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6所藤校录取还获得总统学者奖的全才,他却从未把斯坦福列入“人生清单”?
看点 很多家长都希望送孩子去顶尖大学,这种“名校情结”有时候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外滩君今天要介绍的这位爸爸尹永义,他更看重过程。在今年申请中,儿子William被包括斯坦福、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顿在内的6所名校录取,并荣获美国中学生最高奖总统学者奖。尹永义告诉外滩君,他认为孩子做了多少努力,是否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是否总结了更多的经验,才是成功的关键。
文丨孙康宁 编辑丨李臻
美国常春藤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向来严苛,而这道高高的门槛却从未挡住成千上万申请者对名校的向往,对那珍贵的一席之位的竞争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激烈。
在上一年度的申请中,有一位华裔高中生一次性被包括斯坦福、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顿在内的6所藤校录取,就在世人惊叹之时,他的爸爸却语出惊人的表示,这个结果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从尹渭博(William Yin)“华丽”的个人履历来看,他的爸爸尹永义并没有说大话:
年级排名第一,并作为其高中的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进行了致辞;
年年获得学校及地区教育委员会嘉奖,同时还在学校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和乐队首席等职位;
在高中就读期间,他获得过无数有影响力的奖项,如英特尔大奖、国际世界能源,工程和环境世界奥林匹克赛特等奖、全国写作大奖、国际钢琴比赛大奖,并受邀参加瑞典的诺贝尔颁奖典礼观礼。
今年6月,William又荣获了美国中学生最高奖——总统学者奖,并成为了14年来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格林威治高中生。去白宫领奖后没多久,他再次获得了戴维森奖学金,而该奖项每年全美仅有20个名额。这简直就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的典型代表。
尹渭博(右)2017年6月18日在华盛顿接受总统学者奖
William真的是一个全才:在学术学习中,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还能做到文理兼优;在文体方面,他热爱音乐,擅长钢琴和游泳;在人际交往方面,他情商颇高,在学校同学们举办的民间投票中,他获得了“最有可能成为百万富翁”的头衔。
最终,William选择了斯坦福,他给出的理由是“斯坦福与众不同,不仅是学术上的造诣,我们所有同学都对自己所做的事满怀热忱,而不是只关心功名。”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对自己的目标有着清晰的认知。
“怎么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这个问题,几乎一直围绕在尹永义的身边。显然,William的这些成就离不开家庭的培养和影响,William自己也经常说,若没有父亲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尹永义本身是复旦大学毕业,并曾经任教于复旦大学。后来他赴美攻读工程学博士,获得了五个专业学位,并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校任职十多年,从事了二十余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现就职于美国精英学院,从事大中小学生教学以及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教育学生和孩子方面,尹博士都是经验丰富的一把好手,而且最可贵的是,他从来都不是传统家庭中“缺位”的父亲。他不单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教育专家,他也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给广大的家长。
快带你的孩子去逛玩具店吧!
兴趣远比知识重要
出于自己对音乐的爱好,尹博士在William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学习钢琴。他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音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在孩子大脑发育的阶段,音乐对大脑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无形之中增加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对音乐产生兴趣。其实,对音乐的学习不仅仅关乎音乐,而是在于对兴趣的发现和挖掘。对于尹博士来说,培养孩子的兴趣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每个小孩都有天赋,家长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引发他对探索和思考的兴趣,从而挖掘小孩自身的特点。”
