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拿下海外名校500个Offer,校长说精英教育要更强调个人奋斗

2016-04-07 吴妍娇 外滩教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92usdlvs&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看点  今天做客“校长堂”的是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校长厉笑影。在沪上众多双语学校中,世外素来享有很高的口碑。在今年的申请季中,世外学子又一次斩获众多海外名校offer。尽管拥有傲人的升学成绩,这所学校却一直非常低调。无论是厉校长本人还是世外的学生,都给人一种优秀却不带一丝倨傲,做人做事都相当踏实的感觉。厉校长告诉外滩君,学校始终强调,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学生才能更好实现梦想,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精英。


提示:查看视频完整对话文字版,请关注“外滩教育”,回复关键词“厉笑影”。



文、编辑 | 吴妍娇   摄影、摄像 | 晓黒、洪宇哲


在沪上众多双语学校中,世外素来享有很高的口碑。近日正值美国大学放榜季,世外中学2016届DP毕业班,共175名学生,收到海外名校超过500份offer,其中被美国大学及文理学院Top30录取就超过50人。


除了顶尖美本以外,世外在美高申请方面也是捷报频传。就在上周,外滩君采访的一位收到7所美国顶尖高中offer的女孩Annie也正是来自世外初中部。


今年恰逢世外创校20周年,在这傲人的升学成绩背后,我们不禁好奇,是怎样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世外学子。为此,外滩君特地亲访世外校长厉笑影,为大家揭秘这所上海滩老牌国际学校背后的故事。




走进世外中学位于百花街400号的国际部校区,我甚至有一刻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来到了一所传说中上海滩老牌的国际学校。校舍简单朴素,甚至显得有些许年代感,但走进教学楼,凡是眼神触及之地都无不贴着学生们参加各种活动和项目的自制海报,虽不十分精美,却个性化十足。


采访当日,恰逢世外IB-MYP十年级学生个人项目展(PP,Personal Project)的第一天,教学楼底层的大厅里四处都是用隔板分割开的学生展示区,虽然很想细细参观,我也不敢耽搁太久。只是没想到,见到厉校长还顾不上寒暄几句,就被拉去大厅和这帮孩子聊天。这么快就“故地重游”真是满足了外滩君那“无处安放”的好奇心。


1

“让孩子多说一点,我就可以少说一点”


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厉校长,但正所谓“人如其校”,厉校长本人也和世外一样十分低调。一头微卷的短发干净利落,虽说是素颜,但黑框眼睛后明亮坚定的眼神,实在让人忍不住信任。


在厉校长口中,三句离不开学生,她总说,与其采访我,不如多和我们的学生聊聊,他们有太多故事可说了。


就拿这次MYP个人项目展来说,就有好几位世外学子的项目着实惊艳到我。



世外MYP个人项目展


徐浚珈是个身材高挑的女孩子,却自带“暖女”光环,让人莫名地想要亲近。细问才知,她历时八个月做了一个关爱自闭症儿童的项目,不过这还不是最厉害之处,她还自己设计了一个颇具创意和想法的logo,她说有了这样一个关心自闭症儿童的醒目标志,大家一眼就会被感动和吸引,随后带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了解、走近自闭症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来听听徐浚珈同学怎么解释她设计的原创logo:



还有一个曾经是老师口中“没有故事的男同学”姜天宇,在这次的MYP个人项目展中也成为了意想不到的黑马。他自编自导的原创电影《玻璃》几乎让大家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15岁男孩的手笔。在8个月的时间里,他前后推翻剧本6,7次,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剪辑成片。他说,整个过程中最难的是自我定位,当别人因为你的资历打击你时,你是会妥协、亦或是保持信心、克服挑战?通过这次的实践过程中我懂得如何为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



姜天宇同学解释他的电影创作思路


事实上,这不是厉校长第一次把孩子“推”到台前了。之前有一位现已被牛津大学录取的世外学子就是在一个MYP水资源的项目之后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从幕后一步步走到台前,从校内宣讲到出国考察再到与政府、媒体打交道,这一切都是世外给学生搭建的舞台。


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给他足够的力量。特别是,当他的潜质渐渐展露的时候,更要鼓励他们去探索,保护好他们的热情,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能力总是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2

