 | 厉校麟

编辑丨李臻


教育国际化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明白,孩子们需要根深中国才能盛开国际,中国的孩子只有通晓本民族文化,才能与他国民族互通有无。


那在通晓本民族文化这点上,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历史老师、中国古代史研究学者吴启雷老师有发言权。


80后的吴启雷,教了13年的书,因对中国古代史、美术史及国学的痴迷与热爱,从一名语文老师转型成为历史老师。现为平和高中部国家课程办公室的吴老师,为平和学生特别开设了一门“中国古代史”历史课程。


作为一名中国古代史及美术史研究学者,吴启雷在上海已小有名气。每年都要参加校内外各种论坛讲座,并且也是上海多家电视台《艺海星空》《东方艺术长廊》《我是先生》节目坐镇嘉宾。


这一次,他来到外滩微课,分享他独具一格的历史教学观:以传统书画为切入口,结合历史课上需要教授的国史知识,艺术、文化、历史三者皆而有之。



在外滩微课,吴启雷首先指出,现在传统中学历史课有四大误区:


1、徒有其表的全景式知识点


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上,每个时代都有很多知识点,但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教材中并没有说清楚,很多时候是一种徒有其表的全景式历史。看起来老师给学生都讲完了,但学生记住的只是零碎的东西,并没能从头到尾串连起来,做一个有机的关联,更别说去追问,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是否真得如教材所说。


2、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不强


当呈现一个历史事件,只讲影响与结果,不提事件发展原因,那学生在学习历史,只有一种方式——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当然是枯燥无味的。


3、教材修订慢,落后于学术新成果较多


吴启雷认为,中国学术研究已经有很多新发现,但由于教材修订缓慢,导致今天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滞后于最新研究成果的现象。


他以《清明上河图》为例。


清明上河图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作品,在历史教材中这样介绍:这幅作品反映了北宋末年宋徽宗、宋钦宗朝的城市生活的繁荣场景,反映了画家张择端高超的技法。


事实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吴启雷推荐了一本书叫《同舟共济》,这本书对清明上河图有很多解读,发现教材里很多的错误。清明上河图很有可能不是北宋末年的作品,可能在宋神宗时代就已经被创作出来了;画面上看起来是一幅城市生活繁荣的场景,而实际上真正要交代的含义是跟王安石变法精密相关的,与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政治上的波澜;张择端在被别人授权的情况下画了这幅图,是希望告诉皇帝我们的社会生活不是像朝廷里的政治斗争这样险恶……


所以,按照最新的研究观,也就意味着我们教材里的解读彻头彻尾都是错的。


4、重政治制度,轻艺术、文化


吴启雷指出,传统的历史课很容易成为政治制度史的学习,历史教材也已经走上一条偏颇的道路,学习历史其实应该是在政治之外,包含文化与艺术的综合体。


吴启雷之所以强调历史课里艺术与文化的修养,他认为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精髓所在。回归传统走经典之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因此,吴启雷从四个维度来构建他的历史课。


首先,搭建一个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的宏观框架。大多学生高中毕业也无法从商代到清朝的朝代顺利地写出来,就是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学的是琐碎的片段,而并没有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框架。


所以,在吴启雷的历史课上,他首先会给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的中国古代史历史框架,有了像船的龙骨一样的框架基础之后,他再带着学生关联艺术、文化、政治、经济及军事的这些“肉”架到框架之上。


第二,突出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


比如吴启雷介绍,在他讲先秦时代的历史时,他通常从秦的崛起到最终统一为历史主线介绍,这就会涉及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春秋五霸的秦,统一中原的秦直到走向衰落。


第三,强调人文艺术性。


这也是吴启雷的历史课与别的学校最大不同之处。


他为什么会如此强调人文艺术性呢?吴启雷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精髓之处不在政治制度上,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学习艺术文化才是了解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


他还特别提到,在我们国家早期,大多数艺术文化是由贵族创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琅玡王氏。在他给学生教授王羲之王氏家族书法传承的时候很强调这个观点。


所以,吴启雷会通过相应的经典作品展开相应的历史事件、人物、社会情况探讨,以艺术作品为载体,放大出去介绍作者的生平、社会环境、为什么创造、传承下来的影响、历史的线索又是怎样等等。


这样展开过后,就会使艺术和历史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受到吴启雷渗透的是人文艺术式的关怀,而这种关怀的背后学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饱满知识。


第四,强调学术思辨性。


吴启雷说道,他会把最新的一些研究动态,民间认识带入课堂,通过研读史料原籍的方法,去改变学生对于某一个历史问题的既定研究。吴启雷曾为平和初三学生讲了整整一学期的宋史专题课,就渗透着这样的学术思辨性。 


在微课最后,吴启雷以古今第一的艺术之君,玩物丧志帝王的典型代表宋徽宗为例,分享他是如何将历史、艺术与文化有机整合在一起的。



以上为外滩微课第84讲概要

收看本次微课完整视频

请加入“VIP专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43ocsq1s&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下图 

了解更多VIP福利


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外滩教育VIP专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