有些孩子在年幼的时候还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所以会出现三分钟热度的现象,令很多父母头疼,怎样在不打击孩子热情的情况下,又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对此,尹博士支了一招:
我在孩子小时候经常带他去玩具店走一走,看他对哪些玩具感兴趣就买下来。买来之后我们会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他对什么感兴趣。比如乐高,有些孩子可能过两天就没兴趣了,但如果他还不断在玩,可能就对这个的确很感兴趣。
在此基础上我会再往外扩展一点,比如加一点电子方面的东西,形状都是类似的,他可能就对电子有兴趣了,然后我可能再做一点的电动的东西出来,他就更来劲了,这就是一个引导的作用,让他有机会接受到各种奇妙的东西。孩子在很年幼的时候相当于一张白纸,要让他学会去思考和发掘。
另一方面,有些兴趣看似是天生的,但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首先,家长自己要对这些东西有兴趣。尹博士自己本身对音乐很有兴趣,而他的做法是陪着孩子一起学。“最好是一起练习交流,既促进孩子跟父母的交流,也激发了兴趣。我就是这样陪着他练。一开始我比他学得快,但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很快就追上来了,他心里就想,我比爸爸还要厉害,这时自信就出来了。”
三大良好学习习惯:
认真、持之以恒、好奇心
对待学业这个问题,尹博士并非单纯地给儿子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孩子如何看待学习。我们都知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一定要从小抓起。尹博士教育儿子的第一点就是做事要认真。
“如果小孩从小马马虎虎做题,得过且过,这个习惯会从小带到大。这种心态我比较重视,从小哪怕他只错了一点点在大人看来不足挂齿的错误,我还是会当成非常认真重要的大事。长此以往,在他眼里就不允许自己犯这种错误。这点对他长大以后做科研和学习都有帮助。”
另外一点是持之以恒,这点也可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因为学音乐到后来也是很枯燥的,怎样坚持下去,这是能力的培养。长大以后他在做科研的时候碰到了困难,在做不下去的时候怎样往下走?如果小时候没有培养出这种素质,那么他在高中阶段也很难取得这样的成绩。”
第三点是要时刻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要从好奇心里发掘出潜力,父母就需要从小鼓励孩子积极发现周围世界有的新事物,并对孩子多多提问。“有一次走到穿衣镜前,我让他从 40 33921 40 13660 0 0 2289 0 0:00:14 0:00:05 0:00:09 2866镜子中看着我,问他为什么镜子能成像?这其实是在教育孩子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激发他的好奇心,让他去思考。”
写读后感、写小说……
学习不止,读写不停
William最终在申请季中选择了斯坦福,有一个原因是他认为斯坦福的环境能让他发挥自己文理双全的优势。尹博士自己虽然一直学习的是理科,但在儿子的读写方面却从不马虎。在儿子小的时候,他每周都要带儿子去图书馆借书,而且还要儿子在一周内看完借的书。
相比时间,对儿子看书的类型,尹博士却从来不加限制。“孩子小时候看一些漫画书之类的也没关系,一样是培养他阅读的能力和习惯。高中以后孩子很少有时间看小说类的书籍,但他阅读的习惯从不间断,抽空也会看一些新闻和杂志。”
大量的阅读使得William有用极强的写作能力,当然这也归功于爸爸在培养他阅读习惯的同时,也一直强调写作的重要性。“他小时候每读完一本书,我就让他写读后感,比如书里你喜欢哪个主人公、为什么喜欢、书里是怎么描写他的,等等。这样以来,他就是一个主动的分析思考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观众。阅读也就上了一个层次。”
2017年5月22日尹渭博(后右二)在康涅狄格州年轻科学与人文研究会获第二名。
William在初中的时候,突然冒出了想写一本书的点子,尹博士竟然立刻表示了赞同和鼓励。于是William真的认真地写了一本科幻小说,给老师看了之后也获得了肯定。
不过,这本书最终也没有出版。“虽然他每次写的时候很带劲,觉得写的很好,过段时间回过头来看看,因为他有了新的成长,所以又觉得写得很幼稚,要重头再来。对他来说,永远没有最好。”
由于William从小在美国长大,可以说英语是他的母语。但在中文教育上,尹博士也从不疏忽。尹博士一直坚持在家从不说英文,大家都用中文交流。现在,William也能用中文,流利地听说读写。
“在他小的时候,我们会买很多中文书籍过来,在睡前念给他听。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我们念给他听,等他稍微大一点了,就是他念一段我们念一段,再大一点之后,他念一段我们念一段,念完之后我们还会讨论一下其中的内容,加深他的理解。通过阐述故事里是怎么表述想法的过程,他就能理解到中国人的表述方法和美国人之间的差别。”
中式教育or美式教育?
