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口罩看雪山、臭水沟变清渊,四川变了! | 系列发布会④

四川发布 2021-03-22


↑ 点击上方“四川发布”关注我们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四川肩负着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四川在环境改善上下了“大功夫”,

现在成绩如何了?

↓↓↓↓↓


9月9日上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助推建设美丽四川”进行主题发布和答记者问。让我们一起来读数据、看变化、总结成绩。



看 天从防霾戴口罩到推窗看雪山


曾经,四川人民冬日出门总要带上一副防霾口罩,空气净化器销量一度大幅上升,学校也曾因雾霾严重休课放假……而今天,我们已经向这个“曾经”说再见。“戴口罩的人少了,出去晒太阳的人多了,许给成都人民推窗看雪山的愿望基本实现了”,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岳东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回看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历程,上世纪70年代,国家、四川省先后召开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大气污染防治被提上日程。80年代,我省从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限期达标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系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全省环境保护“一号工程”,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2018年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4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1.5%;全省优良天数率84.8%,比2015年提高4.3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三五”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成都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9%,优良天数率比2015年增加了40天,摘得了联合国2018年度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看 水从遍布臭水沟到鱼翔浅底



*沱江

“大家都能感受到的是,我们的臭水沟变清了,鱼翔浅底不再是奢望。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2年“一五”规划时期开始,四川就强化水土流失治理,我省开展污水整治等基础性水生态保护工作;1976年3月,召开了第一次全省性环境保护会议,拉开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决把水污染防治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战役,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全省8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为88.5%,同比上升14.9个百分点,10个出川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尤其是曾经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沱江流域水质从十三五以来的6.25%到2019年6月的81.2%,创近十年最好水平,可以说,水清岸绿的美景正在加快实现。



看 土从污染突出到修复治理


2005年至2013年,我省开展了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攀西地区、成都平原区、川南地区的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突出,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为此,四川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投入资金20亿元,将完成土壤修复治理4.4万余亩;强化危废处置能力建设,处置能力近150万吨/年,较2015年处置利用能力增加了83万吨/年,增幅达124%。
完成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样品采集、测试和数据上报,共计28143个点位、34986个样品、报送有效数据70余万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已完成4514个地块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


看 林从退耕还林到绿化全川


这些年来,四川种了多少树?造了多少林?1998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99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00年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20多年来,全省累计完成“两大工程”中央和省财政投资1031亿元,营造公益林864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993.83万亩,任务总量居全国第三位。


2016年,我省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每年以超1000万亩面积推进营造林。同1997年相比,全省森林蓄积增加4.93亿立方米、达到18.79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增加1.07亿亩、达到2.83亿亩,分别位居全国第3位、第4位,森林覆盖率提高14.6个百分点、达到38.83%,高出全国平均15.87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9万亿元,美丽四川本底更加厚实。



看环保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随意到达标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省几乎没有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改革开放后,全省生活污水处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随意排放到达标排放、从量变到质变的变迁。市容环卫行业从城市环境的“清道夫”,转变为城市面貌的“美容师”。


据介绍2018年,我省城市排水管网达到4.21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830万吨/日,处理率87.5%,分别较1991年增长了15.7倍、97.8倍、47.9倍。103个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整治竣工84个、整治竣工率81.6%,老百姓身边的臭水沟逐渐变清了。



看农村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到“示范新村”


环境有没有变好,不仅是城市人民的生存关切,居住在农村的人民也很有发言权。事实证明,从居住的房屋到用水用电,从厕所改造到村容村貌整修,四川的农村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省统筹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环境优美示范村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2004年开始,历时7年开展红层丘陵区105个县(市、区)找水打井,完成213.5万口井,解决近800万人饮水困难。全省农村总户数为1857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近70%。


全省4.6万个行政村中有近4万个行政村配备了保洁员,近50万个村民小组中有20多万个配备了保洁员。全省90%行政村建立了垃圾处理机制,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这些数据见证了这些年来四川农村的大变化。


看动物保护从栖息地到国家公园试点


作为大熊猫的故乡,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达202.7万公顷,约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78.7%。2016年中央决定在四川等地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面积为2万余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4.36%,有野生大熊猫1205只,这里为大熊猫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幸福的家园。



同时,自1963年我省划建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19处,总面积约11.3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3.3%,涵盖全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自然风光最优美的名山大川,组成了类型多样、保护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有效保护了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中,卧龙等一批保护区成为全国甚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帜,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入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



看垃圾分类从试点示范到逐步覆盖

要说2019年的大热词,垃圾分类绝对榜上有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邱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总结表示,四川从2015年起就开始选择有不同地域特点的城市进行试点示范垃圾分类,成都、德阳、广元为国家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遂宁、攀枝花、绵阳、泸州等为省级示范城市。

2018年3月,我省印发了《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逐步规范相关工作,进一步明确垃圾强制分类的基本要求、实施范围和主要任务,目前已有初步成效。

成都市党政机关、医院、公办中小学、商业综合体的垃圾分类已达到了100%、 74.5%、65%、61.8%,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广元市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德阳市统筹推进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蒲江等七个县入选了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区)。

邱建介绍,接下来,我们还要借鉴上海等其他省市经验,尽快出台《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制订完善垃圾分类的相关标准、指南、工作考核办法;做好后续配套体系建设、抓好垃圾分类宣传等工作。



生态环境改善的背后,不仅代表着四川人民环保认识的逐步深化,更是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断完善、法制不断健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发展动能不断激发的共同作用结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四川的脚步将永不停止。


猜你喜欢:

• 彭清华对威远县发生5.4级地震作出批示

• 内江威远5.4级地震已致1死53伤,救援进行中!

• 内江市威远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四川公示国家卫生县城及乡镇“竞选名单”,快看你家乡上榜没?

• 四川最新人事考试信息汇总来了!想报名的赶紧关注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想获取更多政务新闻及服务资讯,请手戳下方图片并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政务客户端——四川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