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止阶层固化最简单的动作就是,不要定位我们的阶层

2017-09-20 外滩教育

看点  父母们无论处于哪个阶层,都想让自己的儿女能够往上冲,接受好的教育,教育也因此开始分层。但下文作者认为教育的层级与经济能力无关,关乎于父母对于教育的认知。她将教育分为四层:教育“温饱”层、教育“小康”层、教育“大康”层和教育“心能”层,最后一层是打通不同的社会阶层重要的通道,而这也是去除“阶层焦虑”的关键。


注:本文转载自“渡渡鸟妈妈课堂”ID :dodocourse,作者韩谨,妈妈哲学创始人。


文 | 韩谨    编辑丨李臻


1


中国社会的阶层焦虑始终如一。



以上是梁晓声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的一图。每次看了这张图我就想,就是这样一个标的物,父母们无论处于哪个阶层,都想让自己的儿女能够往上冲,而避免往下落。人之常理。

 

离下层社会最近的中层社会成为最焦虑的阶层。

 

下层社会中,第8和第9的位置,相信都是大家绝对不愿意子女脱落下去的位置。即使是第7也是小个体户,比如门口摊煎饼的;城市土著,比较典型就是《老炮》中那一群哥们儿;富农是谁?大概是开农家乐的各个城市郊区农民。即使有点钱,也离不开那一方土地,被关在一隅之地,高重复性,低成就感地过日子。

 

这一层没有诗和远方,更别说价值和梦想,这一层是中层社会的梦魇,也是中层社会焦虑育儿的对境。

 

我小时候,我爸常威胁我:“如果你不好好念书,就会去扫大街,扫厕所,捡垃圾。”

 

“好好念书呢?”

 

“那就会像我和你妈这样,有铁饭碗,受人尊重。”

 

我爸这话已经在风中飘过三十余年,当年被“阶层脱落”威胁的孩子长大了,虽然侥幸没有掉下去,但却又开始重演父母的焦虑。

 

今天的教育焦虑更加庞大,铁饭碗已经不能代表一劳永逸,即使在国企、事业单位,变迁也很剧烈。竞争每日每时每分都在加剧,行业裂变,未来深不可测。学习力变得尤为严峻,且不仅限于教科书的范围,举凡有序可排,有比可攀的领域,都成了孩子们竞争力驰骋畋猎的战场。

 

因此,孩子每解出一道奥数题,考完一个级,获得一项奖状,为父母者仿佛就觉得为孩子的未来储存了一张期票。


2


我们的教育也已经是分层教育。

 

焦虑所迫下,父母对于教育的认知形成了一定的分化,也由此产生了不同层次的教育方式。

 

第一层,教育“温饱”层。

 

父母能力弱,无论是经济和认知能力都难有独到之处。

 

这一层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种是“天养儿”型父母,是孩子在公立教育体系下,听之任之,父母没有能力在干预孩子成长上有所作为,而是听天由命。

 

第二种就是“孩子盼头儿”型父母。这部分父母心里想的是:我们小时候不知道念书,现在无论如何要督促孩子好好念书,我们这辈子反正就这样了,我们现在所做一切都是为了你。

 

第二层,教育“小康”层。

 

父母处于梁晓声所划分中层社会的底层,第5层,第6层,月收入稳定,但往往有房贷车贷等压力,资产是负值,害怕变动。

 

这一层父母极端重视教育,是“分数至上”型父母,敏感词是:学区房、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最极端的例子是,从孩子两三岁就执行上小学的倒推计划,提前育苗甚至拔苗助长。教育“小康”层养活了大量教辅机构、补习班、私教。

 

第三层,教育“大康”层。

 

父母处于中层社会上部,是“社会精英”,有一定资产,比较自信。他们的教育关键词是:私立学校、国际学校、短期留学、游学、海外教育。这个阶层的孩子普遍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物质生活十分充裕。

 

第四层,教育“心能”层。

 

父母经济地位可能处于任何阶层,但是在教育观上却没有被阶层所困,对乱象纷纭的焦虑和社会的迅速迭代,秉承古老的价值,保持着定力。无论家庭实际状况如何,都会把自我尊重、重视诚信、宽厚乐观、积极稳健的品格和心态传递给孩子。 


