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委会竞选也很拼,只是画风截然不同
看点 前几天,一篇关于上海一所民办小学家委会竞选的公众号文章被刷屏,文章里透出的各种攀比引来网民们大开脑洞的吐槽。今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家委会是如何选任父母参与到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的是,通过家委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父母们要将参与公共事务、协同他人合作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们。
文丨楼夷 编辑丨黄晔
这两天上海浦东一民办小学的家委会竞选让人瞠目结舌,不禁想起来我在美国经历的小学家委会开会的经历。
那是去年1月,我们刚刚搬到加州圣地亚哥。
我们送朵拉去了离租住公寓很近的一所小学。入学前在网站上看到,每周三早上校长或副校长会在学校某个会议室和家长会面。于是朵拉爸第一周就被我派去跟他们见面了。
等了20分钟,见校长和副校长联袂而来。原来之前真正利用这个和校长沟通的家长不多,所以他们并没有按照网上所说的每周三早上都等在这里,听说居然有一个新生家长很正式地要求会面,连忙一起过来表示重视。
这次简短的会面中,校长和副校长反复强调的一件事,就是欢迎我们加入家委会。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家委会。
第二天,朵拉爸接朵拉回家的时候,递给我好几张通知书,内容都是邀请全校家长参加家委会的招新会兼去年的总结会。
“为什么带好几张通知来呢?”我问朵拉爸。
原来,为了尽可能吸引更多的新家长参与,家委会发动了所有老师、学生和家委会成员在校门口发通知。
“太热情了,好几道关卡,每道都给我发通知,”朵拉爸说:“没法拒绝。”
第二天,我送完朵拉就去参加这个会议了。
简单的教室里放了咖啡、茶、爆米花,算是给早上开会的家长一点能量吧。有意思的是,会议室旁边的教室是育儿室,有专人帮忙看孩子,以便让二宝或者多娃家长也可以来开会。
主席台前坐了十几个女性,包括校长、家委会主席、家委会财务等等。我数了数,一半是老师,一半是家委会成员。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件事。
第一,除了家委会主席坐在中间,其他人都是随便坐的。校长坐在最边上。因为校长很年轻,我一开始还以为是秘书。
第二,家委会主席边上有一个推车,一个小婴儿正含着安抚奶嘴在睡觉。原来这个主席是两娃妈妈,边带孩子边为学校做贡献。
每个人的座位上都有一份文件,写着去年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重大议题的决定。看到这份文件,感觉家委会做事还是很规矩的。
开会后,首先是介绍去年的情况。然后就开始讨论本学期的议题,包括未来要举办的活动和负责人分工。
我注意到,一般一个活动一两个人就把事情给领了。这几个人主要是协调员,到真正做活动的时候是人人出力的。
其中有项讨论是到别的城市出差,大家就如何节约经费进行了讨论。因为家委会主席在酒店业工作,可以贡献一个酒店员工的打折卡,就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最后,就到了动员新生家长入会的阶段了。主席以自己为例,说明只要想出力,时间不会是问题。“我是个单亲妈妈,有两个孩子,还有份全职工作。”她说:“如果我可以,你就一定可以。”
显然,和网上流传的那个上海某学校相比,这个家委会的招新非常不一样。
首先,是现任家委会和全校师生来动员,而不是简单的家长向老师表忠心,然后让家长与家长之间公开竞争。
其次,通过开会先让新生家长对家委会的日常运行和具体工作有了一定了解,再来思考自己是否可以加入家委会。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家委会人人平等,家长和校方也平起平坐。重要的是家长能不能贡献自己的时间和力量来做事情,而不是每个人的背景。
这次上海某校家委会竞选之状况令人侧目,家长攀比和炫耀当然令人反感。但是,校方责任更大。
把家长背景看得太重,贸然通过微信群鼓励家长公开表忠心,这种流程安排本身就不合适,最终导致畸形竞争。
此前,我也写过一篇美国家委会如何工作的文章。
当时对家委会还不太了解。回国之后,我也加入了我孩子班级的家委会。这才意识到,中国学校的家委会之付出绝不逊于美国。
加入家委会,必然是因为对孩子的爱。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让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示范应该如何为社区贡献。比学历、地位、财富更重要的,是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真正能够把不同的人团结起来为一个目标奋斗的根本。
而我们,又希望能向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BetterRead(ID:BetterRead)
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
针对21世纪学习型家庭的核心需求
外滩教育邀您加入“VIP专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43ocsq1s&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下图
了解更多VIP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外滩教育VI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