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可能影响孩子成功的后天因素是它
看点 为什么有的孩子很难管?有的孩子却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这两者之间差的是什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与《纽约时报》科学记者约翰•蒂尔尼一起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影响孩子后天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意志力。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概念,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意志力是自制力真正来源,也是自我驱动的核心力量。
文丨黄晔 编辑丨李臻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对下面的几个场景感到陌生:
4岁的劳伦不肯自己穿袜子,跑进厨房,把袜子交给了妈妈。她歇斯底里地哭着,疯狂地纠缠妈妈,一遍一遍地求助。她是三胞胎中的一个,她的妈妈保罗太太很伤心“她会这样子半小时。她每次崩溃,就一遍一遍问同样的问题。那个时候,我就会头大,不能专心做事,想对每个人尖叫,想把他们都直接送到床上。”
半夜,劳先生起来去洗手间,在月光幽幽地注视下,劳先生踩到一个有些滑的东西,站立不稳,摔倒了。打开灯,眼前的景象刺激了他:地板上到处是孩子的书、玩具、沙发上的垫子、连骑的小车也歪斜着身子躺在地上。。。别说黑暗中,就是开着灯走路也要找下脚的地方呢。家里不是没有要求已经上幼儿园的儿子睡前收拾玩具,但是每次小宝贝都会拖拉着长音说:“不要~我好困~”继续坚持他就会发脾气,甚至大叫起来。忙碌了一天的夫妻俩也没有力气再坚持,只能有空就自己收拾,没空就乱着。
刚上小学的小贝,让家人惊喜不已。每天放学不但第一时间写作业,更会自己收拾书桌,扔掉垃圾,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上课需要穿的衣服。每一件事情,几乎都能自己井井有条地处理。小贝成了亲戚眼中的未来之星。
为什么有的孩子如此难管?像个小兽一样在房间里穿来穿去。而有的孩子却是完全不用大人操心?难道好孩子真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些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养出来的呢?今天,外滩君就为父母们揭开这个谜。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Roy F. Baumeister),是意志力领域的研究权威,发表超过450篇科学文献,是世界论文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学家之一。《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约翰•蒂尔尼(John Tierney),其作品曾获美国科学发展协会和美国物理协会颁发的奖项。两人强强联手,一起做了大量的实验,并综合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意志力》这本书通俗严谨地介绍了意志力的科学、自制力的重要性、自制力的认知谬误及自制力的培养方法。
自制力真正来源于意志力
培养自制力的过程,其实是两个自我之间的对抗,一个是更为原始的、冲动的、放纵的自我,另一个则是进化后形成的、理智的、有约束力的自我。两个自我都各自有其价值,它们相互制衡、协调,帮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这个培养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挑战意志力过程。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鲍迈斯特指出,意志力就像肌肉,经常锻炼就会增强,过度使用就会疲劳。意志力是自制力真正来源,是自我驱动的核心力量。
自制力是成就的关键
许多致力于学习的父母们都听说过一个著名的有关儿童自制力的心理学实验。那就是“延迟满足”的实验。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对一批4岁的孩子做了关于“延迟满足“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人员每次带一个孩子到一个房间,向孩子展示一颗棉花糖,然后告诉孩子,自己要离开房间一下。这段时间内,孩子随时可以把面前的棉花糖吃掉。但是,如果孩子等到自己回来后再吃,就可以吃更多棉花糖,通常是两三颗。结果是:有的立即大口吃掉了棉花糖,有的想抵制诱惑但没有坚持住,有的一直坚持了 15 分钟等来了更多棉花糖。成功坚持下来的,往往是那些找事做转移注意力的孩子。
其后,心理学家们致力于寻找自制力与孩子们日后成就之间的关系。通过一项规模和深度空前的长期研究,探求了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的自制力得分与成年时期的多个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几点发现:
■ 自制力强的孩子长大成人后身体更健康。
■ 自制力差的孩子长大后经济状况更差。
■ 自制力强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婚姻更稳定。
■ 自制力差的孩子长大后犯罪可能性更大。
结果再清晰不过:自制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力量,是人生成功的一个关键。
但在对孩子宣示“你需要自制力”之前,先要确认实验的重点是什么。”延迟满足“这个名词很容易给人一种印象:自制力的关键在于”延迟“。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选择让他们等一等。他们认为,能等待的孩子才会有自制力。
可在生活中,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特别是对待一个幼儿这么做了,你可能会面临一个吵闹不休,哭泣不止的状况。也许有孩子真的可以乖乖等15分钟再去吃心爱的巧克力,玩想玩的玩具,但是这培养的真的是自制力吗?
