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城·21人》| 黄薇:一个地方的地气 必然会滋养一个地方的写作

2017-09-08 四川发布

  ↑ 点击上方“四川发布”关注我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40cb9042&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家小传


黄薇(羽童):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西南作家班学员。黄薇从十六岁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星星》、诗刊《诗选刊》《中西诗歌》《中国诗歌》《散文诗》《散文诗作家》《女子诗报》《陌生诗刊》《散文选刊》《安徽文学》《青年作家》《西南军事文学》《新诗》《诗中国》等国内文学期刊。作品入选《2014中国年度诗歌》《2008中国年度散文诗》《野草诗人三百吟》《中国当代短诗选》《中国青年探索·爱情诗选》《中外分类诗萃》《攀枝花诗选》等国内多种诗歌选本。著有个人散文集《梦着的蝴蝶》《散文中国书系第五卷——七个人,七种散文》(合著)、诗集《水边书》,其中散文集《梦着的蝴蝶》获攀枝花市“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散文《在钢铁中生活》获首届四川散文奖一等奖。


作家荐城


攀枝花是因钢铁而立市的一座城市。攀枝花的开发建设,就是从火与热的洗礼中诞生,然后归于高贵和不朽。今天的攀枝花,不只有钢铁,工业城市绝不是攀枝花的全部,经过五十年的开发建设,阳光花城,破茧重生,“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阳光花城,康养胜地”是攀枝花如今最响亮的名片。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除了攀枝花,没有哪个城市的阳光,能够浸润花香,让人如此陶醉,没有哪个城市的阳光能温暖四季,让人乐而忘岁,没有哪个城市的阳光,能柔和舒畅,如此平易近人。攀枝花山川峻秀,大山大川阻挡了视线,却让想象穿透得更远;攀枝花水系巨大,这里有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三江合一,它们让人类的爱情生生不息,爱生生不息;攀枝花草木葳蕤,生长着世界上最谦逊的植物,它们绚丽、多汁、饱满、悲悯……给过你最朴素的味蕾;攀枝花因为地处边远,交通不便,而更加令人魂牵梦萦,是现代工业文明中的一处桃花园。



   ◆  


 记 者 采 访 


每个作家都应当有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文本符号。写作是自由的,文学是自由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言说,也才会有自己的风格。于我而言,写作是没有约束,也不受约束的,我只是按我对生活的理解去写,表达我的发现,写出我自己的秘结。



我是乘着一列火车靠近钢铁的


“一个诗人,一辈子都会在诗歌的路上寻找故乡和生活本身。”面对记者的采访,黄薇陷入了沉思,30多年的写作生涯在脑海里慢慢浮现。


黄薇从16岁开始写作,“那是八十年代 ,也是文学的好时代。”1988年,黄薇在晓音主编的《女子诗报》创刊号上发表作品。八十年代,黄薇结识了不少国内重要的诗人,如吉狄马加、沙鸥、晓音、胥勋和等,这让她与诗歌结缘。


“我永远感激领我走上文学道路的我的父亲、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德怀先生(已经作古);永远感激吉狄马加的那本诗集《初恋的歌》,它是献给我认识凉山这块土地的成人礼;我永远感激晓音主编的《女子诗报》以及胥勋和先生编辑的《凉山文艺》;也永远缅怀我的老师、“春草社”的著名诗人沙鸥先生,可以说80年代我结识的每一个诗友和经历的每一个诗歌事件都让我心存感激和难以忘怀。”黄薇说。


黄薇一生中最重大的人生转折发生在1992年。那一年,随着学生时代的彻底终结,它所代表的是那个晶莹剔透和充满温情的时代,黄薇个人意义上的青春时代的写作也永远地结束了。


1992年,黄薇从凉山州冕宁县来到攀枝花。


“我是乘着一列火车靠近钢铁的。我要靠近的城市因钢铁的存在而存在。它在阳光中散发着木棉树一样雄性的味道,沉淀着钢铁的气息。还有,一个男人的味道。”这是黄薇获首届四川散文奖(1978-2012)一等奖的长篇散文《在钢铁中生活》的开篇,写下它们的时候,已经是2007年。


黄薇认为,写作的意义呈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心灵史,还是一个作家的观察史和生活史。“我只想以自己的方式,给自己的写作带来无限的幸福和疼。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时代,也可以说是个泛文学时代,使写作变得更容易,也使多样化写作成为可能。在经历了时间的一系列反复无常的磨励之后,许多东西都已经被我舍弃,剩下的只有写作。”黄薇说,现在她写作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消磨余下来的年华。她喜欢博尔赫斯的那句话,他说,光阴的流逝让他安心。


“我的写作,就是光阴的流逝,这样的流逝让我感到安心。”黄薇如是说。



水边书


近日,黄薇的诗集《水边书》出版发行。


有人说,她的诗歌写作坚持大气、独立、自由、丰盈的诗歌写作方向,其诗歌特质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很多作品都是围绕攀西的自然、季候,深扎于大地人群,展开了自己的女性化的解读和书写,既有对土地、对动植物、气候、环境、地理和时代的抚摸与恳切的抒情,也有对生命、生存乃至个体的精神层面的有效探究与表达。


