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城·21人》丨李先钺:城市于作家作品就如同菩萨装藏

2017-08-29 四川发布

↑ 点击上方“四川发布”关注我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43bjiwij&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家简历


李先钺,中国作协会员。在《中国作家》《江南》《青年作家》《四川文学》《诗刊》等发表诗歌、散文、小说300万余字;出版长篇小说《妹是天上半月星》《我前面桃花开放》《在秋天里奔走》等8部作品;长篇小说《天葬》在《江南》杂志发表,入选中国年度文学年选;长诗《献给我爱情的雪》获四川省天府文学一等奖。


作家荐城


广元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生地,中国唯一的武则天祀庙皇泽寺,位于广元城西嘉陵江畔。四川最大的石窟群广元千佛崖,始建于北魏距今1500年。广元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嘉陵江和南河穿城而过,水陆空立体交通成为川北门户的枢纽。森林在城中,城在森林中,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开阔明朗,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以上,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宜居城市和康养旅游胜地。


《21城·21人》 | 城市于作家作品就如同菩萨装藏--访广元作家李先钺

    


一个成功的作家,在他的笔下总有一片土地,总有与他朝夕相处,与他生命息息相关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的精神和感染力将深入到作家的灵魂,将会对作家的作品起到菩萨装藏一样的作用广元这座开阔、大气、包容、明朗、畅达、活力的绿色之城,无疑会给我的作品注入饱满的精气神。”说起城市和作家的关系,李先钺这样告诉记者。

粮食诗人


在秦岭南麓,有一个特殊的城市,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温润,气候宜人,是中国南方的北方,中国北方的南方,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诞生于此。千百年来,广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孕育了无数文人骚客。历史上无数名流也曾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古有李白杜甫,近有巴金王蒙,都曾在广元驻足。


1954年的3月,在广元市青川县距离广元市城区100多公里有一个叫做茶坝乡梯子梁的山脚下,李先钺就出生于此。初中刚读完的李先钺被迫回乡参加劳动。但在家中,李先钺还是自学完了高中所有的课程,甚至连大学中文课程都自学完成。


从小,李先钺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读小学的时候,我哥哥拿给我一本毛主席诗词,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但读完感觉特别享受。”李先钺告诉记者,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对他的写作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位老师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素养非常高。”


五年级,李先钺就开始写诗。1973年,李先钺的长诗《我是农民》首次发表,主要是抒发农村的生活,在青川县和当时的绵阳地区都引起很大的轰动,绵阳的剑南文学杂志社把他列为骨干作者。说起当初的经历,李先钺记忆犹新。


有人曾把李先钺称为“粮食诗人”,缘由于他的第一本诗集《阳光潮》中有许多赞美包谷、荞麦、高梁之类的篇什。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的诗深扎泥土、钟情家园、拥抱阳光、呈现给读者的作品具有粮食般的质朴、饱满和香醇。



献给我爱情的雪


青川,一个掩映在大山深处的小县城。


这里常年气温较低,即使在最热的夏天这里也是避暑的天堂。也许是因为上天的嫉妒,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让这里成为地震极重灾区。


每年的冬天,青川都会下雪,而每次下雪,李先钺总会诗潮涌动,直到1997年的一个冬天。


那一年一个冬天的晚上,青川下了一整晚的雪,第二天一早起来,推开门一看,外面白茫茫的一片,整个小县城掩映在周围白茫茫的山间。李先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走到一楼一个十字形的阳台上,关上房门,打开窗户,拿起钢笔,奋笔疾书,雪花一片一片的飘落进房内。


从上午开始写,中午吃了一个小时的午饭,下午继续写,直到下午4点过,李先钺著名的爱情长诗《献给我爱情的雪》诞生,并一举获得四川省“天府文学奖”一等奖。“当时真的就是一气呵成,很自然的就是每段8行,而且后来很少有改动。”李先钺说,“到现在我都再也找不到当时的那种创作灵感了,估计也很难有作品能够超越那首长诗的高度了。”


“这首诗是我为诗几十年标志性的建筑,之前我的所有诗都是铺垫,她所耸立起来的高度令人仰慕,传递出一种令人振奋令人愉悦令人向上的诗歌力量。”回顾自己当初创作的这首长诗,李先钺如此看待。“创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时的灵感就能成就好的作品。这需要长时间积累,生活的积累,文学的积累等等,等到积累到了某一个点的时候,自然就会有好的作品出现。”


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梁平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情感真挚浩荡,全是以雪为爱情的意象,不仅写出了她的质朴和凄美,更为可贵的是写出了她的坚贞和刚毅。诗中弥漫的阳刚之气几乎使所有的‘凄凄惨惨戚戚’的吟唱黯然失色。”



人品立身 作品说话


从1973年第一篇作品发表以来,40多年来,李先钺创作发表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共300多万字,是一位全方位、多产的作家。对于自己的作品,李先钺有自己的看法。一直以来,他始终遵循着“人品立身 作品说话”的人生格言。他认为,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优良的人品和高尚的人格,才能创作出为人民大众代言的好作品。他的作品一直是在抒写这普通百姓、底层人民的生活,表现人民大众的崇高精神。


“我认为,文学创作只要你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生你养你的那片土地上、在生活工作的那一个城市,掘进几口深井,定会挖出文学富矿,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李先钺如此感悟。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时代,李先钺又是怎样看待文学的呢?