真正的自制力的第一步,是有目标。
在“延迟满足“的实验里,孩子们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棉花糖,才甘愿忍受”煎熬“足够重要或足够有诱惑的目标才是人们愿意使用自制力的关键。所以,当你的孩子再吵着说要吃巧克力的时候,你得先想想好,没有目标的等待是否可行。
自制力or高自尊
关于自制力,除了人们对其相关实验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以外,还有流传已久的一个误区,阻碍了父母帮助孩子建立自身强大的自制力。那就是:高自尊才是关键,而不是自制力。
美式狂热
在美国,儿童教养领域出现了一个狂热的现象,即家长被倡导要培养高自尊的孩子。然而,心理科学协会(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评审小组根据多项严谨的研究和调查发现,高自尊与成绩并无正反馈关系,甚至是负反馈关系。高自尊的同时,事情却做的差了。评审小组的结论是,高自尊一般并没让人变得更有效率,也并没让人变得更好相处。
高自尊对人有哪些影响呢?
一,它能提高自信。高自尊的人更愿意按自己的信念行动、接近他人、冒险创新。但也包括更愿意做愚蠢或有害的事情,即便有人劝阻。
二,它让人感觉良好。高自尊就像一家积极情绪的银行,可以提供一般幸福感,当你需要应对不幸、赶走抑郁或者从失败中恢复过来,你可以使用这家银行。但缺点是,它会让人不理会明智的建议,固执地在没有希望的事情上不断浪费金钱和时间。
最坏的情况下,高自尊变成自恋。自恋者自以为很了不起,而且沉溺于这种夸大的自我形象之中。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但并不是特别渴望被别人喜欢——他们要的是奉承)。他们期望得到特殊对待,受批评时容易恼羞成怒。
例外的亚裔人
年轻的亚裔美国人没有收到高自尊的负面影响,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更受亚洲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父母和幼儿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训练孩子在规定时间上厕所,还训练孩子控制其他一些基本冲动。据估计,中国孩子两岁时就具有美国孩子三四岁时的自制力。
人们普遍认为,亚洲人比美国人和欧洲人更聪明。但根据詹姆斯·弗林(James Flynn)的研究,问题不在于智商,在于亚裔美国人更会利用自己的智商。凭借自制力——努力、勤奋、稳定、可靠——东亚移民的孩子可以做得与IQ更高的美国人一样好。
曾经备受争议的《虎妈战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译本的译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的作者蔡美儿(Amy Chua)对高自尊的做法一点儿都不感兴趣。
蔡的基本策略——设置清晰的目标、立下严格的规矩、惩罚失败、奖励卓越,与德博拉·卡罗尔在《保姆911》中使用的基本策略大同小异。卡罗尔是“世界一流保姆团队”的成员,她总是去处理真正棘手的案例。
文章中开头的保罗太太后来就请了卡罗尔协助管教孩子,卡罗尔在保罗家应用了她的“一致牌”家庭守则,收到了奇迹般的效果。她在保罗家待了一周,离开的时候,三胞胎正在收拾床铺、整理玩具,其中的劳伦正在自豪地穿袜子,而父母显得冷静、高兴。像蔡美儿及其他很多亚裔移民一样,卡罗尔也得到了与心理科学协会评审小组一样的结论:忘掉自尊,关注自制。
本文开头的“别人家孩子”的代表——小贝就是这么成长的。他的妈妈因为工作很忙,所以一直要求孩子尽量自己做事。妈妈很少会因为小贝没有做事或者犯错大声训斥孩子,但是会坚定地要求他把事情做完。如果不会做,妈妈就会帮他一起做,示范给他看。到了入学的年级,小贝已经在独立性上超过了很多同龄的孩子。
如果劳先生能根据本文呈现的方法和原则,教授儿子收拾玩具的技巧,不是简单地说:“把玩具收拾好”,并能坚持让儿子练习收拾玩具的技巧,半夜摔跤的事情应该不会再发生。有时候,孩子说不做,一部分的原因是不会做。需要大人教授合适的方法和技能,也需要大人给予适时的帮助。
三步get孩子的自制力
读到这里,孩子自制力强的父母应该会很高兴。但如果孩子自制力还不够强,也不用担心。罗伊•鲍迈斯特指出,自制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并在书中给出了如何培养和拯救孩子的自制力。
第一步:设目标和定标准
