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成为四川的“经济副中心”?这场重要发布会为你解读

四川发布 2018-11-02

↑ 点击上方“四川发布”关注我们


2017年数据显示,在我省,排名第一的成都市经济总量是排名第二的绵阳市的6.7倍。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以占全省17.8%的面积,承载了全省45.8%的人口,贡献了60.6%的经济总量;而“三州”地区占全省面积的60.3%,人口只占8.4%,经济总量占5.3%。首位城市成都与其他市(州)相比体量相差悬殊。


全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何解决?成都作为“主干”未来如何与“多支”协同发展?区域发展新格局中谁会成为四川的“副中心”城市?2018年7月14日上午,在四川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这些您最关心的问题都得到了回复!


全场干货满满!四川发布记者为您划重点!




“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范波介绍:


一是做强成都“主干”,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合作,加快提升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加快建设“五中心一枢纽”(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进一步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府新区,高起点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打造一流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形成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


二是发展“多支”,积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优化全省经济地理,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大力发展环成都经济圈,建成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推动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建成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三是强化统筹,大力促进“五区协同”发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加强各区域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努力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通、重大战略资源统筹、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四是夯实支撑,完善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和产业布局。优化我省城镇化布局,着力打造以成都为核心城市,以绵阳、德阳、乐山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宜宾、泸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以南充、达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东北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成都重点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环成都经济圈重点与成都形成产业协同配套,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清洁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川南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食品饮料、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精细化工、新材料、通用航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等产业集群。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培育国内领先的油气化工、机械汽配、绿色食品、丝纺服装、建材家居、旅游康养等产业集群;攀西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钒钛材料、阳光康养等产业集群;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及大小凉山地区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民族工艺、生态经济等,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功能。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建立健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出台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和差异化协同发展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系列配套政策,推动“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落地落实。


问:也何要提出“一干多支”发展战略?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范波:



省委提出“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要具体落实中央对四川工作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

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是省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四川实践。


二是四川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排名相对靠后,大而不强,缺少经济总量大、发展质量优、能与首位城市协同发展、高效分工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同时,首位城市发展仍然不足,成都经济总量仅相当于广州、深圳的60%左右。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是推动四川经济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和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是四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要矛盾,各区域之间、市(州)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还有68个贫困县尚未“摘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通过区域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全面小康,是我省当前的紧迫任务。



问:《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德阳、绵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为什么选择这七个?标准是什么?它们将在全省经济社会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范波:



德阳、绵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和达州这7个城市分别位于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是国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具备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


一是经济实力相对较强,除成都外,这7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分列全省的2-8位,产业基础较好,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


二是地理区位条件比较优越,已有的国家交通干线和规划建设的对外大通道在7个城市都有交汇点,与周边城市在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上较为密切。


三是城镇化水平较高,绵阳、南充、泸州、宜宾已迈入百万人口城市行列,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较大,资源要素集聚能力较强。


我省区域协同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区域中心城市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能级不高,除成都外,仅绵阳经济总量刚过2000亿元。通过重点培育这些区域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提升它们的发展能级,增强辐射带动周边能力,壮大区域发展重要支点。


问:大家都很关心,全省除了成都之外,是不是还要建设一个经济副中心,在这七个城市中谁是最有希望的?要成为副中心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范波:


我们鼓励这些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在更大范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支撑。


拿现在的数据看,如果说有一个副中心的话,它的总量应该是三四千亿左右的标准。大家可以关注湖北,湖北有宜昌、襄阳,四川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原因形成现在的格局。


靠行政叠加是不可能形成副中心的,我们如果把某几个市(州)一合并,假设川南四个合并,两个市(州)整合总量做到三千亿,那没有意义,一定是靠做增量和创新发展。


副中心城市在整个格局中应该起到较大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首位城市之后,在一定区域能发挥较强的带动作用,这样的城市才是副中心。这几个城市都有可能成为副中心,谁能成为副中心我真不知道,需要大家实实在在干出来。


问:如何保障“一干多支”战略的实施?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邓长金:



保障“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实施,关键在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完善战略实施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四川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分区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二是出台支持政策,分区域研究制定财税、金融、土地、产业、投资、人才等支持政策,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党委、政府履行主体责任,省直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服务,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加强督察督办和考核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问:“一干多支”主要战略是做好成都“主干”,充分发挥成都的引领带动作用。成都将如何做强“主干”?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谢瑞武: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新格局,成都市委市政府坚决拥护并且已经开始全面落实,我们已经召开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此进行了全面部署。