“我觉得文学不但不会消亡,反而增加了她的历史使命。文学,她确实不可能拯救人类,但她却能净化人的心灵,塑造人的精神。只要人的心灵不被污染,精神的殿堂不会垮塌,生命就会熠熠闪光,人类就会永驻希望。”李先钺认为,“从这个角度讲,文学与人类同生死共存亡。文学对于作家来说,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广元


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首。


一城山水一程歌,一粒沙一个世界。很多作家都跟某个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帕慕克和伊斯坦布尔,舍伍德·安德森和温斯堡,张爱玲和上海,老舍和北京。


“其实广元是一座有山有水的现代化新城,街道宽阔,街灯气派,绿树成荫,整洁舒适,森林覆盖面积很大,是真正的森林在城中、城在森林中的园林城市,适宜人居。一条由北而南的嘉陵江和一条由东而南的梦曦河在广元城的西南边汇合。一江一河从城中穿过,四周的山势属于深丘地带,空气流畅,开阔明朗。马踏飞燕的旅游城市标志,眼看就要披上了霞光。这种城市已经获得了最佳人居环境奖。想天气晴好时,一定是蓝天白云下的绿水青山,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祥和万里的景象。”


2017年4月,李先钺最新的一本长篇小说《在秋天里奔走》出版,讲述了一位年过中年的哥哥寻找失散多年的妹妹和母亲的故事。“妹妹”的人生经历南方老家——山西太原——江西景德镇——内蒙古呼和浩特——四川广元——河南南阳——江苏南京,与“哥哥”的寻找路线阴差阳错,将多个城市的风土关联在亲情、爱情和梦想的“奔走”中,与生命“轮回有度”和人生“离合无常”的寓意深度扣合。


该书中,李先钺在《和妹妹擦肩而过》《遥远的一座庙》《云聚云散两茫茫》《广元城》《故事前奏》《妹妹在广元》《春光秋花中的妈妈》等章节中足足有三分之一的文字写了广元。李先钺一直在青川工作,2011年才移居广元。对于广元的感情,他不比其他人少。除了写作,他每天总会在穿梭在这种充满活力的城市之中。凤凰楼凌空展翅,皇泽寺女皇祀庙,嘉陵江胸怀宽广,千佛崖摩崖造像,利州东路华灯初上,红星塔朝西观夜景,这些都是他最熟悉的景象。


“一个成功的作家,在他的笔下总有一片土地,总有与他朝夕相处,与他生命息息相关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的精神和感染力将深入到作家的灵魂,将会对作家的作品起到菩萨装藏一样的作用。”李先钺说:“这些都会激发我的创作灵感,成为我创作的源泉,与我的作品息息相关。”广元城的开阔,大气,爽朗,包容,一个作家融入其中,注定了他的作品也将会是具有这种独特的神韵与内涵,作品必然同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同心跳动,同步前行。


“朋友,广元是一座你能放心深呼吸的城市,是一个你投资经商、放飞梦想、幸福康养的绝佳地方!”李先钺如此推荐广元。



父子作家


在广元,还有一位知名的青年作家,叫做李汀。李汀是广元市近年来创作较为活跃的青年作家,已在《散文》、《读者·原创》、《人民日报》、《中华散文》等国内权威报刊发表多篇作品,多次被《读者》、《新华文摘》等畅销报刊杂志选载。其首部散文集《农谚里的村庄》获得由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华宝石文学奖”散文提名奖。美食散文《民间有味》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


《民间有味》选择从一条味蕾的小径回乡,将川北民间饮食从文字中复活、唤醒,这一篇篇舌尖上的记忆,一道道大道至简的纯粹民间山野美食,浓浓的乡土感铺天盖地而来,过瘾、快意,有味道。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盛赞“李汀的美食散文写的是民间美食,表达的是对故乡、对乡村的无限热爱。精神还乡是李汀美食散文的魂,李汀笔下的唯美乡村不欺不诈、不卑不亢、不弃不离、不怒不怨,他对生育、养育他的故乡充满了一种朝圣般的情感,这既是他籍贯上的故乡,也是他精神上的故乡”。


而李汀正是李先钺的长子。在广元,李先钺和李汀这对父子作家成为作家队伍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李汀的文学成就跟李先钺是否有关系呢?


李先钺表示,文学对一个作家会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一个人找到文学,他就找到了一处安静之地。“他对文学有独特的认知和感悟,这是任何人不能言传身教的,我从来没有对他言传身教和指导过,从没有一起讨论过文学。”对于李汀的文学成就,李先钺如此回答。


阅读与创作


李先钺认为,读书与写作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今阅读呈现出碎片化时代,王蒙说过碎片化的阅读会使人成为“聪明的傻子”。特别是作家,一定不能碎片化阅读,要读精品,要精细阅读。


对于未来,李先钺表示,“我从来对创作不做规划,生活积累到一部作品时就会有作品出来,从不刻意,力戒浮躁,力戒功利,从不玩弄文学,对神圣的文学始终保持敬畏。”


猜你喜欢:

•  书记市长面对面 | 西昌有个大目标!市委书记李俊详解西昌路径的“铂金十年”

•  5元钱,从成都市中心跑拢机场 地铁10号线今天终于亮相了!

•  《21城·21人》 | 徐杉:一方秋水溯伊人

•  四川与广东签署自贸区战略合作协议 胡春华会见尹力一行

•  注意!最新一波四川人事考试信息来了 有意向的赶紧关注!


来源丨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余东

想获取更多政务新闻及服务资讯,请手戳下方图片并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政务客户端——四川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