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渝“双城记”机遇下,看新都如何借圈出圈

四川发布 2022-05-13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该文件指出,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是着力提升重庆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关键。中心城市要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以点带面,促进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和大港区建设等多重机遇叠加,把新都推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风口。目前,新都区正聚力打造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以更好更优的姿态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当中。

01 彰显新活力

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能

世界范围内,凡是经济可以顶住压力、有强对冲风险能力的城市,无一不是产业丰富且先进的。那些产业单一且落后的城市一旦支柱受挫,经济便很有可能一蹶不振,进而导致人口流失、城市活力不足等连锁反应,陷入恶性循环怪圈。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断倒逼一座城市的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同时,在城市发展新格局下,会使一些保守且传统的城市规划难以适应,落后的产业选择、未成体系的产业配套与政策环境都有可能成为限制城市向上发展的瓶颈。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十四五”开局起步之背景下,正对城市现代化发展提出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勇于“破”,善于“立”。

近几年,新都区产业发展蹄疾步稳,着眼产业转型,抓住产能外放机遇,坚定推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轨道交通多维破局。并前瞻布局新能源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新赛道,抢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机遇,加快形成新优势,不断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积极推动航空动力与轨道交通两大战略性产业。”成都市新都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都发展航空产业的基础得天独厚,目前已形成“政府+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科研院校”发展模式,构建了以飞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该负责人认为,科技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目前,新都区的创新动能正在不断被释放:构建中国航发涡轮院科创中心、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国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147个,高新技术企业达166家,11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正加速构建,有效激发城市活力,为城市挖深掘进筑牢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成都的定位是“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这就透露出成都发展中更要考虑到生态与宜居价值,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据了解,新都区的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投资463亿元推进公服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目前,新都区城镇化率提升至79%,常住人口达155.8万,成为近悦远来的成都“人口第一大区”。


人口的集聚,自然而然影响着城市活力与未来的经济走势,人口流动和迁移也是人们追求幸福感的直观体现。

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打造出多种新消费场景来弥补生活品质的短板,并在产业上提升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的工作岗位,实现家在新都、业在新都的理想状态。有动力、生产力、消费力,一座城市的生命力与生长力才会旺盛。

强产业、兴城市、惠民生、优生态。产业质量与城市质量相得益彰,经济结构调整使得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逐渐培育出新都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02 激发新潜能

新都借势而进乘势而起

大都市区和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下半场的主旋律。在2013年12月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曾指出,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像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更要坚定不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


会议特别强调,城市群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是城市之间经济和市场联系不断深化形成的,是由共同的区域历史文化支撑的,不是人为“捏”出来的。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和基础设施网络加以引导,但不是靠长官意志把几个城市圈起来就能形成城市群了。

由此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位有优势、合作有基础,无疑将是一次通过国家战略部署赋能实现这一区域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典范。国内外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表明,依托大城市及城市群建设的完备,周边中小城市、区县的发展机遇不可同日而语,也将是这些地区能级跃升、潜能与活力激发的最佳时期,而在城市群中扮演何种角色,便是中小城市、区县差异化的关键。

如何将“周边塌陷”变为“周边崛起”?一般而言,都市圈发展有一定规律,但是在发展方向上要更强调差异性,而不是趋同性;更强调互补性,而不是相似性。

各地的特色与优质产业,是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撑。新都的航空与轨道交通两大高端制造业产业链较长,在寻找协作配套、应用场景等方面将更加便捷,资源配置更加高效。


“大河水涨小河满,‘双城记’带给新都的机遇是实实在在的。” 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都区将在2026年初步建成成都都市圈北部中心,并实现城市能级、经济质效、发展动能、宜居品质、民生福祉、治理效能的“六大提升”,真正做到借圈出圈。

值得注意的是,一座城市较低的开放程度与物流能力往往意味着产业循环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但只有一个开放程度足够高的市场与大环境,才能吸纳国内外高端资源,更好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该负责人表示,依靠本地强大的物流体系,整个新都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距离”显著拉近,并赋予新都“走出去”的巨大优势。

03 深化新合作

“新龙”CP携手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

2020年9月27日,九龙坡区与成都市新都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结对推动区域合作、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示范区。

在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新都区走出了坚实一步,特别是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方面,与重庆市九龙坡区结对共建,是新都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

回顾“新龙合作”开展以来的1年多时间,双方围绕“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共同贯彻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城市提升、改革开放和人才交流“五个一体化”的合作思路,推进机制持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密切交流日益加深、喜人成果精彩纷呈。


九龙坡区域内西南铝、中铝萨帕、庆铃汽车等企业与新都区中车成都公司、成都宝钢制罐、成都新成量工具等企业开展产销合作和关键零部件应用领域协同创新,推动新都航空、轨道制造企业与西南铝等材料供应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中铝西南铝为新都区企业月均供铝近2000吨,成为成都新图新材料公司的唯一供货伙伴。

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光是产业方面,还有文化方面。双方希望把合作转化为社会融合,一开始是行政推动,但在有内在关联后,社会各界就会自发形成交流与合作,将很多合作落到项目与具体工作上。


新都区创新推广拾里庭院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因地制宜地再运用,九龙坡铜罐驿镇打造的拾里忆乡项目也正在顺利推进。不仅如此,“新龙”双方曾多次联手组织开展迎新书画摄影展览、双城迎新音乐会、“新龙杯”棋类交流赛等各类惠民活动,教育、卫生、医保等优势资源持续共享。

下一步,新都将联合九龙坡区方面,在持续推进好已开展合作项目的同时,探索合作交流的可能领域。未来将深入推进两地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互补配套,推动新都区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九龙坡区汽摩制造产业链配套,持续扩大合作共赢的局面。


同时,“新龙”也在新消费领域探寻更多合作机会,比如学习借鉴九龙坡区石桥铺、杨家坪高品质商圈建设宝贵经验,为成北新消费活力区建设提供助力。

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两地还将注重深入凝聚合作交流的社会共识,营造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新龙合作”成果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和民生百姓,在社会各界塑造“新龙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口碑,做响、做亮“成渝合作”中的“新龙合作”品牌,真正实现齐心协力当好“一家人”、干好“一家事”、唱好“双城记”、共演“双赢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 四川疾控发布重要提示!这些人请主动报备

• 成都轨道交通有新进展了!经过你家吗?

• 四川分时电价机制出炉,明年1月1日起执行丨早读四川

• 串起3市16县!这条环线高速即将全线通车

• 四川下达338899万元补助资金!快看你家乡有多少?

来源丨澎湃新闻、新都 | 新,都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