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深化改革见成效! 四川评出35个典型案例 | 新闻发布会

四川发布 2021-05-01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7年以来,四川聚力哪些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2021年3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截至目前256项改革任务正全面推进

据介绍,截至目前,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细化分解的256项改革任务全面推进。


改革主要聚力在这些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改革、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农业农村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改革,突出抓好完善脱贫攻坚制度机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改革,持续抓好全面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总结推广改革经验 四川发布35个典型案例

为总结推广改革典型经验,省委改革办会同各专项小组,对各地各部门申报的案例开展了多轮评选,遴选出35个典型案例。


案例涵盖经济体制、国企科技、农业农村、生态文明、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体制、党的建设、纪律检查等各改革领域,其中(省级)典型案例5个、(市级)典型案例15个、(县级)典型案例15个,自主创新案例占比70%以上。


这批典型案例分为四大类

一是对四川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改革。能否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比如,省委在充分调研论证、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梯次推进的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二是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改革。比如,在全国率先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现了科技成果从“纯粹国有制”到“混合所有制”、从“先转化后确权”到“先确权后转化”、从“奖励性利益”到“可转化权利”的“三个转变”,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


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改革。四川通过大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营商环境。比如,成都市在双流区、新津区开展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紧扣“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的放管服改革要求,重构项目审批流程,强化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初步形成了“只见一次面+审批零跑路”的集成办理新模式。


四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立场、价值取向,把改革成果体现在民生改善上。比如,成都市武侯区积极推进“两自一包”改革,通过“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将人权、事权、财权下放给学校,有效破解了政府机构与公办学校“管办不分”和学校缺乏教师选聘权、自主办学权、经费支配权等问题。



更多案例、成效抢先看!

↓↓↓


“两项改革”:全省乡镇(街道)减少1509个 建制村减少18429个

四川制定了《关于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指导意见》及4个配套政策文件,编印了镇村“改革政策100问”,明确了乡镇建制调整“五个不”和村级建制调整“三不变”的边界红线。采取30天挂网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村名、村址等老百姓关心问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坚持“一快一慢”,在方案制定阶段用一年多时间充分调研,方案确定后3个月全部实施完成;坚持依法依规,严格履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充分考虑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因素,分批次推进改革;把握宣传的时度效,对群众意见大的、难以统一的,坚决不改。


目前,全省乡镇(街道)减少1509个、减幅32.7%;建制村减少18429个、减幅40.6%;村民小组减少153713个、减幅39.8%;优化新增社区457个、增幅5.9%,实现了县域空间结构、政权体系、治理架构的历史性重塑。


医疗改革方面:全民预防保健的“泸州模式”

近年来,泸州市探索建立全民预防保健体系,努力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推动医疗卫生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其经验在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第30届健康城市大会上交流。主要做法是:一是全民免费健康体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体检为主、到村到组和入户体检为辅,对全部常住居民分组定项定期开展免费健康体检,经费由市、县两级财政专项补助。二是建立终身健康档案。按照“一人一档、一户一册、一村一本、一镇一室”的要求,建立健康档案体系,并开发全民健康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健康档案每人、每户、每村、每镇可查。三是分层分类健康管理。根据体检结果,分类提供差异化的健康服务,对没有生病的群众普及健康知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对生理指标异常、有疾病危险因素的群众开展健康干预,对患病群众提出诊疗建议并开展跟踪服务。


截至目前,泸州市累计免费体检955.9万人次,新查出慢性病患者23.9 万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90.9 万人。通过健康管理,38%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转为健康人群,全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 78.67 岁,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放管服”改革方面:成都高新区“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

2018年4月,成都高新区在全国首创“首证通”模式,将影响市场主体开办效率的关键许可事项作为“首证”,次要事项作为“后证”,“后证”见“首证”只做形式审查,确认后直接发证。“首证通”模式推开以来,将2—3月的证照办理时常压缩至1个工作日。


土地承包改革方面:内江市中区“三换”模式

内江市中区从2014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改革,初步形成退出承包地换现金、换股份、换社保的“三换”模式。退出承包地换现金,就是退出承包地的农户给予一次性现金补偿,保留退地人员的选举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退出承包地换股份,就是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还村集体,以退出土地入股村集体,保障退地农户征地拆迁收益权及集体经营失败后土地再承包权;退出承包地换保障,就是对整户丧失劳动力,并自愿永久退出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退地养老保障”及“退地换保困难救助保障”两项保障。“三换”模式,有效促进农村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为全省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提供了新模式,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据悉,截至目前,我省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有序,土地规模经营率达28.2%。


猜你喜欢:

• 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在成都举行

• 省医院医护人员集体接种新冠疫苗,现身解答接种疑问!

• 四川唯一!这座城市入围国家级名单

• 又飞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迎第二阶段试飞

• 这是四川“1号”幸福密码,与你息息相关!

来源丨四川发布客户端出品

记者 | 周俐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