与IB邂逅,实属偶然


2004年,世外引入IB课程,在这样一所外语特征本身就十分鲜明的学校,早在引入国际课程之前,学校就已经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还开发了一系列特色的校本课程。


“当我们知道有国际课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课程,也是对学校原有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创造。实践了IB课程以后,我们确实感到学生发展的理念、教育的渠道、评估的方法等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了。”所以,与其说是世外引入了IB,不如说是世外在探索教育国际化道路时邂逅了IB。


就好像MYP十年级学生的这次个人项目展就是他们课程的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5年MYP课程的学习,学会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跨学科地解决问题,这些项目将来很有可能就形成他们IB毕业时的大Essay。这样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不仅仅习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学生为了完成MYP项目做的笔记


另外,IB课程非常关注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就需要学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课堂内外都给孩子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学生就丧失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机会。


厉校长说,这就是IB课程的亮点,摒弃了以分数排名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更多的是以过程性的评价、激励性评价去评估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这种课程的评价方式其实影响了学校培养人的方式,鼓励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可以自己去探索,最终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从根本上来看,这样的一种国际课程对学校原先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改变,原来我们一直认为要培养全人,不停地开发课程,但没有那么系统。但有了国际课程以后,从课程设置到评价都是系统性的,通过这样的课程,学校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标。”


3

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课程的设计和强调,世外的学子个个都非常善于思考,而且表达能力也极强。曾经杜克大学的招生官就对世外的学生有极高的评价,说世外的学生能够和招生官畅聊2个小时都丝毫不怯场。

 

表达力得益于强大的思维,但presentation的能力和胆量的确靠长期的培养和积累。厉校长说,几乎所有世外的课程里,都包含了表达能力的评价维度,即使是内向害羞的孩子也必须要学会走出来,去突破自己性格方面的弱点。另外一方面,学生也要提升自己思考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把自己的声音带出去。


不过很多时候当学生们思考更加深入的时候,其成长的痛苦即内心的矛盾、纠结也随之而来。


每年5月,所有10年级的学生都要去大别山支教,孩子回来以后,开始思考支教的真正意义。厉校长觉得,学生有这种内心的纠结是好事,因为他们开始认识到做社会服务的时候,不是学校要我去做而去做的,他们会去思考做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而学校要做的就是不断推动学生,告诉他们,今天他们看到的问题并非无解,要靠每个人的努力去改变。


接下来的一切就是一个校园版的“感动中国”故事了。学生们自发成立了两个服务类的社团,其中一个叫做1803社团,代表大别山和上海之间相距1803公里的距离。每周三,社员们通过QQ在线视频,给山区的留守儿童授课,目前他们已经开了两门课,音乐和生物。孩子们很有想法,教音乐是因为他们发现山区儿童普遍比较害羞,希望可以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最近他们开始教孩子唱雪绒花了。



世外1803社社长赵佳琪


社员们为了能把这项“事业”传承下去,还特别制作了记录每次和山区孩子通话的通讯本,方便后来加入的社员可以跟上节奏。这帮已经开始率先利用互联网技术,玩转MOOC的00后们,就连他们的活动经费,都是依靠互联网的众筹方式筹得。


厉校长说,有的时候,我们会说孩子学习没有动力,实际上这的确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学生经常会问:我今天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为什么你叫我做,我就一定要做?这些都是学校教育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今天的孩子都很独立,所以学校要帮助学生培养一些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主线上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做最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这种价值观不能靠灌输,而是要孩子在实践过程中慢慢体会。当他感到很迷茫的时候,我们要往前推一把,但他肯定会在往前跨一步的过程中碰壁,让他感觉独立处理这些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开始反思、质疑等,这也是成长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我告诉我的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你们每个人都具备很大的社会价值,哪怕你今天只是一个学生,事实上你也具备改变的能力。


4

新式“拿来主义”是要先肯定自己


十几年来,世外从不疏于外派老师到海外交流,但厉校长说,大家都有一条共识,学校绝不会一股脑把国外的好东西拿回来就直接去改良自己,而是会比较客观、思辨地分析、吸纳。


我们会去看哪些国外的理念是超过我们的,是可以借鉴的,而我们在教育中又具备哪些优势,然后有取有舍。


比如此次从美国交流归来的法语老师,就深切体会到学校本身的二外教学其实非常扎实,因为世外本身就注重听说读写以及一些语言学习的基本功,因此学生在初学二外时反而会超越美国孩子。但是等到第三、第四年,美国孩子的学习速度明显提升了,因为他们的阅读量跟上去了,老师会要求他们读一些在我们看起来很难的法语小说,最终是阅读带领语言的学习。