早在能看守则、会做家务之前,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自我控制,需要也想要清晰的规矩,为违反规矩承担责任是健康发展的重要特征。但是,规矩只有在被孩子知道并理解了才是有用的,所以目标和标准要简洁清晰好理解。
同时,父母需要遵循一致原则。提前制定奖惩制度,并向孩子解释清楚原因。较大年龄的孩子可以自己制定目标,相应地制定恰当的激励措施。
有些父母担心物质或金钱奖励是否会破坏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答案肯定是不会的。
首先,成绩已经是外在奖励,加上金钱也改变不了整个事情的性质。
其次,为了金钱而好好表现,本来就是成人世界的一个现实,所以,为了金钱而好好学习,是为那个现实作合理的准备。
最后,切记,你需要在奖励孩子时保持一致性,不要随意从钱包里拿钱奖励孩子。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你必须详细规定奖惩规则和奖惩额度;对于年龄大的孩子,你可以让他们与你协商奖惩规则和奖惩额度。
关于金钱奖励有效性的一些实验,结果好坏参半:有些地方有用,有些则没有。那么,还可以尝试金钱之外的奖励方法,例如奖励时间。如果孩子在规定的写作业时间之前完成了作业,并符合质量要求,那么就可以将节省出来的时间奖励给孩子用来做他喜欢的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给予了他自由支配的权利,他也会由此学会如何安排他的时间、效率和机会。
而关于惩罚需要注意几点:
■ 惩罚的严厉性:很多人把严格的纪律与严厉的惩罚联系在一起,但惩罚的严厉程度并不重要。惩罚的严厉性不但不能培养美德,反而让孩子认为人生是残酷的、暴力是恰当的。
■ 惩罚的及时性:对孩子来说,惩罚拖得越久,孩子越有可能忘记自己因什么而受罚。所以,惩罚要尽量及时。
■ 惩罚的一致性:惩罚最重要的一面——对父母来说也是最难的一面——是一致性。一两句斥责往往就够了,只要一犯同样的错误就给予同样的斥责而且语气认真严厉就行。
第二步:无法磨灭的监督价值
孩子的成长阶段,自制力水平是不同的,尤其青春期的问题在于,自制力还在小孩子水平,欲望和冲动却达到了成年人水平。因此青少年在目标设定时参与得越多,父母就越有可能进行自我控制的第二步:行为监控。
环境对孩子有显著的影响力,所以行为监控对孩子的自制力培养非常关键。双亲一般能更好地监控孩子,盯着孩子的眼睛多了一双,效果就有差异,而且效果差异非常持久,几十年的岁月也磨灭不了父母监督的价值。
孩子被监督得越多,就越有机会培养自制力,这是父母引导孩子的必修科目。例如,注意坐姿、常说语法准确的句子、避免说以“我”开头的句子、绝不用“嗯,啊”等助词表达“是”或“否”等等。
第三步:玩出自制力
阅读是培养自制力的好办法。但是,早在他们能够阅读之前,他们就可以通过玩游戏来学习集中注意力。例如,孩子本来立正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如果假装是正在站岗的警卫就会坚持更长时间。再如,如果假装要去商店,必须记住购物清单,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记住一串单词。根据研究,这些游戏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自制力水平。
令人意外的是,广受抨击的电脑游戏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确实有些电脑游戏太弱智或太暴力了,有些孩子把太多时间花在打电脑游戏上了。但哈佛的研究者得出结论说,大多数孩子没有被玩电脑游戏所伤害。
要在复杂的电脑游戏中获得成功,需要集中注意力、学习难懂的规则、遵循精确的步骤来实现一个目标。它比看电视所需的自制力多很多。
成功是有条件的,只要你有意志力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成功就触手可及。
注:本文摘编自《意志力》
相关阅读
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
补充国内中小学课程不曾涉及的新知识谱系
外滩教育联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袁坚
推出“猫老师的拆书课”
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解析小说文本
掌握“分析结构”的阅读方法
点击下图 立即购买
▼
▼点击阅读原文,进外滩教育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