对于这样的评价,黄薇表示:“《水边书》是我写诗三十多年后的第一部诗集。它来得不早也不晚。应该说,所有诗歌的诞生,都是始于一场‘意外’。它是我的诗歌写作地理和川滇交界热带垂悬的诗歌时间。”黄薇认为,诗人的独立性体现在言说的声音里,语言会出卖她的灵魂。诗人的精神原产地在今日这个无根的时代,有着异乎寻常的价值。有根、有精神来源的写作,使我们读了一首诗之后,会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也知道诗人的这种感受是从哪里来的,这比书斋里的苍白想象要有力得多,我尤为看重诗歌中那种粗砺、有重量、有来源、在大地上扎根和生长的经验与感受。或许《水边书》为读者提供了这样的感受,能够在这些诗歌作品中,读到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挚爱,以及进入这种生活的决心。黄薇希望,在创作中,成为攀西这个特殊地理的一个影子,或者是一个文学符号中的幻影,写出历经苦难中的自己,它们是让她拥抱这个亲爱的世界的一条途径。



攀枝花


一个地方的地气,必然会滋养一个地方的写作;一个城市为作家提供了最鲜活、最丰富、最不可替代的直接经验和素材;或许,正是这种滋养,使得攀枝花的诗歌,有着微细的经验刻度,以及诚实的心灵。


黄薇二十三岁离开凉山,来到攀枝花已有二十五年了。她生活的攀枝花的自然风貌和社会是她不断出入的居所,并将继续激活着她一次又一次的写作。她的写作的母题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生活的这座城市。


攀枝花是因钢铁而立市的一座城市,黄薇曾经在攀钢集团公司工作,从一名天车工、油泵工到样板钳工,再到后来的机关宣传部门。


早期的长篇散文《在钢铁中生活》,以一个女性独特的视角,近三十年在钢铁中生活的切身感受和体验,真切地写出了钢铁人在钢铁中的生活,就等于是讲好了这座城市的普通建设者的故事,讲好了一座城市的故事,讲好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攀枝花的开发建设,就是从火与热的洗礼中诞生,然后归于高贵和不朽。今天的攀枝花,不只有钢铁,工业城市绝不是攀枝花的全部,经过五十年的开发建设,阳光花城,破茧重生,“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阳光花城,康养胜地”是攀枝花如今最响亮的名片。世界需要重新认识攀枝花,而攀枝花作家的写作,将记载历史,反映生活。如何去呈现波澜壮阔的社会发济发展,不仅是对一个作家的叙事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挑战,更是对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和思想责任的考验。“我将一如既往用手中的笔,记录攀枝花的社会变革和时代变迁,倾诉生活中的真善美,描绘攀枝花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黄薇说,这是她感恩攀枝花哺育的方式和回报。


三线建设博物馆


彭德怀咏攀枝花


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风光。

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

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

党给人民力无穷,众志成城心向党。


1966年4月1日深夜,彭德怀于渡口(今攀枝花市)建设总指挥部招待所(现名十三栋),写下了上面这首诗。


攀枝花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它的形成与“三线建设”紧密相关。


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园、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花舞人间”植物花卉基地、攀枝花苴却砚博物馆、攀枝花二滩水电站、格萨拉风景区,红格温泉度假村、普达康养基地、“渡口记忆”一条街、攀枝花弄弄坪钢铁工业基地……这些都是黄薇想带外地朋友去的地方,这些地方可以从历史角度、人文角度,从细节上了解攀枝花、向往攀枝花、亲近攀枝花。


黄薇说,如果让我和这个城市对话,我会选择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攀枝花开发建设是新中国工业建设雄浑壮丽的交响乐,没有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就没有今天的攀枝花,没有攀枝花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的阳光花城,碧水蓝天!


“我很热爱攀枝花这块土地,她不仅养育了我,更给了我创作的无尽源泉。”黄薇离开攀钢来到城市的某文化部门从事组织管理工作时,一位《攀钢日报》社的副刊编辑给她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标题是《我有一点小期待》,原文如下:


我有一点小期待,你在特大型钢铁企业中生存的感受和积累,应该能让你有一个爆发——我以为,能超越《在钢铁中生活》的高度!或许,当你与这个环境有了一定的距离之后,会有更好的切入点。你与钢铁的交接,就是一个个体生命与中国大工业碰撞的过程,其间的苦痛,有生命的成长和压抑——不能承受之重,中国钢铁产业的种种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得到映照……能在一定的历史高度和人文视野中去审度,或许能成就一件具有丰碑意义的作品。

黄薇将这封信一直珍藏至今。


“文学关照现实,它是读者的期待,是作家的责任,也是我努力创作的方向。”黄薇说。

猜你喜欢:

•  中央拟表彰四川这12个地方,快来看看是因为啥

•  我们是谁?人民调解员!还是免费的! | 跟省长学法

•  《21城·21人》| 格绒追美:我为所在的城市而骄傲  故乡是我生命和文学的根

•  @德阳、绵阳人,小黄车押金免了!快来四川发布微信免费领90天月卡 | 微说四川

•  乐西高速即将开工!这3个县终于迎来高速过境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余东

想获取更多政务新闻及服务资讯,请手戳下方图片并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政务客户端——四川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