具体讲,成都将坚定不移建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功能,提升六种能力,落实省委做强“主干”的要求,履行好“主干”的责任,体现好“主干”的责任担当。


围绕提升区域带动能力,加快构建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个五千亿产业集群、6个双千亿产业集群和一批成长性好的新经济产业集群。)。围绕提升金融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围绕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围绕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围绕提升文化影响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围绕提升门户枢纽能力,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问:成都作为“主干”如何努力与市(州)一道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谢瑞武:

  

成都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工作境界,聚焦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服务共享、市场开放,努力与市(州)一道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一是主动加强规划对接,将针对每个城市的优势、劣势,以城市空间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修编为契机,加强与各区域城市的总规和控规对接,形成更具协同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


二是主动加强产业对接。与区域城市一道加强产业发展研究,尤其是加强省里确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的研究,建立产业协作平台和企业家联盟,协同开展产业成链、集群招商,推动跨区域项目和园区合作共建。    


建立“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探索“存量不动+增量分成”的区域利益分享模式。随着企业发展,一些企业做大做强以后必然会把总部往大城市聚集,这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市(州)的企业到成都以后,我们就在考虑,税收存量的部分留给市(州),我们共同把企业做大做强,增量我们来做分成,成都财税系统已经在研究这个问题。形成跨区域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梯级大孵化体系。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对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重大部署,加快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城市快速路、遂宁至乐山至天府国际机场等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加快建设成渝高速、成自渝高速、天府大道北延线,加密成都联通市(州)的高速公路网络,尽快打通市域间的“断头路”。


大力推进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改造,我们谋划争取通过公交化改造,使从成都平原经济区这几个城市到成都的时间可以缩短到半小时左右。我们去年率先从德阳探索,现在成都到德阳每20分钟就有一列动车出发,坐最快的动车从成都到德阳只需要23分钟,成都和德阳之间的经济往来明显增强,成都和德阳之间已经开始出现产业分工。我们也通过高铁连接成都与其他经济区,加快成都与其他经济区的联结,加快成都与其他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成效。


四是推动公共服务对接。我们将探索区域资源共享、政策协同、标准互认、一体结算机制,增强人民群众对一体化的获得感。共享高端商务服务,培育引进一批会计评估、法律服务、商务外事、调查咨询等国际中介服务机构,支持本地金融机构在市州设立分支机构。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支持成都高校到市州建立校区,组建一体化学校、集团学校、联盟学校,支持成都优质中小学资源向市州辐射。我们组建了教育投资集团、医疗投资集团,我们也想把四中、七中、九中等优质教育资产的无形资产注入投资集团,鼓励他们到市(州)去发展,让市(州)共享成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


共享优质文体服务,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标志性文体设施,服务全省文体服务水平。随着这些项目实施,我们辐射市(州)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将建成,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将在市内外布局。


五是推动生态环境共治。我们将落实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重大要求,健全跨区域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水源保护联动机制和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联席会议制度。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立流域环境资源交易平台。提高生态地区旅游、文化、绿色食品等资源协作开发水平,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问:接下来,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将如何一体化发展?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曾明友:



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成都与周边市(州)紧密协同发展。比如资阳和眉山跟成都通信同城化,共享区号,成都和德阳实现铁路公交化运营,还有中欧班列,成都很多平台或者高端要素向离成都最近的市(州)率先开放。成都和周边市(州)尤其是德阳、遂宁、资阳、雅安签订了和合作协议,近水楼台已经显现出来。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精神,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重大部署。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我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首先是加强规划对接和功能统筹。和成都周边几个市(州)在规划、交通、产业进行统筹和衔接,将一些功能进行合理的分工。


第二,以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为抓手,共同构建高速畅通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第三,加速通信同城化,为三市(资阳、眉山、成都)带来便利。


第四,能源保障体系方面的建设。


第五,共同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比如把成都72小时过境免签扩大到德阳、绵阳、资阳、眉山。把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经验成果进行拓展。


第六是加强产业协作。我们正在和环成都经济圈探索总部加基地、研发加生产、贸易加基地、平台加服务等各种产业协同模式。比如我们和眉山、雅安可以围绕大成都、大峨眉、大熊猫等等来打造大的旅游合作。


猜你喜欢:

• 彭清华主持召开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

• 元方任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理市长,何礼任德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理市长

• 国办开展“我为大督查提建议”活动 首次开通微信小程序、专用邮政信箱

• 跟省长学知识: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自由贸易港,四川该如何发力?

• “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第三季开始啦!快来参加!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想获取更多政务新闻及服务资讯,请手戳下方图片并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政务客户端——四川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