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地灾防治能力如何进一步提升?“人防+技防”如何开展? | 微访谈

四川发布 2022-05-15


1月18日至21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成都召开,省长黄强代表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2022年主要工作时提出,深入推进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四川作为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防范应对形势复杂严峻。根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初步查明的情况,目前四川共有地灾隐患3万多处,威胁123万群众和800多亿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获批复,提出实现四川消减地质灾害隐患点2.5万处左右,减少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60万人左右的目标。


当前四川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情况如何?


四川如何实现《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出的防治目标?


包含“人防+技防”的科技防灾体系下一步会有哪些部署?


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副指挥长谢安军走进四川发布直播间进行了全面解答。


部署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成果集成

初步摸清四川地质灾害隐患底数

在风险调查评价基础上开展详查工作


谢安军介绍,2021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的工作部署,坚持预警在先、避险从快,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整治,坚持专群结合、人技衔接在迎战16轮强降雨、地灾频发的情况下,主动避险转移群众90.3万余人,实现成功避险78起,避免1837人因灾伤亡,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四川176个地质灾害易发县1:5万的风险调查评价工作已经全覆盖的完成。在此基础上,今年四川还将部署开展21个市(州)1:10万和省级1:2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成果集成预计分别于6月底和12月底前完成。这样,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将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工作。


“调查评价成果集成后,就可以初步摸清四川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底数,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与风险区。同时,四川也能够建立起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的风险数据库及易发分区图、风险区划图和防治区划图。”谢安军介绍,数据库和区划图的完善是今年四川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基础工作。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此外,从2022年开始,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还将在风险调查评价基础上,开展相应的详查工作。


谢安军表示,今年四川将采取普查加详查的方式,逐步摸清地质灾害风险底数,开展风险区划定。“今年还将在前期普查工作基础上,逐步推进有人居住地的‘风险斜坡’及 ‘红层滑坡’的详查,实现隐患点加风险区的‘点面结合’,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地灾防治决策依据。”


“以搬为主、搬治结合”

多元化机制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


2021年5月,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式印发,提出2021-2023年消减地质灾隐患点2万处,减少受威胁的群众45万人。此外,在开展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四川还部署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十四五”规划。


“按照‘十四五’规划,四川将削减2.5万处隐患点,减少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是60万人。”谢安军告诉记者。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谢安军介绍,四川计划“两步走”。


第一个阶段是从2021到2023年,四川集中必要的财力、政策全力推进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第二步从2024到2025年,四川将按照轻重缓急,继续对威胁50人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实施避险搬迁、工程治理、排危除险,再完成消除隐患点5000处和减少受威胁群众15万人的任务。


谢安军告诉记者,三年行动计划攻坚包含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资金投入,另一个是搬迁治理。“资金投入方面,四川计划通过政府一般债券、整合自然资源政策、落实受益对象责任等措施,结合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变一个积极性为多个积极性,从以前靠中央和省财政投入的模式,变为多元化投入机制,从而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


另外,通过“以搬为主、搬治结合”结合的方式四川将对受威胁的群众1.7万余户实施避险搬迁,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58个县城采取分区分类综合整治,重点对威胁50人及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治。


记者获悉,“十四五”期间,四川将探索建立以“风险双控、全域整治、科技防灾”为核心的地灾综合防治新体系。重点部署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六大工程”,全方位提升四川地质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首先是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程,目的在于加强地灾识别和风险调查评价,夯实地质灾害源头防范基础;第二是地灾风险管控的工程,推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构建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双控格局;第三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通过‘人防+技防’并重,健全完善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第四是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治理工程,通过分区分类,加强受地灾威胁的县城的综合整治,建立地质灾害全域整治的模式;第五是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化决策支撑服务水平;第六是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包括对基层防灾能力的建设,推动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增强全社会防灾抗灾能力。”谢安军强调,地灾防治必须要动员或组织全社会参与,提升地灾防治的意识,增强自救互助能力。


探索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遥感识别体系

部门间合作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科技攻关


“人防+技防”是未来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大大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地灾防治效率。“技防”方面,四川接下来有哪些部署?


谢安军介绍,调查评价的目的先是把隐患的风险圈定出来,但这只是开展地灾防治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在专业调查单位指导下逐点建立预案、落实群测群防人员。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自然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四川也在积极探索科技防灾的能力。近年来,四川正探索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遥感识别体系,谢安军介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正在与成都理工大学开展战略合作,综合运用高分遥感、无人机航摄、激光三维扫描等高科技手段,曾在九寨沟地震灾区、大渡河流域和长宁地震灾区探索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和监测试点示范,通过天上查、空中看、地面找,尽可能发现“预案外”隐患。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谢安军表示,下一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还将采取更多技防措施,包括在隐患点位上安装自动雨量、位移变形和预警喇叭等监测预警装备并设定预警阈值,并加强预警模型和阈值的研究,提升预警自动化专业监测效能。


数据显示,目前四川已在1.4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3万余套自动化监测设备,基本实现了威胁30人及以上隐患点全覆盖,惠及98万群众。与此同时,2021年安装的自动化监测设备成功预警预报57起,有效保护2756名群众可能遇到的因灾伤亡。今年四川还将新增建设3000处自动化专业监测点,优先考虑是威胁30人以上的点位,同时延伸到威胁20-30人之间的点位,加强对泥石流区域和地灾风险区的监控。


谢安军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四川将进一步加强遥感卫星资源的综合利用,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力度,加强精细化预警模型研究。“我们正在和四川省气象局合作,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科技攻关,逐步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整体水平。”


他表示,2022年,自然资源厅将认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防范胜于救灾”理念,坚持系统谋划,强化统筹协调,统筹推进四川省“十四五”地灾防治规划重点任务落地实施和地灾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攻坚,突出风险双控试点、全域综合整治、科技防灾支撑等重点,抓实抓细宣传培训演练、隐患巡查排查、联动防灾、监测预警、主动避让等各项地灾防治工作,全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猜你喜欢:

• 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 彭清华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黄强田向利等出席

• 教育厅最新通知!寒假“双减”工作有这些要求...

• 四川出台10条财税举措 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发展

• 首超5万亿!2021四川经济“成绩单”出炉  | 新闻发布会

• 速览!四川省各地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出炉!

• 全省政务微信公众号榜单(1月10日-1月16日)|周榜

来源丨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实习记者 王培哲 潘阳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