3


每一块田地,都有它的产出。每一种教育,也都可预期孩子将来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阶层。

 

教育“温饱”层最好的教育成果是孩子能够习得一门技能,实现养家糊口的接力。

 

最坏的结果是,孩子浑浑噩噩,反叛教育,沉迷娱乐,不思进取,甚至不能谋生,成为啃老族。

 

教育“小康”层最好的教育成果是孩子在物质主义、标签主义以及攀比中奋斗大半生,是全球广告大潮和网红达人各种生活方式的买单者。

 

最坏的结果是孩子被分数所囿,大部分孩子挫折感极强,其中一些孩子会罹患心理疾病,其余大部分人会反叛学习,沉迷娱乐,成为娱乐游戏的消费者。

 

教育“大康”层,这批孩子生下来就是继承者,家里有些不动产,甚至有产业可以继承。他们没有升学和就业压力,家中资源和父母人脉就是自己的起点,因此这一层比较好的结果是能较高概率地进入精英阶层,复制父母的成就。

 

教育“大康”层坏的结果是腐化。幸福人人渴求,但是幸福+幸福不一定等于双倍的幸福,有时候等于无聊,有时候等于贪图享受、失去进取心,有时候等于匮乏价值感带来的自我吞没。

 

那么教育“心能”层呢?

 

这一层的孩子,有强烈的内在动力,能够尊重他人、尊重机遇,随遇而安。比较好的成果是,遇到任何情况都能够积极乐观,安身立命,渡人渡己,拥有宽广的生命观,有极强的使命感。不太理想的成果也是至少能够独善其身,不嫉妒、不攀比,不随波逐流。

 

教育“心能”层,是打通不同的社会阶层重要的通道。是打破阶层固化的关键,也是去除“阶层焦虑”的关键。


4


妈妈哲学阐释教育“心能”。

 

这个时代已经完全不同,去农村不再那么可怕,城里不再那么有吸引力,在大的行业和系统中做螺丝钉也会有巨大风险。在这个时代,成型于三四十年前的经济巨头们很多在系统上已经进入中年和晚年,面临改革、调整,甚至解构、衰落。

 

经济产业、文化科技正在和自由创意组合,并且是以非凡的速度。那些依存于毕业证和考试成绩的传统经济产业、文化科技正在衰老,而自由创意是不能以“考试成绩”来简单分级和标识的。

 

自由创意是个信念系统,是“心能”的系统。

 

一个人的成长,心才是内容和界限。

 

心能一定要从小传递,才能事半功倍。有几件事情,是我特别重视的,也一直在传递给孩子们。


1. 要有信念,相信自己有极其独特的禀赋。


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是世界大系统必不可少、独具魅力的部分。坚信“你一定行!”,任何与这个信念相违背的语言、评价都必须警惕,及时调整。别人归根结底是通过我们对自己的信任,认识我们。

 

自信是打开世界所有机会的钥匙。


2. 要懂得感恩,与人为善,不念旧恶。


可以切割掉旧恶,远离之,但最深的切除,是心里也清理掉。


懂得感恩,则必然会有良好的人脉,感恩是打开世界所有机会的地图。


3. 要精进努力,然而在这之前,可以尊重懒散。


如果有懒散的情况,那就让它帮助我们的生命做剪辑,花点时间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只要找到了,精进和努力就有了前提和基础。在找不到之前,不妨先培养运动习惯,任何运动都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而一旦取得任何阶段性进益,便多一分坚持的理由。

 

我们保持运动,也正是为了培养坚韧、精进的习惯,以待真正的机会到来


4. 远离对于成绩和毕业证的执念,代之以兴致盎然和喜悦有趣。


做数学可以有趣,背古诗可以情不自禁,学英语可以充满喜悦,学习归根结底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怎样和学习相处,保持终生学习的习惯,“成为学习型的人,而不是在学校学习的人。”

 

