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若能用这种思维方式,走入他们的世界也是事半功倍
看点 我们常常说让孩子具备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的思考问题。实际上光是孩子,家长若能具备这种思维方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看待问题也会更深刻,更全面,更易触及本质。下文作者通过“是否担心孩子有网瘾”这一家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家长更好地建立起批判性思维,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文 | 萌叔 编辑 | 李臻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化作文字,公示于屏幕前,供人瞻仰或质疑。但总有一些人的观点,会让你眼前一亮:
“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他的角度这么独特,而我就想不到?”
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别。
思维方式,决定看问题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决定接下来的行动;行动,足够影响人的一生。
就像电影《1942》里,张国立破产后,不经意的一句话:
“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你等着,不出十年,我还是东家!”如此迷之自信,靠的就是一个聪明的头脑,和头脑中强悍的思维。这是真正的财富。
所以今天,我也要来介绍一种十分容易上手的思维方式。
熟练掌握后,你会比未经训练的同龄人,看待问题更深刻,更全面,更易触及本质。
先来看一个例子。
前段时间,杨永信的“戒网中心”引爆了社交网络,与此相关的讨论接踵而至。其中有一个被人们反复提及的问题:
为什么家长害怕孩子有网瘾?
下面请仔细思索这个问题5秒钟。思考完毕后,再继续看接下来的文章。(5、4、3、2、1……)
有答案了么?
“因为网瘾会影响正常学习”、“因为家长管不住有网瘾的孩子”,这是比较容易得出的结论。
正确吗?正确。但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
如果我问你,你的思考过程是什么,你通常很难回答出来,感觉这些答案更像是“突然一下凭空出现在脑海里的”。
事情坏就坏在“凭空”二字。它更像是“抓瞎”,逮到什么就用什么,没有套路可循。
所以要利用思维框架,把问题逐步拆解。下面,我来介绍一种比较深入的思考过程:
第一步,拆拆拆!
仍拿网瘾举例。我们先来看问题:“为什么家长害怕孩子有网瘾?”,面对一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解答,而是拆卸。
怎么拆卸?
把大问题拆卸成小问题,并逐一回答。对于本例来说,“害怕”、“网瘾”、“家长”、“孩子”是提取出的关键词。大问题,就可以拆解成下面三个小问题:
1.害怕是什么?
2.网瘾是什么?
3.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接下来,我们逐个击破。
第二步,这是一个不断打自己脸的过程,也是此种思维方式的精华所在:
以原始问题为基础,不断衍生出新的分支问题,并自我解答。直到自己哑口无言为止。
有些拗口,还是举例子:
上一步中,我们已经拆解出了三个问题:害怕是什么?网瘾是什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先来解答关于“害怕”的问题。人为什么会害怕?
这是我想到的3个答案,你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回答,遵循自己的想法即可。这3个答案,就同原始问题一起,形成了树干-树枝结构。
接下来,再分别针对每一个树枝,提出新问题,并解答到哑口无言为止。
例如第一棵树枝,“人通常会害怕未知的东西”,你可以结合网瘾,继续问下去:
既然人会害怕未知的东西,那对于家长来说,网络游戏是未知的吗?是他们不了解的吗?
►是的。
为什么未知?
►因为家长很少玩网络游戏。
为什么很少玩?
►因为游戏是年轻人玩的,他们不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
► 因为自己固守陈旧,与时代脱节。
*得出结论:家长固守的传统观念,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可以接受广场舞、打麻将,但无法接受更加新潮的事物。网络游戏,便是其中之一。
以此类推,下图是树状结构的完整版:
至此,关于“人为什么害怕”的问题,已经解答完毕。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以此类推:
网瘾是什么?
以下为树状结构完整版:
最后一个问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不再展开,留给各位思考。但不难看出,思考的方向大致会是“家庭引导不足,导致孩子缺乏自制力”、“亚洲文化倾向于内敛性格,父母与子女沟通很少”等因素。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用这种思维方式得到的关于家长惧怕网瘾的答案:
1.家长固守的传统观念,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可以接受广场舞、打麻将,但无法接受更加新潮的事物。网络游戏,便是其中之一。
2.媒体对于网瘾的负面报道,使许多家长坚信玩游戏是有害的。很少见到关于游戏的正面报道。
3.网络游戏十分便捷,获取成本低。此外,除去网络游戏,孩子能接触到的其它娱乐项目很少。这加剧了孩子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4.教育的功利化,使家长将金钱与学习成绩联系起来。一切阻碍学习的因素,都是敌人,网瘾首当其冲。
5.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自制力差;亚洲文化倾向于内敛性格,不善表达,父母与子女沟通很少,造成隔阂。
至此,我们已经分析出了家长害怕网瘾的至少5个原因,而每一个原因,都没有停留于表面,都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如果没有思维框架作为基础,单单让你“凭空想象”,你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将问题理解到这种程度的。
用这样的方式分析问题,兼顾深刻与全面。更重要的是,它只需两步:
1.将原始问题拆解成小问题;
2.针对每个小问题,自问自答,发散下去。
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身边的生活,这种思维框架都有其强大的优越性。请记得不断训练,并尝试应用到各个方面,成为下意识的本能。
我还记得几年前,自己刚入职的那天,我略微发福的主管领导说的那句话:
永远要比别人多思考一步。比如有人想吃西瓜,你是给他一个西瓜,还是给他一杯水,永远都要取决于他是馋了,还是渴了。
话糙理不糙,探寻问题本质的思路,多动脑筋,大抵如此。
注: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萌叔在杭州”(ID:mengshuhz),作者简介:萌叔,居住在南方的北方人,写有趣的、走心的文字。
相关阅读
来自耶鲁大学的英文写作课 ,
瞄准中国学生读写能力短板量身定制!
主讲人Emily Ulrich
耶鲁本科新生学术写作授课老师
助中国学生获取藤校博雅教育核心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
9-12年级学生素养提升的绝佳机会!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
▼点击阅读原文,进外滩教育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