学习能力才是王道
除了坚持在家跟儿子说中文以外,为了让他能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尹博士每逢中国传统节日都会带William去中国城参加节日活动,比如春节、中秋节等等。他希望儿子除了在学校接受西方教育之外,在家也能自己对孩子进行一些中国文化的灌输。
尹博士在中美都曾接受过教育,也都有过学校工作的经历,不论是从学还是教的角度,他都对中美教育的不同有着深刻的认识。“我觉得美国的孩子思维非常活跃,一道题会有很多五花八门的想法,西方教育下的孩子,想象力是没有边界的。但是缺点是他们会犯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中国则是相反的,基础很扎实,但是想象力有很大限制。”
在教育方面,尹博士坚持“中庸之道”,尤其是对自己专业的数学方面。他认为美国数学教育中的基础教育需要向中国学习,从广度走向深度;而中国的数学教也要学习西方的发散性思维,从深度走向广度。
尹博士非常注重对William学习能力的培养,他也多次强调,训练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小的时候他喜欢计算机,想做一个计算机系统。其实我知道怎么做,但是我不会告诉他,而是让他自己去看书。他看完书会来问我,我就点他一下,再让他自己去看,从零开始自己去琢磨,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就学会了。”
在儿子从小的学习过程中,尹博士都让他自己动手学东西,不懂就查资料找方法。现在,William研究的课题横跨了好几个学科,比如最近的一项关于阿兹海默症的研究,不单他自己不懂,即使是一些专家可能也不懂跨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靠他自己去发掘和讨论,把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产生自己的想法。
尹渭博在格林威治高中毕业典礼上,以全校排名第一的身分作毕业演讲。
父母带给孩子的终极教育,
还是教会他做人
在儿子小时候,尹博士一直遵循一个和他讲话的“原则”:蹲下来。这是为了和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亲近孩子。他也从不硬性阻止William玩游戏,而是和他一起玩。
“我想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兴趣浓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在与孩子交流他喜欢的事时,孩子很容易敞开心扉,说很多其他的内容,而且也变得越来越喜欢与我们聊天,沟通也就变成了习惯,这是大人孩子都能开心的事。”
在家时,尹博士和太太为了营造出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经常在家举办“家庭会议”、“家庭电影院”等全家人一起参与的活动。“我们每周都会在一起开家庭会议,让孩子总结一下你觉得这个礼拜爸爸妈妈哪里做错了。他说出来之后,如果确实是我错了,那我会道歉,并且以后不这样做了。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这是一种讨论,我觉得对营造轻松平等的家庭环境是有作用的。家庭电影院的时候看完电影我们还会聊一聊对电影的不同观点,在讨论中也增加了和孩子的交流,也从侧面知道了孩子的一些想法。”
2015年全家在儿子尹渭博(右一)及女儿尹维娜(左二)乐队表演后合影。
而为人处世中,尹博士也时刻牢记要“以身作则”。“因为孩子小时候的第一个榜样就是父母,父母怎么做的他们就会怎么学。而且我认为一个人的真正成功肯定是做人的成功,而不是单单学习好这一面,学会与他人的相处对于未来是更重要的能力。”
尹博士和太太在生活中相敬如宾,互相谦让,这种无形的教育也使得William养成了为他人着想的性格。“小时候,如果有人给他一颗糖,他一定会请求别人再给他一颗,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他会记得要带一颗回去给她。有时候我们一起吃饭,他有喜欢吃的东西也一定不会自己吃掉,而是会选择和大家一起分享。”
William长大后,在和老师、同学的交往中,这种为别人考虑的性格使得他在学校里很受大家的欢迎。在一次学生们自发组织的“谁最有可能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的投票活动中,William当选了。作为一个华人,在华人占少数的校园群体里可以被大家选中,意味着美国人也都认可了他。这种来自同龄人的承认对William自信心的鼓励也是巨大的。
新学期伊始,William步入斯坦福,正式开始了他的大学之旅。在采访的最后,尹博士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William初中的时候,曾经给未来的自己写过一封信,畅想了自己被一些优秀的学校录取的情形,其中提到了麻省理工、耶鲁、普林斯顿等等,却唯独没有斯坦福。
虽然尹博士对儿子的教育规划很有一套,但唯独在升学这件事上,尹博士和太太却从未给孩子压力,对于很多中国父母都有的“名校情结”,尹博士却认为并不重要:“我告诉孩子我最重视最想看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做了多少努力,是否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是否总结了更多的经验。这是我衡量你成功和失败的标准。”
也许正是由于爸爸的这种标准,使得William不论考试、学习还是申请学校的时候都既放松又全力以赴。我想,拥有这种享受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进入斯坦福对他来说绝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起点。
相关阅读
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
针对21世纪学习型家庭的核心需求
外滩教育邀您加入“VIP专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43ocsq1s&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下图
了解更多VIP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外滩教育VI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