热情极具感染力,使得自信更具能量,使得精进更有动力,使得人脉更容易点燃。


5. 尊重古老的价值。 


经济地位、际遇不尽如人意时,有一些古老的价值,依然在起作用。比如:“人穷志不短”,比如“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经济地位稳定富硕时,有一些古老的价值,也依然在起作用。《大学》中孔子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仁者利用财富达到自己的理想,不仁者以自己作为获取财富的工具。


《论语》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认为获取“富和贵”也就是利益,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利益一定要取得的有道,如果违反道去获取,是不可以的,所以古人认为应该“以义取利”。

 

古老的价值,使我们不困穷途,不夭坦途,保证奋斗道路的身心平衡。


5


妈妈哲学:防止阶层固化最简单的动作是不要定位我们的阶层。

 

妈妈哲学的一个纪律,不要对照本文开始那张表,不要定位我们的阶层。

 

为人父母倘若充满忧虑,患有未来恐惧症,甚或是成绩拜物教的教徒,是大脑的剥削者,而不是心的信赖者,那么就是想让孩子做阶层攀岩运动,穷尽一生担忧脱落的发生。

 

以后的阶层,将很快不再以收入地位等现实基础被划分 47 32313 47 15290 0 0 3992 0 0:00:08 0:00:03 0:00:05 3992,而是以“心的认知能力”来划分。心的力量将会成为“无中生有”的核心力量,这些不是简单的每次考个好成绩,拿了多少级别的资格证这样慢慢码台阶基础的。

 

认知能力怎样构建——不要焦虑,不要定位,不要有阶层危机感,不要有从众紧迫感,不要有脱落恐惧感。

 

因为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自由,都是没有阶层的。

 

当然,阶层固化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存在,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和创意产业的蓬勃,你如果再按照工业时代的毕业证敲门砖去试图完成任何跳跃,当然都不如父辈们那个时代可能啦。在旧的认知基础上,阶层正在固化。

 

那是因为在用心的时代,如果只用脑,当然不够能量。未来,我们需要心脑并用,而且心是领头的。脑前锋的时代,慢慢翻页了。

 

我也恐惧,我当然也有恐惧,哪里有没有恐惧的妈妈呢。我最大的恐惧,不是怕滞留中产,或者脱落下一级阶层。我是怕自己陈旧的观念和认知,武断粗暴地影响到孩子的认知。作为妈妈,我祈祷,让我成为孩子们的一舟渡船,帮助他们渡过童年少年之河。

 

妈妈哲学由此揭示一层秘密:阶层是自我限制。只有挣脱束缚,才能拥抱未来和无尽的可能性,充满信心,充分乐观。

 

其实物质上,我们不就在最好的年代吗?古代贵族皇帝坐过火车飞机吗?谁开过车呢?有我们的速度和效率吗?我们吃穿用可以说都不低于古代皇家,那么,欲望导航这件事,可以掀过去了,因为我们拥有的已然太多,不应该再被欲望、比较、恐惧所引领。

 

妈妈哲学提倡善用“心能”,“心能”领导“智能”。

 

我们的家庭经济地位可能处于温饱、小康、大康等不一而足,但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妈妈哲学“心能育儿法”,就能使我们的孩子不再为焦虑、压力、分数、阶层固化所困。

 

我们的孩子将会专心致志,兴致勃勃,与人为善,爱自己的家,爱学习、爱生活、爱他人、爱世界,不自卑,不自负,不嫉妒,不攀比,永远以乐观心态拥抱不确定性。

 

我们的孩子会把更多能量用在建设性的事情上,而不是耗散在重重叠叠的忧患上。我们的孩子们会尽享这个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享受无数前人历经努力所达到的和平与安稳,在此基础上完成更加充分的自我探索和价值迭代。

 

想让孩子不重蹈父母覆辙,是让他们超越父母,这种超越不是超越物质阶层,而是彻底超越父母被自己的阶层所困的局限认知,让孩子们学会建设无阶层世界。

 

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不再有阶层困扰。


相关阅读





本学期

跟着美国奥数队总教练

上学期课只有一次机会了


罗博深教授

开设的小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几何入门》

专注数学细分领域训练


10月中旬开始

12周同步学习

在线小班教室

罗教授亲选助教团队

完课后可获得独家证书!


本学期仅开放160个名额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进外滩教育微店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