“语言是通过文化的习得,文学性的教育,去渗透的。”显然,由于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语言体系本身不同,所以学习方法自然不能生搬硬套。但是学语言要依托文化背景,这一点的确值得借鉴。于是法语老师选择运用教授法语流行歌曲的方式来带动语言的学习,结果大受欢迎,这个“拿来主义”用得漂亮。


学校还有一位“拼命三郎”式的历史老师,听说她为了一节“哥白尼日心说”的历史课整整备课两年,备课笔记也积攒了一厚沓。就在前不久她又用短短几周时间,读完24本书,只为给孩子讲明白、讲透彻罗斯福新政。


她说,要通过历史课传递给学生一个理念,除了历史观以外,我们学历史还要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所以她自己要首先把自己的思路理顺,从而架构起学生的历史观和政治观,以及背后各学科的脉络。


像这样思辨性极强的教师,世外还有很多,老师们的认真程度简直堪比在大学里做学术研究。一堂课不仅教授单一的学科,而是跨学科的整合。正如厉校长所说的那样,真正的好课就应该是跨学科的。


校长出招


如何帮学生找对课外活动、提高能力?




选择进入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课外活动就成了不容忽视的一块重要发展内容。如何让课外活动真正发挥培养能力的作用,而不是成为一种为Essay提供素材的形式,外滩君觉得这个话题,世外是很有经验的,在这里,厉校长给家长分享了一些具体的经验。


如何拓展孩子的兴趣?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校会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去探索,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不断创新,帮助学生寻找到兴趣就是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内在的热情。


对大多数的高中生来说,要引导学生坚持并热衷于某项课外活动还需要帮助他确立明晰的目标。他们在做大多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做,一旦想清楚这个问题,他就能够很好地坚持下来,包括遇到的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我们有些孩子对理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去做一些理科相关的具体研究,哪怕具体到研究学校旁边的一条河流的水质,里面含有的重金属离子,污染程度,微生物等等。


这看似是一个很单纯的课外活动,但我们会传递给学生实验的价值和意义何在。我们希望学生对于水质等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的时候,不要受任何舆论导向的影响,也不要对我们的国家或者其他国家做任何道德层面的评价,而是更多地去实践,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和眼睛去验证,他们就会明白中国的环境污染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体会水质治理任务的艰巨性。


比如我们有些学生在艺术方面有特长,尽管他可能实际上并不是很能理解艺术,但学校还是会支持他,即使是他的艺术的张力和表达形式不一定会被普世价值所接受,但学校还是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存在,而且除了展示以外,学校最重要的是要他明白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


当我们想清楚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不会太刻意去追求结果,想明白以后我们会发现所有的课外活动都不仅仅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涵。现在社会的大环境也会使得一些课外活动是建立在功利的目的之上,事实上这样的实践活动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家长如何引导?


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确实需要不少的帮助。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提供给学生一些平台,并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服务和指导,而不是包办代替。尽量让学生自主建构起活动的目标、方案、策略,让他们经过反复的沟通、反思、调整,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成长。


家长可以提供资源,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想法和家长的想法是不太一样的。孩子们更希望不要用家长这些资源,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发现资源、整合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他发展的空间。


我认为,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但不能是无限的支持。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努力的方向,然后有意识地去关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情绪不佳的时候,家长帮助他进行分析探讨,并给他相关建议。


而我们比较反对的就是,家长直接把资源强加于孩子或把实践任务交给外部资源直接承担,完全忽略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经历,这样也十分不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附:世外中学2016届DP毕业班美国大学及文理学院Top30录取情况





“校长堂”系列




点击关键字阅读外滩教育2000+篇优质文章



探校录少年书房家长课数学思想

学英语大考场美高党|国际课程

小留学生日记批判性思维

钢琴课|酷老师写作课牛娃录排行榜


喜欢就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