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还是“凤尾”?中美家长看待成功的差异
看点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相比之下,美国人对于成功的理解,与我们完全不同。美国人更倾向于做小池塘里的大青蛙而不是大池塘里的小青蛙;相反,亚洲学生更愿意在顶尖学府里拼命,却不愿意在普通高校里拔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差异,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这一问题。
文丨ALIA WONG 编译丨俞利成
编辑丨李臻
中国有句老话,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这句话是说:人根据所处的环境更应做领先部分而不是落后部分。这种观点在不同文化中也被广泛接受,但版本各不相同。日本人说,做沙丁鱼的头好过做鲸鱼的尾。英美人也称,做小池塘里的大青蛙比做大池塘里的小青蛙要好。
大量研究也佐证了这一说法,特别是在教育领域。跟踪研究不断表明,普通高校中的优秀学生与顶尖高校中的一般学生相比,表现得更加能干,成绩更加出色,职业抱负上也更具野心。
虽然证据令人信服,格言也流传久远,但不同人在不同环境下对这种说法的追随程度也各有高低。一份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倾向于生活在相对普通环境下但智商高,但具体的比例也根据不同环境在18%到80%之间变化。
一篇新发表于同行评审期刊《社会心理学》和《人格科学》的论文试图探究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或者说什么心理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愿意在哈佛大学做一名相对平庸的学生,而不愿意在美国东北大学做一名尖子生,但是有人却恰恰相反。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
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比较了东亚裔学生和欧裔美国白人学生。研究者认为文化环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他们的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种猜测:学生中前者更喜欢在大池塘里做小青蛙。
考虑到东亚文化与美国白人文化的差异,这一结论或许并不令人意外。众所周知,亚洲人更有集体主义倾向,更看重谦逊,更倾向于基于共同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来做出决定。
而另一方面,美国白人则被认为是个人主义,通过与同伴竞争来表现自我,并根据个人野心做出决定。以此推断,东亚人更有可能根据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来评估自己,而欧裔美国人则更基于自己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相比较来评估自己。
但让研究人员惊讶的是,这些文化刻板印象在解释他们的研究结果时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事实上,他们发现,他们调查的东亚人也深受表现自我的影响——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表现:追求名声。
“面子”文化在作祟
“东亚文化不仅仅是集体主义,”吴凯迪说,她是该项目首席研究员,也是密歇根州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生。东亚文化中也有她所说的“面子”文化。在这样的文化中,“不仅你自己知道你做得很好,让别人知道你很出色也很重要。街上的陌生人,一个亲戚,一个花五分钟浏览你简历的雇主,都在评估你并觉得你来自于一所很好的学校。你的评估都建立在别人对你的看法上。
在研究分析中,吴和她的合著者进行了三项调查。第一项调查简单地随机询问了一群密歇根大学的学生,问他们是否愿意做小池塘里的大青蛙,或者相反。大约有75%的东亚受访者(他们大多数在美国出生或很小时移民到美国),更愿意在大池塘里做一只小青蛙,而在欧裔美国人中,这一比例仅为59%。
第二项研究略有不同,调查并没有采用“青蛙池塘”的类比,而且把采访对象从美国的东亚学生换到了中国大陆的成年人。研究者询问受访者是否愿意在TOP10高校中做落后者,还是在TOP100高校中做领先者。然后他们问了类似的问题,不过将“学校”换成了“公司”,来衡量受访者对工作场所的偏好。
研究结果与第一项研究的结果如出一辙:亚洲受访者更倾向于做一条小鱼。58%的中国受访者更青睐TOP10的大学,29%的受访者更青睐全球TOP10的公司;而在欧裔白人受访者中,这一比例分别为27%和14%。
第三项研究,试图探究这些文化差异背后的动机,而结果对吴和她的同事来说却是最出乎意料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受访者将自己与他人相比较的程度。其中问题比如:我经常比较我和同事的Twitter粉丝数。这种调查方法经常被用来测试人们对“青蛙池塘”的偏好:越喜欢将自己和别人比较,就越有可能倾向于在小池塘里做大青蛙。有趣的是,与美国白人相比,更多中国成年人会选择参与到这样的内部比较中来。
当然,这项研究也有局限性。该分析的每项调查中样本规模仅为200到300名参与者,虽然这在近年的心理学研究中很典型。另外,探究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会对她的决策产生多大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同多种文化的情况下。无数的因素影响着一个人决定去哪里上大学和工作。
尽管如此,吴强调说,这项研究是第一个探索文化是如何作用于“青蛙池塘”教育决策的,它的研究结果也挑战了人们对于为何做出如此决定的观念。在文化研究方面,吴说:“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这种简化的方法”。比如说,美国人是个人主义,东亚人是集体主义,并基于这些简化的观念做出假设。
吴还说:“在集体主义的亚洲文化和虎妈教育下实力强劲的亚洲学生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矛盾。”东亚学生更倾向于去大型机构,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做不到比别人更优秀。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更具集体观念,或者他们更想保持和谐,融入集体,成为“大池塘”中的一员。”吴的研究表明,更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名声,他们根据自己所去的学校来定义他们的成功,而不是他们与别人相比更卓越的学业成绩。
“大池塘”是一把双刃剑
在一个大池塘里做小鱼也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在学术界。事实上,一些研究显示,TOP10大学所培养的终身教授的数量几乎是TOP20大学的三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精英学术学者有社交关系对于被等级分明的高校聘用是非常重要的。
吴在上海长大,16岁时搬到了美国。她说她也“受益于大池塘”,她在密歇根大学的教授和同学都是她巨大的动力来源。一些研究还表明,对于有色人种的低收入学生来说,大池塘可能是一个更有利的选择,因为他们从顶尖学校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和人脉。
但是,大池塘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吴的任务是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以此帮助解释这些决策方式。这在全球化时代尤为重要,并可能帮助越来越多的美国亚裔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的国际学生人数增长了85%,其中大部分来自亚洲。在争夺大池塘的竞争中,许多人因为成功的压力而变得紧张,过度要求自己以至于被精神疾病困扰或采取作弊手段。
但与此同时,自1980年以来,财富100强企业高管中,拥有常青藤大学学位的高管比例有所下降,而拥有公立大学学位的比例则出现上升。2014年,一项针对近3万名大学毕业生的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加入名牌大学对个人的生活工作快乐没有产生任何压力和负担。
最后,吴这样问:“说到底,在小池塘里的大青蛙也能成功的文化背景下,选择去大池塘真的值吗?”
来源:大西洋月刊
相关阅读
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
针对21世纪学习型家庭的核心需求
外滩教育邀您加入“VIP专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43ocsq1s&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下图
了解更多VIP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外滩教育VI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